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米林市的整體輪廓如一只振翅欲飛的大雁,
南迦巴瓦與加拉白壘是它的雙眼,流經(jīng)于此的雅江勾畫出它的頭部輪廓……
在米林,中國最美雪峰——南迦巴瓦峰與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在此相遇,喜馬拉雅山橫亙于南,雅魯藏布江橫穿其中,走進米林,便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這種自然的壯美與崇高。米林市的面積并不大,僅為9490平方公里,呈狹長形。從地圖上看,其整體輪廓很像一只振翅欲飛的大雁,矗立在市域最東端的南迦巴瓦峰與加拉白壘峰恰似它的雙眼,流經(jīng)于此的雅魯藏布江勾畫出它的頭部輪廓,而市區(qū)的所在地正好處于中間的心臟位置。2023年4月3日,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米林撤縣設(shè)市,成為林芝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許多人認為,這樣的區(qū)劃調(diào)整將在維護我國國防安全及國家版圖的完整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這與米林在我國乃至西藏的地理區(qū)位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米林雖然并不算是邊境縣,但是因為其南部隔喜馬拉雅山的山脊線與印控區(qū)相接,使得它成為了一座“無名有實”的邊境城市。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地點:孔雀山
海拔高度:4400米
主要種類:纖細綠絨蒿、滇西綠絨蒿、草甸綠絨蒿、硫磺綠絨蒿、梅里綠絨蒿
在碧羅雪山最北端一處埡口附近,科研人員共發(fā)現(xiàn)了硫磺綠絨蒿、纖細綠絨蒿(攝影/魏來)、美麗綠絨蒿(下圖?攝影/范毅)、滇西綠絨蒿(下圖?攝影/范毅)等6種綠絨蒿。而在山脈中段一處名為新化湖的高山湖周邊,他們根據(jù)野外調(diào)查結(jié)果和綠絨蒿分布的相關(guān)資料,估計至少可以找到七八種綠絨蒿。在很狹窄的局部區(qū)域就擁有如此豐富的綠絨蒿種類,說明碧羅雪山擁有國內(nèi)首屈一指的綠絨蒿多樣性,是不可多得的開展綠絨蒿研究的優(yōu)選之地。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攝影 / 魏來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攝影 / 董磊
植物油的加工區(qū)域也有地理分布特征
如今,我國消費的食用油90%以上都是植物油,在種類繁多的植物油中,又以大豆油、花生油、油菜籽油、棉籽油、亞麻籽油、茶油、芝麻油、葵花籽油為主,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八大油料。這些油料作物的種植有明顯的地理特征,比如油菜的種植區(qū)主要是在青海和江淮地區(qū),大豆的種植區(qū)域主要分布在東北,花生的種植區(qū)域主要集中在華北,棉花和亞麻的種植區(qū)域主要在西北,茶樹的種植區(qū)域集中在長江以南地區(qū)……在油料的加工上,也有較明顯的地域劃分,油料加工區(qū)分布除了受作物種植區(qū)的影響,還受到了進口的影響,沿海地區(qū)港口眾多,是我國大豆的主要進口區(qū),所以在沿海地帶還形成了大豆加工區(qū)。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除了能吃,菱的植株形態(tài)還很帶設(shè)計感
奧森北園一處水面上漂浮著些許長得很有趣的水生植物,從水下仰望很像動畫片或者電影中的畫面。它們是菱類植物的植株,果實就是我們常吃的菱角。圖中這種大概是歐菱,屬于一年生浮水植物,歐菱水下的葉子與水面上的葉子可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態(tài),葉柄基部則有膨大的海綿狀氣囊。細看的話,已然可以看到有角質(zhì)的堅果正在發(fā)育。不同植株的葉片在水中排列組合出很有設(shè)計感的圖案形態(tài)。
透過水下, 看北京奧林匹克 森林公園
平靜的水中,子陵吻蝦虎的雄魚在石縫中護卵。這種小魚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比較常見,它們通常雄性營巢,然后吸引雌魚進來產(chǎn)卵。雌魚產(chǎn)卵數(shù)量可達兩三千枚甚至更多,之后雌魚離去,由雄魚負責(zé)護卵,直到小魚孵出。雄魚用鰭撥動水流來保持清潔,同時給魚卵周圍的水體增加含氧量。雄魚在圖中看起來像個天使,它們確實也是天使般的好父親。這些平凡的魚以及水生生物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目前關(guān)注它們的人太少了。
透過水下, 看北京奧林匹克 森林公園
不管是動物油,還是植物油,它們都有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成分。并且,雖然都是植物油,但是每種油的營養(yǎng)是不同的,圖表就是幾種食用油所含營養(yǎng)的比較。人必須通過吃油才能獲取部分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zhì),每種油都有它不可被替代的營養(yǎng),想要做到健康吃油,就要在控制量的基礎(chǔ)上,多嘗試吃不同的食用油,才能保證營養(yǎng)攝入的均衡。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隔壁蟾蜍來搗亂?堅決踹走
圖片的主角是中華蟾蜍,也就是大家所說的癩蛤蟆。每年3月初中華蟾蜍陸續(xù)結(jié)束冬眠,到了氣溫連續(xù)超過10℃的日子,它們變得更加活躍,開始一年一度的求偶和繁殖。中華蟾蜍求偶交配的時候很難專心致志,上面的公蟾蜍很大概率會受到騷擾和挑戰(zhàn),遇到附近的公蟾蜍過來爭搶交配權(quán)。原本占據(jù)優(yōu)勢位置的公蟾蜍會本能地踹上去,爭取一腳把競爭對手踹遠。中華蟾蜍的求偶場水深大概20厘米左右,很多蟾蜍聚集在一起。之后蟾蜍卵隨處可見,卵排列在透明的卵袋中,纏繞得到處都是。春天的奧森,蟾蜍交配與繁殖是避不開的話題,因此張瑜也繪畫記錄下不少筆記。
透過水下, 看北京奧林匹克 森林公園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通過缸中觀察記錄黃黝魚求偶、產(chǎn)卵以及幼魚孵化、發(fā)育的全過程
為了更加便于觀察,張瑜在家弄了個玻璃缸,里面養(yǎng)了許多奧森水系邊撿回的水草以及魚蝦和水生昆蟲,期望以營造微型池塘的方式,模擬奧森的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體型通常僅2—5厘米的黃黝魚在缸壁上產(chǎn)了很多細小的卵(下圖),自然水體中,它們常把卵產(chǎn)在水草叢里,或者被割斷的蘆葦稈中的空腔內(nèi)。黃黝魚的雄魚在求偶時會在水中跳舞,帶卵的雌魚注意到雄魚的行為,如果雙方滿意,雌魚就會分批次產(chǎn)卵,同時雄魚分批次給卵授精。經(jīng)過足夠時間,卵孵化成幼魚。幼魚需要先到水面給魚鰾充氣,這樣才能在水中浮游,否則就會沉底??珥搱D中可見,幼魚透明的身體中,魚鰾已然鼓鼓地充足了空氣。
透過水下, 看北京奧林匹克 森林公園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位于北京北部,面積約6.8平方公里。這一帶原有大片天然濕地,2008年奧運會之前,濕地被精心規(guī)劃和重建,改造成為如今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以及奧林匹克公園。
透過水下, 看北京奧林匹克 森林公園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草堆中偶爾還有些被連帶拖上岸的動物,包括魚蝦或者水生昆蟲。較常見的是水蠆,它們是蜻蜓目昆蟲的稚蟲。水邊蜻蜓目昆蟲很常見,比如數(shù)量很多的藍紋尾蟌,它們是一種體型纖細的均翅亞目昆蟲,也就是俗稱的豆娘。每年5月中到6月藍紋尾蟌數(shù)量很多,它們早晨6點半左右就開始活動,中午氣溫高時不太活躍,最活躍的時間段是下午3點左右到日落時分。
透過水下, 看北京奧林匹克 森林公園
食用油不僅關(guān)系到每個人的一日三餐,而且還是國家的重要戰(zhàn)略物資。近幾年,我國每年消費的食用油約4000萬噸,人均吃油約30公斤,超過國際上的人均年食用油消費量。在這樣巨大的消費量面前,我國利用國產(chǎn)油料壓榨的食用油僅有1300萬噸左右,70%的食用油都需要依靠進口解決。造成如此巨大進口量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國人均吃油超量了,過量吃油會帶來過度肥胖和一些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因此,適度吃油不僅有利于人體健康,而且還可以減輕我國食用油的進口壓力,提升食用油的自給率。圖為在北京某超市內(nèi),消費者在擺滿食用油的貨架前挑選食用油。攝影/王寧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攝影 / 王寧
可愛的“招財貓”在北方水域難過寒冬
池水并不深,卻因為略渾濁而顯得幽暗深邃。右側(cè)這條魚是一條紅尾護頭鲿,這種魚體型較大,有長胡須,屬于鲇形目,在觀賞魚界被喚作“招財貓”。相比于本土鲇魚,“招財貓”的形象更引人注目:它們擁有長長的胡須,顯得乖巧可愛。它們其實是人放生的外來物種,在我國北方水域很難過冬。圖中左側(cè)從容游過的小魚是青鳉,它們體型雖小,卻有著更強的適應(yīng)性,可以熬過北京嚴(yán)酷的寒冬。
