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聲音
近日,中國美術學院孫振華教授對美術館的現(xiàn)狀表示了擔憂,“美術館里所崇尚的只是精英化的藝術,它還不是真正的公共領域,不是鼓勵真正辯論的地方,也不是活的藝術正在發(fā)生的地方。同時,藝術藏品也因為……
-
[遺產(chǎn)風景]
沙漠中的王國 蘇丹·博爾戈爾山及納巴塔地區(qū)
“努比亞”是埃及尼羅河第一瀑布阿斯旺與蘇丹第四瀑布庫賴邁之間的地區(qū)。早期,它與埃及之間的關系幾乎可以用“征服”與“被征服”來概括。自公元前3100年埃及統(tǒng)一后,努比亞人便長期生活在它的陰影下。?!?/p>
作者: 周劍生
-
看不見的十三陵
大明王朝雄圖霸業(yè)276年,留下十三座帝陵作為歷史圣地,數(shù)百年間它被嚴密封閉;建國以來,這片舉世無雙的“中國帝王谷”中大多數(shù)陵園,也始終閉門謝客。2003年,北京明十三陵特區(qū)做了一次嚴肅的自我評定:它……
-
十三陵大明朝的吉壤哲學
北京至今還以北方為吉壤,昌平以北的明十三陵即是這上風上水的福地之源。它占據(jù)了80平方公里的山青水秀,每座陵墓對應一位帝王,有明一代,無數(shù)皇家往事埋藏于此。看似隨心所欲的陵寢分布,其實是皇帝們……
-
-
[特別策劃]
十三陵里的“地下斗爭”
明十三陵陵區(qū),埋葬著形形色色的男人和女人。有人死的轟轟烈烈,有人去的不明不白。一抔黃土,將一切畫上句號。只是即便是畫句號,也畫得身不由己。
作者: 侯曉晨
-
[特別策劃]
拿什么整修你十三陵
歷時十余載,十三陵最大規(guī)模的修復工程即將完工。尚未對外開放的陵區(qū)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搶險、修繕、遺址保護和復建后,究竟會呈現(xiàn)出怎樣的風貌?為此,我們專程走訪了參與修繕工程的幾個專家和技師,最終……
-
-
北京舊影
這組影像來自于一本由外國人拍攝于1900年前后的影集,拍攝者的身份已不可考。初見這本影集時,著名古代建筑修繕、彩繪設計專家王仲傑給出了這樣的評價:『我至今為止見過4套完整反映老北京風貌的影集原片……
-
1969備戰(zhàn) 備戰(zhàn)
1969年,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內(nèi)的珍寶島突然響起密集的槍聲?!罢鋵殟u事件”震驚世界,也引燃了中國的備戰(zhàn)高潮:軍隊緊急調(diào)動、機關疏散、大批老干部分流、大量高校下放地方管理、全民大挖防空洞和防空……
作者: 劉統(tǒng)
-
夫人外交的理智與情感
外交也可以優(yōu)雅,也可以“感情用事”,比如宋美齡的夫人外交。它不是蔣介石越洋操控下的“提線木偶”,也不是中美關系在一定時候的“必然產(chǎn)物”。宋美齡獨特的魅力,對美國輿論產(chǎn)生強烈、感性而正面的影……
作者: 徐碩
-
為洋人開啟的中國勛賞之路 雙龍寶星
從頂戴、花翎、黃袍馬褂的賞賜制度,到近代與世界接軌的勛賞制度,催使中國發(fā)生這一改變的竟然是在華洋雇員的需求。清政府在一枚小小勛章上寄予的外交期望是盡數(shù)實現(xiàn),還是悉數(shù)幻作泡影?中國第一枚專賞……
作者: 向日
-
-
[觀察]
博物館內(nèi)的慢性“殺手”
當博物館里越來越多的文物與參觀者進行互動時,它們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悄然腐蝕。用專家的話來說,過量游客會大大增加展廳的碳濃度和溫濕度,這對有機質(zhì)文物和礦物彩繪是很大的負面刺激。
作者: 張依萌
-
[讀畫筆記]
《杏花鴛鴦圖》中的男女二重奏
春暖花開,又到了鴛鴦戲水的季節(jié)。作為中國所特有的水禽,鴛鴦在中國文化中占據(jù)著獨特的地位。作為美滿愛情的象征,這種雙宿雙飛的“文禽”(中國古代對毛羽斑斕的禽鳥的雅稱)成為人們再熟悉不過的吉祥……
作者: 黃小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