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細月
標簽: 天文地理
眼看中秋將至,身邊滿是花好月圓的美好祝福。滿月圖片看得多了,偶爾也會審美疲勞。有幾位愛好天體攝影的朋友在朋友圈和微博上發(fā)布了幾張月牙的照片,卻讓我印象深刻。

月亮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有著重要的文化內涵。日常生活中,人們從古至今也常以月來表達情緒。與朋友分別之際要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寂寥之時會想起“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如鉤的細月除了寄托孤獨寂寞等情感,同時也是值得欣賞的風景。圖為日落時在北京景山公園拍攝的新月,此時細月如鉤,恰在北海白塔上方。攝影/鄭志
月升月落,月盈月缺——各種變化給賞月增添了更為豐富的魅力。月初為朔,月末為晦。每當月初月末之際,月亮會變得很細。通常而言,傍晚在西方天空看到的月牙被稱作“新月”或者“朔月”;黎明時分悄然升起的月牙則名為“殘月”,同時也可以叫做“晦月”。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