透過水下, 看北京奧林匹克 森林公園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犬科狐屬的許多成員都是雜食性的機會主義者,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赤狐,它們既能捕食各種小型動物,也能依靠植物性食物充饑。與之相比,藏狐的“口味”就非常專一了——在它們的食物中,高原鼠兔的占比超過了95%。因此可以說,藏狐是鼠兔的“專性捕食者”,同時也更偏向于純?nèi)馐?。由于食物單一,它們的身體結(jié)構(gòu)也為更高效地捕食鼠兔而產(chǎn)生了一系列適應(yīng)性的特化。藏狐生著“大方臉”和“長嘴巴”,上犬齒時常呲在嘴外,雙耳貼近頭部兩側(cè),使得它們的“腦門兒”顯得很寬……但每一處顏值上的“犧牲”,都讓它們在成為專業(yè)鼠兔獵手的道路上更進一步。藏狐擅長在草地上隱蔽自己,匍匐接近鼠兔后發(fā)起突襲,也會在棕熊等食肉動物刨開鼠兔的洞穴時等候在一旁,攔截受驚逃逸的鼠兔。由于取食效率較高,藏狐可以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分配到騷擾競爭對手上,迫使旱獺、兔猻和荒漠貓等動物拱手讓出自己的洞穴。盡管常被人們認為“其貌不揚”或是“呆萌”,藏狐實際上是非常敏捷而出色的獵手,也是青藏高原上分布最廣、種群最繁盛的食肉動物之一。我們也選擇了一只“英俊帥氣”的藏狐作為插畫的模特。插畫資料提供/鄧星羽
“網(wǎng)紅”藏狐 高原“弱者”的生存智慧
不光月亮可以變成月牙,地球上看金星,其實也能看到相位變化,非常有趣(攝影/葉梓頤)。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多面的藏狐:看似呆萌的它們其實謹(jǐn)慎、好奇又機敏
成年的藏狐性情比較謹(jǐn)慎,往往對人類抱有戒心,但幼年的藏狐則好奇心十足,會躲藏在草地的土坡后方暗中觀察攝影師的活動(?攝影/董磊)。
“網(wǎng)紅”藏狐 高原“弱者”的生存智慧
攝影 / 董磊
喧鬧前的寂靜蛙卵即將孵化成為蝌蚪
黑斑蛙求偶與產(chǎn)卵比中華蟾蜍差不多晚半個月,它們的卵和中華蟾蜍也不一樣。蛙卵沒有條狀的卵袋,一枚枚卵緊密地擠在一起,從水中仰望,很像奶茶里的黑珍珠。待到蝌蚪孵化出來,就是又一番熱鬧景象了。
透過水下, 看北京奧林匹克 森林公園
過去很少有人能到達珠峰東坡,看到和拍攝到東坡周邊的景觀。無人機的出現(xiàn),則突破了人類攀登高海拔雪山的局限。這一次,無人機拍攝的接片極為壯觀,馬卡魯峰、珠峰和洛子峰這3座8000米級雪山并峙,數(shù)條大型山谷冰川圍繞它們一字排開,就像是接受檢閱的冰雪儀仗隊。攝影/謝焱
專家解讀
這張圖片全面展示了珠峰東坡的主要山峰,從左向右有珠穆朗卓峰、馬卡魯峰、洛子峰、珠峰、章子峰等高峰。冰川粒雪盆、角峰、刃脊、側(cè)磧壟、冰斗等冰川侵蝕地貌齊全,一條條刃脊猶如眾星拱月,指向了最高峰珠峰。
機位信息
海拔:5893米,方位:鏡頭朝西
尋找珠峰“新機位”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通常夜間云量較低,空氣干燥通透。今年夏天,攝影師羅弘揚帶著天文望遠鏡、天文制冷相機、赤道儀等設(shè)備來到位于四子王旗腦木更蘇木的大紅山拍攝深空星體,這里可以更好地躲避城鎮(zhèn)光污染,也有著較好的地面景觀。黎明來臨,凌晨4:28左右,逐漸溫暖的曙光中藏著一絲殘月,由于殘月過于纖細,其亮度被將要升起的太陽光芒所淹沒,因而只能依靠天文望遠鏡和天文制冷相機等設(shè)備才能將其從曙光中尋覓到。曙光很快變得更加溫暖明媚,通過視頻,于4:33分再次記錄到殘月。太陽即將升起,陽光很快將細月光芒完全淹沒。根據(jù)軟件計算,這次纖細的殘月,地球上可見的亮面面積僅占滿月面積的0.8%。攝影/羅弘揚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天生的獵手:出生三個月之后,幼年藏狐便要開始磨練自己的捕獵技巧
在出生一個月左右,幼年藏狐才會離開洞穴活動。在熟悉外部世界的同時,它們也要開始練習(xí)捕獵技巧。在青藏高原的食肉動物中,藏狐是最為特化的高原鼠兔獵手,幼狐三個月大的時候便能逐漸開始獨自捕獵。憑借與生俱來的天賦,尚且年幼的它們很快就能獵殺謹(jǐn)慎又靈活的鼠兔了。
“網(wǎng)紅”藏狐 高原“弱者”的生存智慧
圖為不同飛行器飛行大致高度的比較(繪圖/任蕾丹一)。
尋找珠峰“新機位”
農(nóng)歷月末或者月初,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陽之間,以沒有被陽光照亮的一面朝向地球,因而我們只能在日出前或日落后看到極細小的月牙。農(nóng)歷月初的月牙叫做新月,農(nóng)歷月末在黎明前升起的月牙叫做殘月?!靶略隆敝髱兹?,月牙逐漸變大,被稱作“上娥眉月”;至初七與初八,月亮變?yōu)樯舷以?;?dāng)?shù)卦逻B線和地日連線成直角時,地球上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陽照亮一半。到了農(nóng)歷十一、十二,上弦月變?yōu)橥乖拢恢撩吭罗r(nóng)歷十五、十六,我們可以看到全部被直射陽光照亮的月球表面,這就是滿月。之后月面明亮面積逐漸變小,至農(nóng)歷月末成為殘月。月亮形態(tài)更替輪回一周的時間周期約為29.5天。制圖/章佳杰
追尋細月
計劃經(jīng)濟時期,人們需要憑油票購買食用油,在經(jīng)濟相對發(fā)達地區(qū),城鎮(zhèn)人口憑票可每人每月購買半斤油,年人均供油僅3公斤,在其他地區(qū),甚至年人均3公斤的食用油都達不到,吃油短缺是常態(tài)。改革開放后,我國食用油短缺的狀況逐漸得到改善。中國人吃油經(jīng)歷了從90年代前的嚴(yán)重不足到90年代的不足,再到2000年左右的適量和2006年后的過量階段。中國人的“吃油自由”在20年前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但是“吃油自由”的背后卻是依靠巨大進口量實現(xiàn)的。目前,我國每年約進口2500多萬噸食用油(進口食用油成品或進口籽料后再由我國境內(nèi)企業(yè)加工成食用油),2017—2022年,我國食用油的自給率分別為31.4%、31.1%、30.2%、29.7%、30.6%和35.9%。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在空曠的高原上,地下洞穴是寶貴的資源,藏狐和其他動物常常要為之展開競爭。雖然藏狐是高效的鼠兔獵手,但在力量和體型上并沒有多少優(yōu)勢,即使是旱獺這樣的素食主義者,也常能將藏狐攆得到處跑。為了奪取洞穴,藏狐更多采用的是騷擾戰(zhàn)術(shù),逼迫競爭對手主動放棄。
“網(wǎng)紅”藏狐 高原“弱者”的生存智慧
作為高原上的“表情包”,藏狐成為網(wǎng)紅的意義是什么?
藏狐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它們的面部表情,這也是它們走紅互聯(lián)網(wǎng)的原因之一。在嘉塘草原,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協(xié)助當(dāng)?shù)氐牟刈鍕D女制作了一系列以藏狐呆萌的表情為原型的手工藝品,由于藏狐的高人氣,這些小周邊很受歡迎,既增加了當(dāng)?shù)鼐用竦氖杖?,也讓他們更有熱情參與到保護藏狐以及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工作中來,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huán)(攝影/秋筆)。
“網(wǎng)紅”藏狐 高原“弱者”的生存智慧
攝影 / 秋筆
奧森中的大小湖泊池塘通過復(fù)雜河道相連接,水體與公園北部的清河同為一脈。張瑜在這里持續(xù)自己的自然觀察和繪畫,暑往寒來已有十多年時間。奧森南邊的龍形水系邊,張瑜用架桿把相機放入水中,在觀看水中狀況。
透過水下, 看北京奧林匹克 森林公園
這是一張在珠峰東側(cè)拍攝的罕見畫面。畫面中,中間最高的山峰是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它和周邊的7000和6000米級雪山,一起構(gòu)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冰川地貌景觀全圖。過去很少有人能拍到珠峰東側(cè)的畫面,因為珠峰東坡是一個水汽通道,河谷上布滿冰裂縫,所以人們很難在這條河谷上行走并通過這條河谷抵達珠峰。攝影/謝焱
專家解讀
珠峰東坡的馬卡魯峰地區(qū)有高聳的雪山冰峰,冰川交錯侵蝕,造就了壯觀的冰斗、粒雪盆、角峰、刃脊、U形谷地、冰磧壟等冰川地貌景觀。無人機穿越云海之上,拍攝到了馬卡魯峰和周邊山峰的日照金山景觀。
機位信息
海拔:6824米,方位:鏡頭朝東南
這張圖片非常難得,因為它將南坡的孔布冰川和北坡的中絨布冰川拍攝于一張畫面中。這是攝影師經(jīng)過事先計算空中“機位”拍攝的接片,也是以前沒人拍過的畫面。這張圖片囊括了珠峰南北坡較大范圍的景觀特色,直觀展現(xiàn)了南北坡的重大地理差異,即珠峰南北兩側(cè)的冰川地貌景觀不同:相比北側(cè),珠峰南側(cè)(畫面的右側(cè))的冰雪面積分布更大,冰瀑更多,冰塔林則更少。這跟南北坡的降水量、氣溫、地形等都有關(guān)系,南坡降水量更大,氣溫更高,地勢更陡峻。為了獲得拍攝珠峰的全新機位,攝影師團隊先后兩次攀登珠峰并都登頂成功。
專家解讀
