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楓”情看遼寧

如果說秋之美景在于紅葉,層林盡染之時,總需要或多或少幾片或濃或淡的紅色點綴在斑駁的黃色、綠色之間,才夠味道,那么,紅葉之精魂則在于楓。在眾多的紅葉樹種中,楓以其濃麗明艷的色澤、纖巧秀美的葉形、如霞似錦的姿態(tài)而備受推崇。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一場盛大的楓葉觀賞季,就在遼寧轟轟烈烈地鋪陳開來。從遼東的撫順、本溪、丹東,到遼西的朝陽、葫蘆島,不論是山坡、谷底,還是河畔、路邊,你都可能邂逅霜染紅葉、秋色沉醉的景象。
紅葉寄托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秋思,古詩詞中的紅葉究竟是什么葉?
從古到今,秋賞紅葉與春日踏青、夏日觀荷、冬日尋梅一樣,是備受中國人推崇的應季賞玩之樂事。不知你是否思考過,這些傳誦古今、遍布天南地北的紅葉,究竟是什么樹的葉片呢?你可能會脫口而出:“楓樹!”拜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一膾炙人口的詩句所賜,許多人直接把紅葉和楓葉畫上了等號,但答案并非那么簡單。在我國有影響甚廣的四大紅葉觀賞地:北京香山、南京棲霞山、蘇州天平山、長沙岳麓山。其中,首當其沖的“香山紅葉”就并非楓葉,而是黃櫨;南京棲霞山,則以楓香樹為主,桃花湖邊巨大的“楓王”也是一株楓香樹,此外還有雞爪槭、三角楓等;蘇州天平山紅葉,始于范仲淹17世孫范允臨從福建移栽的380棵楓香樹苗,時至今日,當年古楓香尚存176株;長沙岳麓山,紅葉大致來自兩種樹,一種是山上的楓香,一種是愛晚亭附近的雞爪槭。
看到這里你可能產(chǎn)生了疑問:楓樹是不是就是楓香樹的簡稱呢?雞爪槭和楓樹又有什么關系?在我國最早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中,就有著關于楓的記載:“楓,”,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寫道:“楓,木也。厚葉弱枝,善搖,一名。從木,風聲”,司馬相如也在《上林賦》中描述了上林苑中種植著“沙棠櫟櫧,華楓枰櫨”,可見,楓是一種在中原地區(qū)可以生長的樹種。而“楓香”卻是在西晉嵇含的《南方草木狀》中始有記載的一種南方樹種,在現(xiàn)代植物分類學中,屬于金縷梅科植物。但因為二者在秋季都會變紅,東晉訓詁學家郭璞在為《爾雅》作注時,錯將楓注釋為:“樹似白楊,葉圓而歧,有脂而香,今之楓香是?!睆拇耍杂瀭饔?,東晉以后許多人都把“楓”與“楓香”混為一談了。所以,眾多古詩文中的楓與楓香到底所指為何,到現(xiàn)在已實在是難以厘清了。
責任編輯 / 張璇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zhuǎn)載、鏈接、轉(zhuǎn)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