臨安貨郎的一天

清晨,夜市的燈火尚未熄滅,晨曦中又傳來了報曉的鐵板兒聲,還有或“陰”或“晴”的天氣預報聲。這聲音最初來源于北宋東京汴梁(今開封)頭陀、行者喚人早起念經的習慣,到了南宋臨安(今杭州)則增添了佛家寺院根據每早預測而發(fā)出的天氣預報。頭陀、行者們各分地段,沿街報告,同時提醒官員不要耽誤了公干日程,即使霜雪風雨也不間斷。比較中世紀歐洲城市報時的巡夜人,他們可稱是世界城市史上最早也是最優(yōu)秀的專職的時間和天氣播報員。他們使臨安市民一早就沐浴在文明禮儀之中。市民們應聲而起,紛紛到巷口打水洗漱。臨安水網密布,水井建于坊中。井畔,市民們提上了一彎曉月一汪清泉,洗漱干凈,神清氣爽地開始了新的一天。
這是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臨安正式成為南宋京城以后普通一年里的平凡一天,我們的主人公即將在南宋都城臨安的市民生活舞臺上登場。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