非常罕見的畫面,從珠峰西北方向同時拍攝到了珠峰的南北坡。由于南北兩側(cè)氣候水熱條件不同,南坡積雪多,冰川運動快,為海洋性冰川;北坡降水量少,屬亞大陸性冰川。南北坡冰川性質(zhì)的不同,導(dǎo)致兩側(cè)冰川地貌景觀差異明顯。
機位信息
海拔:5825米,方位:鏡頭朝西北
藏狐是捕獵鼠兔的行家,但同其他動物發(fā)生沖突時卻常常處于下風(fēng)
盡管藏狐的腿看起來比較短粗,但它們的爆發(fā)力卻不容小覷。在靠近鼠兔2米左右時,藏狐常常后腿猛然發(fā)力一蹬,在身后卷起一陣塵土,同時以離弦之勢向獵物沖去,用尖利的犬齒將其制服。
“網(wǎng)紅”藏狐 高原“弱者”的生存智慧
這是一張堪稱“天花板級”的珠峰圖片,猶如“靈光乍現(xiàn)”的山影延伸到遠處的天際線,與橙色的曙暮光相交,周邊的群山尖鋒林立,猶如拱衛(wèi)山影和曙暮光的儀仗衛(wèi)隊。這張圖片,不僅光影奇特,而且畫面內(nèi)容也值得一說,從中能看出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兩側(cè)雪山冰川地貌的明顯差異,南側(cè)(畫面左側(cè))冰雪較多,而北側(cè)(畫面右側(cè))冰雪則較少。這樣的畫面,也只有在更高的無人機視角下才能拍到。攝影/SAMIR JUNG
專家解讀
在珠峰頂上向西看,雄偉的山影和群山交相輝映。中間的云海把喜馬拉雅山的南北分隔開來,南側(cè)的雪山積雪深厚,北側(cè)的基巖大片出露,這是因為喜馬拉雅山的屏障作用,造就了南北側(cè)雪山地貌景觀的差異——南側(cè)冰雪多,北側(cè)冰雪少。
機位信息
海拔:9200米,方位:鏡頭朝西
尋找珠峰“新機位”
雌性藏狐一胎通常會產(chǎn)下2—5只幼崽,也會出現(xiàn)一窩6只的興旺家族(本圖),除了一起曬太陽外,小藏狐之間也常會打鬧嬉戲(下圖) 。
“網(wǎng)紅”藏狐 高原“弱者”的生存智慧
作為高原上的“表情包”,藏狐在野外常常露出各種令人忍俊不禁的表情,例如“邪魅一笑”(本圖)和呆呆地“凝視”①。優(yōu)秀的獵手“火鍋”在休息時臉上也會掛著類似“漠然”、與世無爭和“不屑”的表情(②、③、④攝影/鄧星羽)。藏狐時常大張著嘴散熱,或是如這只幼狐一樣張嘴打哈欠,可愛之余,也給人一種怡然自得的感覺(⑤ 攝影/董磊)。
“網(wǎng)紅”藏狐 高原“弱者”的生存智慧
從“良相”到“神靈” 西南山河中的 “孔明南征”傳奇
為了研究藏狐的活動規(guī)律,給它們佩戴GPS頸圈是很有必要的。為了盡可能減少對藏狐的影響,捕獲之后的稱重、戴頸圈、檢查身體和放歸這一套流程不會超過10分鐘。工作人員還會給藏狐的頭套上黑色布袋來降低它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并檢查口腔來判斷其年齡和健康狀況(攝影/古歌)。
“網(wǎng)紅”藏狐 高原“弱者”的生存智慧
攝影 / 古歌
從云南到貴州,都有“藤甲軍”的繽紛演繹
云貴一帶形形色色的諸葛傳說有的附會了《三國志》等史料,有的則借鑒了后來廣泛傳播的《三國演義》等文學(xué)作品,并結(jié)合本地情況,進行了種種有趣的演繹和改編。例如在一些盛產(chǎn)野藤的地方,就有藤甲軍的很多傳說。圖為貴州安順市幺鋪鎮(zhèn)布依族村落“牛蹄關(guān)村”,當(dāng)?shù)赜袣v史悠久的藤編工藝,村民們采集了山上特有的藤蔓,浸以桐油烤炙、編制,制成頭盔、護肩、護胸、護臂、圍裙、盾牌,稱為“布依族藤甲胄”。攝影師邀請當(dāng)?shù)厝?,戴盔披甲,重現(xiàn)了“藤甲軍”的威武。攝影/趙揭宇
從“良相”到“神靈” 西南山河中的 “孔明南征”傳奇
攝影 / 趙揭宇
藏狐對同類的容忍度較高,但對闖入領(lǐng)地的異類卻毫不客氣
通過GPS追蹤,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嘉塘草原藏狐的家域并不大,只有1—2平方公里,而且它們對同類的容忍度比較高,不同藏狐家庭的領(lǐng)地可以重疊。但對于闖入領(lǐng)地的其他動物,藏狐通常會毫不猶豫地加以驅(qū)逐。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拉脊山,攝影師發(fā)現(xiàn)一只藏狐正偷偷地潛伏接近一只草原雕,后者應(yīng)該是在遷徙途中降落在這只藏狐的領(lǐng)地內(nèi)休息??拷?,藏狐毫不客氣地沖向了擅闖自己家門的不速之客,受驚的草原雕展翅起飛,為我們呈現(xiàn)了這樣一幅難得一見的畫面。
“網(wǎng)紅”藏狐 高原“弱者”的生存智慧
圖為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桑郎鎮(zhèn)孔明山上歷史悠久的“祭孔明旗”活動。山頂上有一多凹洞的長條石柱,傳說為諸葛亮插過旗子的地方。當(dāng)?shù)氐牟家雷宕逭?,在每年農(nóng)歷六月六等傳統(tǒng)節(jié)日或干旱時節(jié),都會到孔明旗桿處,插旗祭祀,祈禱風(fēng)調(diào)雨順。古人詩云:“如桅如柱霧茫茫,經(jīng)雨經(jīng)風(fēng)久不衰,遙指是誰為此物,諸君答道武侯旗?!睌z影/張帆
從“良相”到“神靈” 西南山河中的 “孔明南征”傳奇
攝影 / 張帆
碑材功過,留與后人評說
如今,陽山碑材景區(qū)門上楹聯(lián)有云:“石上有痕,已為前朝記功過;碑中無字,留與后人論是非?!比龎K巨大的碑材靜臥深山600余年,在密林之中等待人們?nèi)ヌ綄?。陽山碑材雖遭廢棄,但凝結(jié)了古人非凡的謀略、精湛的技藝和杰出的智慧,令后世贊嘆。
揭秘南京大石碑“爛尾之謎”發(fā)現(xiàn)石爛
藏狐生活在我國的青藏高原以及周邊的高海拔山地,在印度和尼泊爾也有分布,是高原草甸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非常有代表性,同時也是最成功的食肉動物之一。由于長著一張看起來很呆萌的“大方臉”,臉上還常常掛著一副看破紅塵的淡然表情,藏狐成為了互聯(lián)網(wǎng)上人氣頗高的網(wǎng)紅動物。而對于它們在荒野中的真實生活,人們卻知之甚少。
“網(wǎng)紅”藏狐 高原“弱者”的生存智慧
照亮千百年時光的孔明燈:諸葛亮留下的安定與繁榮
一千八百年前,諸葛南征平定南中后,著力發(fā)展經(jīng)濟,改革流弊,振興農(nóng)業(yè)和商貿(mào)。他的智慧和謀略不僅保證了軍事勝利,也得到了南中各部族廣泛的擁戴和信任,埋下了后世“諸葛崇拜”的種子。清道光《普洱府志》記載了武侯南征時,遍歷西雙版納六大茶山,分別置放六大法器,栽下茶樹的傳說:“舊傳武侯遍歷六茶山,留銅鑼于攸樂,置魛于莽芝,埋鐵磚于蠻磚,遺梆于倚邦,埋馬鐙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又革登、莽芝有茶王樹,較五山茶樹獨大,相傳為武侯遺種,今夷民猶祀之?!眻D為西雙版納的傣族民眾在燃放孔明燈,當(dāng)?shù)卮鲎宕逭灿兄T多贊頌、“神化”諸葛孔明的傳說。攝影/王英
從“良相”到“神靈” 西南山河中的 “孔明南征”傳奇
攝影 / 王英
碑身碑額 各成方圓
三塊石材中,碑身與碑額位置相近。右圖為碑身,呈長方形側(cè)臥于地面,長52.5米、寬13米、厚4.1米,除東北端和底部一部分尚未鑿斷外,其余部分均與山體分離。碑身與北側(cè)山體之間鑿有1米余寬的狹窄縫隙,形似“一線天”,直立的崖壁及石碑上的釬痕清晰可見。碑身與地面間鑿有近1.8米的縫隙,縫隙中有11個高低不一的石凳,石凳沿中線一字排開,間距大致均等,推測這些石凳是用來放置開采后的碑身的,石凳之間的空隙可以穿插圓木。
揭秘南京大石碑“爛尾之謎”發(fā)現(xiàn)石爛
雙親育幼的模式,讓幼年藏狐得以順利度過剛出洞的脆弱階段
藏狐遵循一夫一妻制,配偶關(guān)系相對穩(wěn)定,彼此之間會分享食物,也會共同照顧后代。相比之下,與藏狐共同生活在草原上的一些食肉動物,如兔猻和荒漠貓都是典型的單親育幼,只有雌性獨自撫養(yǎng)后代。雌雄藏狐可以輪流外出覓食,也能攜手應(yīng)對天敵的威脅,共同的繁殖投入能幫助幼崽順利度過剛出洞時的脆弱階段。
“網(wǎng)紅”藏狐 高原“弱者”的生存智慧
在擠壓和斷裂作用下,向斜核部的地層或被壓實,或發(fā)生變形、破碎,破碎的石塊小者數(shù)厘米至數(shù)十厘米,大者數(shù)米乃至十余米。地表水向下滲透時,對灰?guī)r產(chǎn)生溶蝕,使得地下水中富含鈣離子和碳酸根離子,這些飽含碳酸鈣成分的地下水就像膠水一樣,把壓實的巖層和破碎的巖石重新緊密膠結(jié)在一起,成為堅硬的整塊巖石,其性質(zhì)類似今天我們常見的“混凝土”。
揭秘南京大石碑“爛尾之謎”發(fā)現(xiàn)石爛
“重生節(jié)”和“祭孔明旗”:從良相、圣人走向“神靈”的諸葛亮
古南中地區(qū)形形色色的諸葛南征文化印跡,絕大部分都不是嚴(yán)格考古學(xué)意義上的遺存,而是雜糅了歷史、傳說、演繹和神話于一體的文化與宗教現(xiàn)象,和諸葛亮相關(guān)的地方節(jié)日和祭祀活動也頗多。
圖為貴州安順市幺鋪鎮(zhèn)“重生節(jié)”,當(dāng)?shù)夭家雷宕迕駥ⅰ爸T葛饅頭”放在水中漂浮的荷葉上,祭水神祈福。
從“良相”到“神靈” 西南山河中的 “孔明南征”傳奇
在上圖石碑平整的鑿面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完整的巨石實際上是由無數(shù)碎石膠結(jié)而成的。但現(xiàn)在的碑座早已不是最初開鑿時的樣貌,其表面有很多人工修補的痕跡,這是2003年人工修補留下的。
揭秘南京大石碑“爛尾之謎”發(fā)現(xiàn)石爛
米林市下轄5鄉(xiāng)3鎮(zhèn)66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qū),根據(j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這里常住人口為26176人,其中以藏族、漢族、珞巴族、門巴族為主,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形成了互助、和諧的氛圍。圖為米林市丹娘鄉(xiāng)德陽峰下的靜謐村莊(攝影/謝罡)。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謝罡
圖為保山諸葛堰,是保山地區(qū)最古老的蓄水工程,灌溉漢莊農(nóng)田7000畝,相傳為諸葛亮南征時所筑。攝影/范南丹
從“良相”到“神靈” 西南山河中的 “孔明南征”傳奇
攝影 / 范南丹
揭秘南京大石碑“爛尾之謎”發(fā)現(xiàn)石爛
米林溫暖濕潤的氣候也為各種水果的生長提供了條件,這里出產(chǎn)的水果品類很多,有蘋果、梨、桃、杏子等,圖中三位工布藏族婦女正在米林街頭售賣水果,其中的蘋果等為當(dāng)?shù)爻霎a(chǎn)(攝影/盧海林)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盧海林
斬惡虎、留茶種、教耕織:
傳說中孔明“老爹”的智慧與慈悲
圖為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期納鎮(zhèn)谷宇村,平壩中凸起的一座石頭山,與遠處的貓貓山遙遙相望。貓貓山似虎形,傳說曾有猛虎出沒作祟。諸葛丞相南征時過此處,在石頭山上祭禱,斬虎進兵,故此處石頭山被稱為祭鋒臺。
從“良相”到“神靈” 西南山河中的 “孔明南征”傳奇
歷史上的孔明南征,兵分三路,深入古南中地區(qū)(今云貴及四川西南一帶)。諸葛亮統(tǒng)率西路軍由僰道(今宜賓)入南中越嶲郡,馬忠率東路軍伐牂牁郡,庲降都督李恢率中路軍從平夷(今貴州畢節(jié))前往益州郡平叛。諸葛亮屯兵卑水(今四川昭覺)后,攻入邛都(今西昌),擊斬高定,收復(fù)越嶲。五月渡金沙江,七擒七縱收服孟獲,繼而與李恢的中路軍在滇池會師,與當(dāng)?shù)夭孔鍟擞卺悦鞯男汜陨铰?。十二月,諸葛亮自滇池至漢陽(今貴州威寧),后循江而上返回成都,順利凱旋。整個南征過程僅一年不到,到達地區(qū)也有限。然而,在今天的古南中地區(qū),卻到處都是“諸葛南征”的傳說故事和文化遺跡,分布極廣,數(shù)量巨大。這種現(xiàn)象的背后,乃是古南中地區(qū)歷史久遠、積淀深厚的“諸葛崇拜”文化。圖為諸葛亮南征行軍想象圖。繪圖/吳筱蘭
從“良相”到“神靈” 西南山河中的 “孔明南征”傳奇
在南京東郊的群山深處,綠樹成蔭,遮蔽著一個古老的采石場。三塊巨大石材從山體劈出,其體量之大,超乎想象,令人驚嘆。它們大小不一,形狀各異。這些巨石是什么?是何人所為?何時開鑿的?又為何被遺棄在荒野之中?諸多疑問引發(fā)了人們無盡的猜想。
揭秘南京大石碑“爛尾之謎”發(fā)現(xiàn)石爛
派墨公路,米林與墨脫之間唯一的交流通道
深秋時節(jié),米林市東南部的多雄拉山秋意正濃。色彩斑駁的林海中,一條“之”字形的公路從山腳下盤旋而上,并一頭扎進群山之中,最終逐漸消失在山頂?shù)脑旗F中。這條“通往云端”的公路便是從米林市派鎮(zhèn)通往墨脫縣的派墨公路,也是219國道中的一段。米林市雖然與墨脫縣為鄰,但是兩市縣之間的交通卻十分不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兩地之間隔著高大的喜馬拉雅山。以往,從派鎮(zhèn)出發(fā),翻越海拔4200多米的多雄拉山口,有一條簡易騾馬道(即使是騾馬道,在接近埡口的那一段騾馬也無法通行,只有靠背夫在一年中的秋季才能翻越埡口將物資運往墨脫)通往墨脫。但因多雄拉山口終年積雪,大雪封山后道路中斷,因此每年只有短短三四個月的時間可以通行。又因夏季多雨,從而導(dǎo)致塌方、泥石流、雪崩等地質(zhì)災(zāi)害頻發(fā),行路十分艱險,因此多雄拉山口也被稱為前往墨脫路上的“鬼門關(guān)”。目前,這條公路的交通條件已經(jīng)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多雄拉隧道已經(jīng)完工并通車,預(yù)計今年會全線通車。屆時,從米林市前往墨脫縣會更加方便快捷,也會有更多的人走進那片喜馬拉雅山南坡的“藏南秘境”。攝影/董志雄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董志雄
圖為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巨甸鎮(zhèn)武侯村,位于金沙江西畔,傳說諸葛亮南征曾從此處南下,至永勝渡瀘到大理。
從“良相”到“神靈” 西南山河中的 “孔明南征”傳奇
在雜質(zhì)含量高的灰?guī)r中,雜質(zhì)成分在擠壓作用下,破碎變形并充填到灰?guī)r塊體與碎屑的縫隙中,包裹這些碎塊,阻礙了石塊間的膠結(jié),使得這些部位的巖石呈結(jié)構(gòu)松散的團塊狀,未能成為致密整體,形成所謂的“爛石”。
揭秘南京大石碑“爛尾之謎”發(fā)現(xiàn)石爛
在雅江的中游河段,“辮江”與“峽江”交替流淌
在雅魯藏布江的中游河段,寬谷與峽谷相間分布,河流形態(tài)呈現(xiàn)出一收一放,一寬一窄的節(jié)奏。在峽谷段,一般為“V”字形峽谷,河谷深邃狹窄,水流湍急;寬谷段河谷通常平坦開闊,水流平緩,河道中多江心洲、淺灘等,汊流較多。在由窄谷到寬谷的變換過程中,水流變緩,流速減慢,河流中攜帶的泥沙極易沉積,主流河道時常改道,新生汊道迅速消亡,河床時常變動,呈現(xiàn)出“辮狀水系”的形態(tài)。從高空俯瞰,一條條汊流猶如姑娘的發(fā)辮一樣時分時合,時聚時散,在寬闊的河床上,留下一道道深深淺淺的痕跡。攝影/盧海林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盧海林
南中處處留“諸葛”:山河間的諸葛營、諸葛坡、諸葛洞……
在遼闊的古南中地區(qū),掛有諸葛名號的“遺跡”和傳說極為繁多。一些其他朝代的古屯兵寨、營盤,還有天然崖洞、險峻山峰、河谷等,都在傳說中成為了諸葛亮曾安營扎寨、排兵布陣之地。圖為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縣的“方山諸葛營”,當(dāng)?shù)貍髡f武侯渡瀘后在此扎營。永仁方山是從會理過江入滇的必經(jīng)之地,在方山東麓的松林間,三段殘存的土城墻,依山就勢,靜臥于江岸坡崖。清乾隆十一年(1766年),阿文成公桂將軍征緬途中駐方山,掘廢壘基得銅鼓二面。清嘉慶年間,邑人復(fù)掘出銅鼓,形如瓦缶,周圍有蚌蛤之形。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本地人又在方山發(fā)現(xiàn)一面銅鼓。當(dāng)?shù)厝讼嘈胚@些銅鼓都是武侯南征所用軍鼓,并把傳說發(fā)現(xiàn)銅鼓的山谷稱作響鼓箐。
從“良相”到“神靈” 西南山河中的 “孔明南征”傳奇
從這張修復(fù)前的老照片可以看到,原本碑座的末端存在大面積的松散碎石,這是由于灰?guī)r局部含雜質(zhì)太多,石塊之間膠結(jié)不牢固,使得碑座出現(xiàn)“爛尾”現(xiàn)象而成為“爛石碑”(圖片來源/南京市文物局)。
揭秘南京大石碑“爛尾之謎”發(fā)現(xiàn)石爛
米林地區(qū)盛產(chǎn)松茸,每到松茸成熟季節(jié),村民們會將剛剛從山里采摘的新鮮松茸拿到街頭售賣(攝影/董志雄)。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董志雄
文治武功今猶在:諸葛“掛名”的古城和水利
圖為云南省保山市諸葛營(漢莊城址)附近的村莊,村舍墻上嵌有漢磚。相傳諸葛亮南征時曾在此地駐軍。實際上,據(jù)歷史研究,諸葛亮應(yīng)未親自到過保山。此諸葛營的考古名為“漢莊城址”,推測為漢末時期的軍屯城址,殘存的城墻周圍留存有諸多漢磚、漢瓦。磚上飾方格紋、菱形紋、卷云紋、五銖錢紋、搖錢樹紋、太陽芒紋等。此外附近還先后發(fā)現(xiàn)蜀漢時期墓葬6座。攝影/范南丹
從“良相”到“神靈” 西南山河中的 “孔明南征”傳奇
攝影 / 范南丹
圖為碑額,亦稱碑首,鑿有石牙14個,推測為鐫刻蟠龍所預(yù)留(一說為便于運輸和吊裝)。底部已鑿空,僅余3行條形石柱支撐,石柱間留下三個斷開的扁平洞口,據(jù)推測,這三個洞口也是留待完工后冬季搬運石碑時穿插圓木所用。
揭秘南京大石碑“爛尾之謎”發(fā)現(xiàn)石爛
雅魯藏布江將南邊的喜馬拉雅山脈切出了一個巨大的裂口,來自孟加拉灣的暖濕氣流沿著大峽谷一路北上,使得包括米林在內(nèi)的林芝地區(qū)成為西藏最為濕潤的地方。由于恰好處于水汽通道上,這里年降水量超過700毫米,且85%的降水都集中在6—9月,優(yōu)越的水熱條件使得這里森林茂密,生長迅速,分布著以高山柏木和云杉林為主的高大喬木(?攝影/盧海林)。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盧海林
米林“桃花村”,萬樹桃花裝點出婉約派的米林
在米林市境內(nèi),雅魯藏布江一直流淌在喜馬拉雅山的北麓,自西向東幾乎貫穿了米林全境。當(dāng)流至派鎮(zhèn)以后,便進入了最為精華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段。大峽谷內(nèi)山高谷深,最高峰南迦巴瓦峰與河谷最低處的海拔落差達6000多米,有“世界第一大峽谷”之稱。雅魯藏布大峽谷有相當(dāng)長的一段位于米林市境內(nèi),又有“中國最美雪峰”南迦巴瓦峰坐落其中,因此可以說,雅魯藏布大峽谷把最美的一段留給了米林。尤其是每年春天的3、4月份,米林的大峽谷段迎來了一年中最美的時刻。河谷中千樹萬樹桃花開,一簇簇粉紅伴著綠瑩瑩的江水漫無邊際地鋪展。在河谷兩岸和高處的河流階地上,散落著數(shù)座風(fēng)景優(yōu)美的藏族小村莊。其中,索松村、玉松村、直白村等村落因為坐擁位置極佳的觀賞南迦巴瓦的觀景臺,從而受到無數(shù)游客和攝影師的青睞,成為了米林的“網(wǎng)紅村”。這張圖片就是在索松村附近拍攝的。攝影/王建軍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王建軍
木本油料的出現(xiàn),為我們提供了新的食用油選項
我國主要的八大食用油中,除了茶油,其他都是草本油料。一直以來,我國食用油進口都居高不下,油料作物種植又不能與糧爭地,隨著壓榨技術(shù)的提高,籽料基本上都已實現(xiàn)了最大出油量,比如油菜籽34%的出油率、花生35%的出油率、大豆16.5%的出油率、芝麻40%的出油率、葵花籽25%的出油率等,通過壓榨技術(shù)來提升油產(chǎn)量,潛力并不是很大了。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多生產(chǎn)油料是關(guān)鍵問題。如今,木本油料越來越多地進入到了尋常百姓的飲食中,它們最大的優(yōu)點是不與糧爭地,在丘陵山地都能夠種植,在很多地區(qū),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非常鮮明的地域特征的木本油料。本頁插圖就是手繪的幾種木本油料,木本油料的出現(xiàn)不僅提高了我國食用油的自給率,還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在尼洋河與雅魯藏布江交匯處,水色一清一濁,涇渭分明
在林芝市巴宜區(qū)立定村與米林市羌納鄉(xiāng)之間,尼洋河從左岸匯入雅魯藏布江。江河匯流之處形成一道明顯的分界線,尼洋河水流澄澈、流速湍急,而雅江水色渾濁、流速較慢,一清一濁,涇渭分明。尼洋河匯入雅江后,江水逆流而上,形成倒流奇觀。青綠色的尼洋河在沙洲之上蜿蜒流淌,如同生長在大地上的飄逸靈動的發(fā)辮。豐水期沙洲上生長著的一簇簇植被,不僅可以攔截水沙,對于促進沙洲穩(wěn)定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攝影/謝罡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謝罡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在米林市派鎮(zhèn)直白村,山谷中的桃花肆意綻放,幾頭牛悠然自得地在河畔踱步、啃食,宛如身在江南水鄉(xiāng)(攝影/盧海林)。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盧海林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你的家鄉(xiāng)吃哪種油?吃油量在全國能排第幾?
我國菜系眾多,不同的菜系又習(xí)慣用不同的食用油,比如魯菜偏好用花生油,菜籽油則是“川菜之魂”,東北菜則喜歡用大豆油……,因此,在不同地區(qū),每種食用油的消費量也是不同的,我們根據(jù)近幾年各?。▍^(qū)、市、特別行政區(qū))消費量最大的食用油種類,做了一張中國不同區(qū)域食用油偏好地圖。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由于不同菜系所用的油量也不同,因此每個省人們的吃油量也不盡相同,重油重鹽的東北菜重鎮(zhèn)黑龍江就拿下了人均吃油量第一的排位,而在重油重辣的江西、重慶、湖南、四川等地,人均吃油量也非常高。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走進米林,仿佛走進了人們心中的“香格里拉”
米林市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與喜馬拉雅山之間,雅魯藏布江橫貫東西,高山深谷的地形條件及高原溫帶半濕潤的氣候條件使得這里成為生物多樣性最為典型的區(qū)域之一?!懊琢帧币辉~藏語意為“藥洲”,境內(nèi)野生藥材種類繁多,主要有蟲草、天麻、貝母、藏紅花等,及松茸、蕨菜等多種菌類、蕨類植物。在米林市的街道上,隨處可見售賣蟲草的商鋪(攝影/董志雄)。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董志雄
由于碧羅雪山山勢陡峭,交通不便,加上高山植物的花季與當(dāng)?shù)赜昙就冢哉{(diào)查隊伍只能露宿野外和徒步調(diào)查,還得面對雨霧帶來的各種困難和潛在危險。(攝影/董磊)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攝影 / 董磊
碧羅雪山主要綠絨蒿調(diào)查區(qū)域示意圖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從高空俯瞰,珠峰南坡孔布冰川壯觀的冰瀑布景觀一覽無遺。冰瀑布上布滿了冰裂隙,裂隙之間是五顏六色的登山帳篷。冰瀑布是珠峰南坡海洋性冰川的特點,而北坡亞大陸性冰川的冰瀑布就比較少見。海洋性冰川的特點是融化快,流動也快,容易形成冰瀑布。
專家解讀
珠峰南坡孔布冰川粒雪盆下游的冰川,在冰坎上形成了冰川裂隙和瀑布區(qū)。由于遠離了冰川雪崩區(qū),這些冰川裂隙相對穩(wěn)定,成了登山者攀登珠峰的營地區(qū)。由于底部地形起伏,冰川也受之影響,表面裂隙發(fā)育,登山者通過該區(qū)域時充滿了危險。
機位信息
海拔:5982米,方位:鏡頭朝北
尋找珠峰“新機位”
在逆光的襯托下,珠峰西側(cè)一處山峰的刃脊顯得薄如紙片。由于冰川的溯源侵蝕等作用,山脊兩側(cè)的巖壁不斷崩塌,漸漸變薄,形成了猶如刀刃般的山脊。攝影師操控?zé)o人機,可以貼近雪峰進行拍攝,而且角度可以隨心所欲,所以能夠拍到以往人們無法拍攝到的雪峰近距離畫面。
專家解讀
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被陽光襯托的刃脊上那一層深厚的雪層。印度洋水汽帶來的大量積雪堆積在山坡上,經(jīng)常會造成雪崩災(zāi)害發(fā)生。積雪向下運動,不斷沖擊山脊崖壁,逐漸形成了陡峻的雪峰刃脊。
機位信息
海拔:6644米,方位:鏡頭朝西北
尋找珠峰“新機位”
規(guī)模宏大的冰塔林,是珠峰北坡冰川的特色。珠峰南坡雖然也有冰塔林,但規(guī)模要比北坡小得多。這是無人機拍攝的東絨布冰川上游的冰塔林,基座連到了一起,看起來非常干凈美觀。這些冰塔似乎體型不大,但實際上高達幾十米,斷面上能看到冰的年層。一般登山者無法走進它們,只能通過無人機才能貼近拍攝到這一罕見的畫面。
專家解讀
從空中垂直視角看珠峰北坡的冰塔林景觀。冰塔林也是北坡冰川的特色。珠峰位于低緯度地區(qū),太陽對冰川的照射角度高,差異消融造就了冰塔林的高大雄偉。這是冰川上游的冰塔林,它們底座相連,成片或成帶發(fā)育。
機位信息
海拔:7105米,方位:鏡頭朝南
尋找珠峰“新機位”
由于山高谷深的地形條件和濕潤的氣候條件,米林機場成為國內(nèi)飛行難度最高的機場
林芝米林機場位于米林市境內(nèi)的雅魯藏布江河谷之中,距米林市區(qū)16公里,機場海拔2949米,是西藏海拔最低、也是國內(nèi)少有的建在原始森林中的高原機場。這幅飛機在林芝米林機場雨中起飛的畫面,恰好反映出米林地區(qū)兩個典型的地理特征:一是山高谷深的地形條件,機場的修建一般都會選擇在地形平坦開闊的地方,但是縱觀米林地區(qū),由于受到印度洋板塊擠壓作用,這里幾乎找不到一塊平地修建機場,因而只能修建在雅魯藏布江河谷里面,飛機在山間谷地中起降,背后就是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和高大的山脈,壓迫感很強;二是降水充沛、天氣多變的氣候條件,由于受印度洋暖濕氣流和孟加拉灣水汽通道影響,整個米林地區(qū)降水都很充沛,因而機場地區(qū)常年受降水和低云、低能見度等天氣條件的影響,成為國內(nèi)飛行難度最高的機場。
攝影/張翙羽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張翙羽
最美山峰和最美峽谷,
組合出米林市最具標(biāo)志性的景觀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中國最美的山峰和世界最大的峽谷都位于米林市境內(nèi)。這張航拍圖完美呈現(xiàn)了這兩大世界級景觀所帶給人們的震撼。雅魯藏布大峽谷以米林市派鎮(zhèn)為入口,至墨脫縣南部的巴昔卡結(jié)束,全長504.6公里,最深處可達6009米,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峽谷。南迦巴瓦雖然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雪峰,但因為較大的海拔落差和相對完整的植被垂直自然帶譜,在我國最美雪峰的評選中脫穎而出,拔得頭籌。圖片是在派鎮(zhèn)上空拍攝的,水色青碧的雅魯藏布江蜿蜒流淌,切割出了深邃狹窄的大峽谷。在大峽谷的盡頭處,一座如利劍般挺拔的雪峰傲然聳立,這便是中國最美山峰南迦巴瓦。最美山峰與最美峽谷在此相遇,使米林成為我國頂級景觀的匯聚之地。攝影/謝罡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謝罡
在碧羅雪山一處陡峭的崖壁上,兩株長在石縫中的美麗綠絨蒿正在嬌艷綻放。碧羅雪山所在的橫斷山脈是全球綠絨蒿屬物種最重要的分布中心之一。近幾年,隨著交通條件的大幅改善,這條長期缺乏調(diào)查研究的山脈很快成為植物科考的熱點區(qū)域。隨著調(diào)查研究的深入,很多種綠絨蒿在這里被發(fā)現(xiàn),其中不乏只在碧羅雪山上狹域分布的種類。攝影/范毅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攝影 / 范毅
只有在無人機的視角下,我們才有機會看到珠峰東北坡的刃脊和粒雪盆。陽光打亮了山峰的一側(cè),讓珠峰看起來猶如一尊凝固的雕塑(攝影/謝焱)。
專家解讀
從東坡高空看珠峰,在陽光映照下,棱角分明的金字塔角峰雄偉聳立,刀刃般的山脊連綿起伏。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了一道水汽屏障,造就了南北兩側(cè)冰川地貌景觀的差異。珠峰北坡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基巖裸露,反映了冰川作用的上限。
機位信息
海拔:7609米,方位:鏡頭朝西南
尋找珠峰“新機位”
雅魯藏布江自西向東貫穿米林全境,
境內(nèi)主要城鎮(zhèn)基本沿河谷分布
米林市位于西藏自治區(qū)的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喜馬拉雅山脈與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境內(nèi)群山環(huán)抱,森林茂密,青山如黛,雪山綿延。市區(qū)海拔約在3000米左右,雅魯藏布江自西向東貫穿全市,境內(nèi)干流河長約250公里,主要城鎮(zhèn)基本沿河谷分布。南部以喜馬拉雅山脊一線為界,與墨脫縣為鄰。米林市屬高原溫帶半濕潤季風(fēng)氣候,年平均氣溫8.5℃,降水量約700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沿著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路上溯,為這里帶來了豐沛的水汽,造就了當(dāng)?shù)剡m宜人們居住的氣候環(huán)境。
攝影/董志雄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董志雄
翻越多雄拉山口,在喜馬拉雅東段南翼,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雅魯藏布大峽谷水汽通道的魅力
畫面中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向西南方向驟然降至海拔僅有660米的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垂直高差超過7000米。在這7000多米高差的廣闊山體上,完整地呈現(xiàn)了喜馬拉雅山南翼由熱帶季雨林到高山冰雪帶的植被垂直帶譜分異。透過厚厚的云霧,在這里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雅魯藏布大峽谷水汽通道的魅力,每年的6至9月,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沿著雅魯藏布江逆流而上化為漫天云霧,使得這片區(qū)域年均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成為西藏最為濕潤的地區(qū)。在墨脫縣背崩鄉(xiāng)格林村,攝影師發(fā)現(xiàn)這里是墨脫境內(nèi)唯一能夠全方位觀賞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翼,全要素觀賞植被垂直自然帶的地方。攝影/謝罡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謝罡
怒山山脈的中段,也就是自滇藏交界處的梅里雪山南段往南,一直到瀘水市六庫附近雪蒙山之間的山段被稱作碧羅雪山。近些年來,隨著交通條件日益改善,碧羅雪山逐漸成為綠絨蒿研究的熱點區(qū)域,一些翻越山脊的埡口和高山湖泊(攝影/彭建生)成為開展綠絨蒿野外調(diào)查的主要區(qū)域(詳見下圖:碧羅雪山主要綠絨蒿調(diào)查區(qū)域示意圖)。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攝影 / 彭建生
為廣西北部灣港的防城港區(qū)進口大豆的場景,大豆油約占我國食用油消費總量的40%,是我國最主要的食用油種類。品質(zhì)較高的國產(chǎn)大豆大多用來制作豆?jié){、豆腐等食品,我國用作食用油的大豆絕大部分都是從巴西、美國和阿根廷等國進口來的。攝影/王寧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攝影 / 王寧
這是珠峰和洛子峰兩座8000米級高峰的“高光時刻”:無人機穿云破霧之后,拍攝到了兩座雪峰同享日照金山、帽狀云以及日月同輝的畫面。這種視角的畫面,只有無人機飛到高空以后,碰巧趕上合適的氣象條件,才能拍攝到。
專家解讀
日照金山下的珠穆朗瑪峰和洛子峰,雄偉的山峰,陡峻的山坡,冰川作用的上限裸巖,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自然規(guī)律的客觀呈現(xiàn)。冰川侵蝕在地球系統(tǒng)中起著重要作用,雕琢了山谷,產(chǎn)生了大量沉積物,對氣候調(diào)節(jié)、山川地貌塑造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機位信息
海拔:6506米,方位:鏡頭朝東
尋找珠峰“新機位”
地點:老窩山湖泊群
海拔高度:3250米
主要種類:威氏綠絨蒿
倒木之畔,十多株傲然挺拔的威氏綠絨蒿形成了一片極為難得的壯觀群落,讓調(diào)查人員流連忘返(攝影/董磊)。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不同地區(qū)的威氏綠絨蒿的花朵也會長出不同的花色,一般紫色和藍紫色比較常見,偏粉色的花色相對少見。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秋天是東北地區(qū)玉米收獲的季節(jié),玉米胚芽油也是近些年受到消費者喜愛的新油料種類(攝影/吳秀珍)。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攝影 / 吳秀珍
作為綠絨蒿家族中罕見的“巨人”,威氏綠絨蒿的植株可達2米多高。威氏綠絨蒿主要生長在海拔3200米左右的林地和灌叢中,每年6—7月為其盛花期,是綠絨蒿中少有的多年生多次開花的種類之一。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在江蘇南通海安市某食用油加工企業(yè)內(nèi),工人正在將一桶桶的大豆油碼垛,南通港也是我國大豆進口的主要港口之一(攝影/翟慧勇)。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攝影 / 翟慧勇
連日的陰雨,讓一株硫磺綠絨蒿嫩黃色的花瓣變得近乎透明。綠絨蒿家族的絕大多數(shù)成員身上都長著刺毛或硬毛,并會開出顏色艷麗的花朵。綠絨蒿擁有高山植物中最具觀賞性、最引人注目的花朵,而且花色豐富多樣,有黃色、藍色、藍紫色,還有紫紅色、粉紅色、酒紅色和白色等。但其中也有個別種類,例如纖細綠絨蒿,植株很矮小,花朵也長得很袖珍。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川渝火鍋的流行也為我國人均吃油偏多添了一把力,圖為重慶的萬人火鍋宴(攝影/吳秀珍)。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攝影 / 吳秀珍
本圖及上圖拍攝于2022年2月3日傍晚,超長焦鏡頭與極好的空氣質(zhì)量讓新月的細節(jié)纖毫畢現(xiàn),天象與地景結(jié)合,更是相得益彰。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定都閣平時很少亮燈,拍攝這張照片時恰逢冬奧會,因此攝影師幸運地拍到了亮燈的定都閣與新月(攝影/申然)。
隨著建筑破敗,綠絨蒿、蕨類等植物重新占據(jù)了室內(nèi)的空間,高聳的墻壁成為它們躲避風(fēng)雪的屏障。此情此景,讓人在感嘆時光荏苒、人世變幻的同時,又被生命的力量所打動,唏噓不已。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地點:臘維公路埡口
海拔高度:3720米
主要種類:硫磺綠絨蒿、滇西綠絨蒿、威氏綠絨蒿
在碧羅雪山山脊線的一處破敗建筑內(nèi)部,硫磺綠絨蒿在原來的石室之中綻開美麗的花朵,在灰黑色墻壁的映襯下,格外引人注目。這處建筑是當(dāng)?shù)厝嗽谏郊咕€附近修建的避雪所,在過去,翻越碧羅雪山需要幾天的時間,這樣的避雪所可以讓人們在此住宿,躲避雨雪風(fēng)霜的侵襲(攝影/李婧)。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攝影 / 李婧
先給主要食用油拍張“全家福”,再看看每種油的營養(yǎng)差別
圖為我國主要的幾種食用油和籽料的“全家?!保〝z影/吳秀珍)。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圖為攝影師登頂珠峰后,放飛無人機,最高飛到了珠峰頂上300多米,也就是海拔9200多米的高空進行拍攝。這個視角下拍攝的任何圖片,都是獨一無二的(攝影/SUMAN GURUNG)。
尋找珠峰“新機位”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這種于2009年發(fā)表的綠絨蒿新種,擁有綠絨蒿屬中很少見的酒紅色花朵,這也是它重要的識別特征(攝影/范毅)。關(guān)于栗色綠絨蒿,目前明確可考的、有地點信息的采集和拍攝記錄并不多,而且所有的記錄地點都位于碧羅雪山之上,所以它極有可能是僅在碧羅雪山上分布的特有種。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攝影 / 范毅
地點:新化湖
海拔高度:4080米
主要種類:栗色綠絨蒿、美麗綠絨蒿、纖細綠絨蒿、滇西綠絨蒿、硫磺綠絨蒿
2023年7月14日,參與“高黎貢山國家公園(怒江)創(chuàng)建生物多樣性影像調(diào)查”的隊伍,在經(jīng)歷了多日的徒步攀爬后(攝影/董磊),終于在野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植株數(shù)量達100多株的栗色綠絨蒿群落(下圖)。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攝影 / 董磊
7月中旬,一名科研人員扛著攝影設(shè)備在尚未融化的積雪上行進,尋找著目標(biāo)中的綠絨蒿。碧羅雪山上的綠絨蒿基本上生活在3000—4500米的海拔高度。這些地方基本上10月份就開始下雪,然后迅速進入大面積積雪無法通行的狀態(tài),直到來年5、6月份才能融化。所以綠絨蒿等高山植物需要在很短暫的時間內(nèi)開花結(jié)果,完成種群擴散繁衍的使命。碧羅雪山上分布著大量高山冰磧湖,湖區(qū)周邊濕度較高,土壤富集,所以是高山植物天然的庇護所和聚集地,也是科研人員開展野外調(diào)查的首選之地。攝影/李婧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攝影 / 李婧
圖為新疆天山腳下的大片棉花田,棉籽油也是新疆主要的食用油(攝影/吳秀珍)。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攝影 / 吳秀珍
對于很多人來說,可能只聽過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等常見食用油。其實,我國的食用油種類已經(jīng)非常多了,像牡丹籽油、芍藥籽油、葡萄籽油、紅花籽油、枸杞籽油、南瓜籽油等雖然并未進入到大眾視野,但卻成為了某些地方重要的食用油,也讓人們更加接近吃好油的目標(biāo)。圖為安徽省銅陵市義安區(qū)鐘鳴鎮(zhèn)九榔村的油用牡丹基地(攝影/詹?。?。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圖為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的農(nóng)民在晾曬分揀油茶籽,茶油也是江西、湖南、貴州等省的重要油料(攝影/劉浩軍)。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攝影 / 劉浩軍
黃花綠絨蒿于1931年被英國人發(fā)現(xiàn)并命名,此后就無人再發(fā)現(xiàn)過。2022年,在深圳質(zhì)蘭基金會的支持下,魏來老師團隊每年夏天都會到碧羅雪山開展以黃花綠絨蒿為代表的高山植物的調(diào)查研究和保護工作(攝影/李婧),希望進一步掌握它們的分布、數(shù)量、生長狀況和受威脅狀況等,來促進對這些瀕危植物及其所在的高山草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保護。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攝影 / 李婧
圖為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的基諾族村莊,村民正在采茶。基諾族非常尊奉諸葛亮,親切地稱呼他為“孔明老爹”或“老祖”。當(dāng)?shù)貍髡f基諾族的祖先是諸葛亮當(dāng)年南征部隊留下的一部分。基諾族所蓋的房屋屋頂類似帽形,被稱為“孔明帽”;這一帶的茶樹也傳說為武侯留下的茶種。攝影/徐晉燕
從“良相”到“神靈” 西南山河中的 “孔明南征”傳奇
攝影 / 徐晉燕
地點:南姐洛湖泊群
海拔高度:4380米
主要種類:美麗綠絨蒿、黃花綠絨蒿、滇西綠絨蒿、硫磺綠絨蒿
2018年夏天,北京師范大學(xué)的魏來老師和自然攝影師范毅在碧羅雪山東坡發(fā)現(xiàn)了一種開黃花的綠絨蒿,之后研究發(fā)現(xiàn)它很可能就是消失已達87年之久的黃花綠絨蒿(攝影/李婧)。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攝影 / 李婧
油料擴種能改變中國人的吃油狀況嗎?
中國人正在從過量吃油向適度吃油、吃好油轉(zhuǎn)變,新的油料種類出現(xiàn),為我們吃好油提供了更多選擇。要想提高食用油自給率,油料擴種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油料作物不能與糧爭地,如何才能做到油料擴種呢?國內(nèi)著名油料史專家、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所長葉鵬盛介紹,在四川、湖南等長江中上游地區(qū),每年都有秋收后閑置的土地,也就是所謂的冬閑田,總量約為0.6億畝。這些冬閑田都可以拿來擴種油菜,而且不影響來年播種糧食,光是四川就有上千萬畝冬閑田。如果全部種植油菜,每年至少能收獲油菜籽150萬噸,按出油率來算,可以替代375萬噸油用的進口大豆。我國北方有許多鹽堿地,尤其是在西北地區(qū),輕度、中度的鹽堿地有4.8億畝,這些鹽堿地不能種糧食,大量閑置。向日葵、芝麻等都是能耐鹽堿的植物,又極為耐旱。如果能夠在鹽堿地上播種向日葵、芝麻等,對于豐富我國油料種類、實現(xiàn)吃好油的目標(biāo)有重要意義。圖為新疆昭蘇的萬畝向日葵田(攝影/郝立剛)。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攝影 / 郝立剛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攝影 / 范毅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攝影 / 范毅
每年春季桃花盛放之時,雅魯藏布江畔的“桃花谷”會被渲染成一片粉色的海洋
在雅魯藏布江中下游的米林一帶,寬闊的河谷孕育了肥沃的良田。從米林市沿著雅江一路向東,每年春季,河畔桃花繁盛似錦,燦若明霞,綿延數(shù)十公里,翠綠的青稞田掩映其中,儼然成為隱匿在雅魯藏布江畔的“桃花谷”。雅江沿岸的桃樹多為野生,樹齡多在百年以上,一株株桃樹樹干粗壯而遒勁,花朵繁盛。由于未經(jīng)過人工栽培、馴化,成熟的桃子果實較小、果肉偏薄、口感酸澀,因而在其成熟后多掉在地上任其腐爛,化作養(yǎng)分滋養(yǎng)了林下的田地。在米林市東部丹娘鄉(xiāng)魯霞村,桃花盛放之時,整條溝谷被渲染成了一片粉色的海洋。攝影/王建軍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王建軍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木本油料、糧食油料嶄露頭角 中國人食用油的選擇變多了!
“諸葛崇拜”隨移民深入南中山河:文化巨樹的萌芽、生長和扎根
遼闊的古南中大地上為何有如此廣泛、濃郁而深入的“諸葛崇拜”文化?這背后有著復(fù)雜的原因。除了諸葛亮本身的功績和魅力外,也與后世歷代朝廷官府、地方士紳的推動有關(guān)。兩千年的歲月中,沿著大大小小的古道、水路,移民的流動也將諸葛崇拜帶入到無數(shù)山河深處。
圖為云南省昭通市鹽津縣的豆沙關(guān),是歷史上著名的五尺道的咽喉位置,川滇間的險關(guān),相傳諸葛亮南征時,其中一路大軍經(jīng)由此關(guān)進軍云南。而這條古道上的諸葛亮傳說,從古至今,從未斷絕。攝影/謝罡
從“良相”到“神靈” 西南山河中的 “孔明南征”傳奇
攝影 / 謝罡
從高空俯瞰,碧羅雪山所在的巨大山脈,及陪伴在左右兩側(cè)的高黎貢山、云嶺山脈盡收眼底。這片狹長的地區(qū),不僅是連接青藏高原、中南半島等不同地理單元的關(guān)鍵區(qū)域,同時也是不同地理單元物種擴散的重要通道,是我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qū)域。很多像綠絨蒿一樣的生物在這片高山峽谷并列的地帶,因為地理隔斷而分化,走上了不同的演化之路,所以這里也是全球罕見的新物種蓬勃興盛之地。攝影/彭建生
問“蒿”碧羅雪山 植物科考匱乏山脈的首份綠絨蒿報告
攝影 / 彭建生
2021年12月2日,20211202,日期的數(shù)字形成有趣的對稱。凌晨5時許,攝影師在上海外灘看一彎月牙緩緩升起,算好位置和角度,恰可以拍到彎月從環(huán)球金融中心中間穿過的過程。月牙環(huán)抱之中,月球暗面同樣清晰可見,那是因為地球反射的陽光將其照亮。在北京也有很多適合拍月亮的地標(biāo)建筑,比如央視大樓。想要順利拍到月亮穿過央視大樓中間的方洞并不容易。不僅需要提前測算,還需要天氣給力。攝影/申然
通過無人機,我們獲得了另一種視角——垂直視角,去欣賞角峰、刃脊、冰斗、粒雪盆等冰川地貌的細節(jié)之美??梢哉f,無人機為我們打開了欣賞雪山冰川細節(jié)之美的大門。過去,由于人們無法近距離貼近雪山冰川,所拍攝的影像大都是遙遠、模糊的,都是一種遠觀的視角,而且也只有有限的一些拍攝點。攝影/馬春林
專家解讀
這張圖片猶如冰川侵蝕地貌的沙盤模型。在垂直視角下看角峰、刃脊、冰斗、粒雪盆,讓人感受到冰川溯源侵蝕的力量。山脊凹下去的地方,正是被冰川侵蝕最為迅速的地方,比如珠峰的北坳、南坳。幾條冰川后退侵蝕所形成的“交集”,就是珠峰這樣的角峰。
機位信息
海拔:7578米,方位:鏡頭朝北
尋找珠峰“新機位”
北京冬季的北海公園,黎明時分還沒什么游人。一輪極細的殘月低懸東方,站在北海太液池西岸,恰好可以拍到殘月從景山上緩緩升起。畫面中還有一架早班的航班飛過,航班比殘月更加顯眼,不仔細看都找不到細如懸絲的殘月身在何處。攝影/鄭志
在人們的印象中,藏狐是一種看起來非?!按裘取钡膭游?,但實際上它們是敏捷而高效的獵手。為了研究藏狐的野外生活,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團隊為青海嘉塘草原的一些藏狐戴上了GPS頸圈?!盎疱仭本褪瞧渲械囊恢?,它是老練的獵手。牦??惺尺^的草地毫無遮擋,“火鍋”輕松地伏擊了一只當(dāng)年新生的高原鼠兔,脖子上的頸圈顯然對它的行動沒有任何影響。用尖長的犬齒將獵物鎖在口中之后,“火鍋”還不忘在捕獵地點排尿做標(biāo)記(攝影/鄧星羽)。
“網(wǎng)紅”藏狐 高原“弱者”的生存智慧
攝影 / 鄧星羽
藏狐的主要對手之一是兔猻,雙方會因為食物和領(lǐng)地發(fā)生爭斗
在青藏高原上,藏狐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是兇悍的貓科動物兔猻。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攝影師梁海宏拍攝到了一組藏狐與兔猻之間激烈爭斗的畫面。當(dāng)一只兔猻在巡視自己的領(lǐng)地時,恰巧一只藏狐闖了進來,它們注視著彼此,繞著半圓緩緩移動。片刻對峙之后,兔猻發(fā)起了攻擊,在一番撕咬抓撓下,藏狐落荒而逃,但休息片刻后又卷土重來,大戰(zhàn)幾個回合之后,雙方難分勝負、就此作罷。在野外,藏狐和兔猻常常因為食物和領(lǐng)地發(fā)生爭斗,而藏狐通常是落敗的一方。本跨頁攝影/梁海宏
“網(wǎng)紅”藏狐 高原“弱者”的生存智慧
金星呈現(xiàn)為金星牙時,往往距離太陽很近,因而拍攝起來有難度也存在傷害眼睛的危險。但這并不能阻止天文攝影師的挑戰(zhàn),劉博洋曾多次拍到極細金星。因為金星具有濃厚的大氣層,這層大氣可以反射陽光,故而極細的金星往往擁有一圈金邊,很是神奇(攝影/劉博洋)。
追尋細月
工布新年為西藏工布地區(qū)(林芝市巴宜區(qū)、米林市、工布江達縣一帶)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節(jié)日,圖為攝影師在米林市拍攝的工布新年儀式(攝影/董志雄)。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董志雄
從萬米高空向下俯瞰,云端之上的南迦巴瓦與加拉白壘猶如漂浮在
茫茫云海之中的仙島
南迦巴瓦峰位于米林市的最東端,海拔7782米,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與橫斷山脈之間的交會處,與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壘峰隔雅魯藏布江南北對峙,兩峰相距僅20公里。由于受雅魯藏布大峽谷水汽通道的影響,來自印度洋孟加拉灣的暖濕氣流沿著雅魯藏布江谷地呈舌狀向北伸入,并在大拐彎附近形成青藏高原雨季降水的核心地帶,多年平均降水量可達4320毫米。因而這片區(qū)域常年被云霧籠罩,即使最壯美的雪峰也時常藏身云中,難露真容。但是若將視野抬升到萬米高空向下俯瞰,你會看到一幅與地面視角完全不同的景象: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壘峰等一眾高海拔雪峰刺破云霧,不再受云霧遮擋,潔白的山體毫無保留地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猶如一座座漂浮在茫茫云海之中的仙島;而雅魯藏布大峽谷則受濃厚云層的阻隔,隱沒于云海之下,秘不示人。攝影/張翙羽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張翙羽
南迦巴瓦“山戴帽”是比旗云更罕見的天象奇觀
南迦巴瓦位于喜馬拉雅山脈的最東端,海拔7782米,也是這一區(qū)域海拔最高的山峰。巨大的三角形峰體如“直刺天空的長矛”高聳入云,常年云遮霧繞,不肯輕易示人。據(jù)當(dāng)?shù)厝说膫髡f:天上的眾神常降臨于此聚會、煨桑,高空風(fēng)造就的云霧便是眾神們點燃的桑煙。由于獨特的地形條件,南迦巴瓦附近經(jīng)常會形成旗云、帽狀云等特殊的天象奇觀。2020年,在西藏米林,攝影師不僅有幸目睹了南迦巴瓦的真容,更為難得一見的是,一層薄薄的云帽恰好不偏不倚地出現(xiàn)在了南迦巴瓦峰的正上方。攝影/董志雄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董志雄
渡瀘水、擒孟獲:“七縱服心,豈在黷武?”
在《三國演義》中,渡過毒氣彌漫的瀘水,七擒孟獲是重要的情節(jié)。在真實歷史中,孟獲也的確是反叛蜀漢的南中大姓勢力之一,被諸葛亮擊敗并順服。但“七擒七縱”(甚至次數(shù)更多),卻基本是后世民間的演繹和編織。擒縱孟獲的傳說故事背后,乃是諸葛亮“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zhàn)為上,兵戰(zhàn)為下”的南征戰(zhàn)略。
圖為由AI繪圖助力而生成的孟獲民間傳說形象想象圖。在民間故事中,孟獲彪悍野蠻,有苗王等多種身份,而在真實的歷史中,有研究者認為孟獲其實是朱提郡的孟氏漢族。繪圖/張旭
從“良相”到“神靈” 西南山河中的 “孔明南征”傳奇
米林市派鎮(zhèn)的索松村,這里是欣賞南迦巴瓦與雅魯藏布江的絕佳選擇
索松村位于西藏自治區(qū)米林市派鎮(zhèn),站在索松村的山崖上向遠處眺望,村莊南面為高大偉岸的南迦巴瓦峰,臺地下則為蜿蜒流淌的雅魯藏布江。這里與南迦巴瓦雪峰的直線距離僅為18公里,村內(nèi)視野極為開闊,是欣賞南迦巴瓦全景的不二之選。每年的3、4月份,山谷中的桃花次第盛開,桃花掩映的村落猶如世外桃源,與雪山河谷相映成趣,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前來觀賞打卡。
攝影/董志雄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董志雄
碑座矗立,雄渾壯美
陽山碑材由三塊石材組成:碑座、碑額和碑身。若將三塊石材豎疊成碑,便會得到一座高達70余米的巨型石碑。其中碑座位于下方古采石場東北角,依山勢而鑿,總體略呈梯形,長30米,厚12.2米,高16米,頂面平整略上揚,底部已基本鑿空,僅留2行石柱支撐,除西北端與山體完全相連外,其余三個側(cè)面及頂面均完全鑿開,已具雛形。
揭秘南京大石碑“爛尾之謎”發(fā)現(xiàn)石爛
2008年前,南伊珞巴族人民依然過著“靠山吃山”的傳統(tǒng)生活,南伊溝豐富的木材資源為他們提供了生活便利。這是越冬前的生活木材堆垛場景(攝影/謝罡)。
西藏米林:先有內(nèi)容,后有概念的市
攝影 / 謝罡
陽山何以出碑材?全憑“混凝土”
有學(xué)者認為,陽山古采石場存在若干古溶洞,碑材所取的完整灰?guī)r體由溶洞坍塌堆積后膠結(jié)形成。從野外觀測的結(jié)果看,除碎塊間的膠結(jié)外,未見其他巖溶現(xiàn)象,其所劃邊界不具備洞壁特征,并且石塊的形態(tài)與排列均顯示明顯的斷裂破碎和擠壓產(chǎn)生的變形彎曲(攝影/張茂恒)。
揭秘南京大石碑“爛尾之謎”發(fā)現(xiàn)石爛
攝影 / 張茂恒
遠眺碑材:三“碑”分立
隱匿在深山中的三塊巨石是明成祖朱棣為父皇朱元璋孝陵所開鑿的碑材,分別對應(yīng)墓碑的三個構(gòu)件:碑座、碑身和碑額,因鑿于陽山燧石峰南坡,合稱“陽山碑材”。圖中遠處山峰即陽山,亦稱孔山、雁門山,海拔341.9米,為湯山地區(qū)最高峰,圖片下方為古采石場運送石材的道路。
揭秘南京大石碑“爛尾之謎”發(fā)現(xiàn)石爛
緣何廢棄:爛石帶來“爛尾”
從空中俯瞰,左圖出露在古采石場地面的是一整塊巨大的石灰?guī)r體,仔細觀察,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實際上是由無數(shù)大小懸殊的石塊膠結(jié)而成的。但這個部位的巖石因為含燧石雜質(zhì)過多,所以雖然完整,卻無法用于開鑿石碑。
揭秘南京大石碑“爛尾之謎”發(fā)現(xiàn)石爛
若要苛求月牙細到極致,還存在一種特殊時刻,那就是日全食發(fā)生時。在地球上看,若月球?qū)⑻柟饩€完全擋住,日全食完美上演之時,太陽會暫時被月球“鳩占鵲巢”。此時我們看到的“黑暗太陽”,其實是月球。日全食的食甚時刻,月面中心與日面中心達到最近距離,我們可以在天空中原先太陽所在位置看到全黑的月面。2023年4月20日,在東南亞及大洋洲等地可以目睹日全食的發(fā)生。通過拍攝與后期計算處理,遮掩住太陽的月球四周可見美麗的日珥和日冕流線。此時,月面的最亮面積趨近于零,可謂數(shù)學(xué)意義上最小值的極限。攝影/王樂天?數(shù)字后期/章佳杰
追尋細月
圖為攝影師在珠峰航拍的現(xiàn)場工作照(攝影/汗斯)
照片中的古建筑是位于北京西郊的著名地標(biāo)“定都閣”,很多喜愛攝影的朋友會挑戰(zhàn)把太陽或者滿月與定都閣拍在一起。拍攝細月與定都閣的組合難度更大,左圖中攝影師通過視頻拍攝,并把一幀幀畫面中的月牙疊加在一起,記錄到新月從定都閣后落下的過程(攝影/李鵬);
從水草堆開始逐步了解水系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及周圍河道邊,每隔不久就會堆放起一垛垛水草。工人們常會架船環(huán)游,用鐮刀和抄網(wǎng)清除生長過剩的水生植物。張瑜時常來翻看岸邊的水草堆,他說要想看明白奧森水系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這些水草算是植被基礎(chǔ),很重要(攝影/霍文韜)。
透過水下, 看北京奧林匹克 森林公園
攝影 / 霍文韜
月亮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有著重要的文化內(nèi)涵。日常生活中,人們從古至今也常以月來表達情緒。與朋友分別之際要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寂寥之時會想起“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如鉤的細月除了寄托孤獨寂寞等情感,同時也是值得欣賞的風(fēng)景。圖為日落時在北京景山公園拍攝的新月,此時細月如鉤,恰在北海白塔上方。攝影/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