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個人眼中的伊塞克湖
位于大陸腹地、高原地帶、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山脈之一——天山山脈間的湖泊,伊塞克湖,它為什么能保持終年不凍呢?首先,它是一個咸水湖:作為一個內(nèi)流盆地,蒸發(fā)量大,主要補充水源來自于周邊雪山冰川的……
作者: 單之薔
-
吉爾吉斯斯坦(下)水與草“編織”的游牧國度
吉爾吉斯族是吉爾吉斯斯坦的主體民族,也是一個跨境民族(在中國境內(nèi)稱為柯爾克孜族),有著兩千多年的游牧史。他們一直“逐水草而居”,充足的水源與肥美的草原,共同哺育了這個位于高山之上的游牧國度……
-
靜靜的納倫河 大河出天山
天山是橫貫亞洲內(nèi)陸干旱區(qū)的一條巨大山脈,發(fā)育了許多河流。但幾乎無人知道,在天山的河流中,年徑流量最大的,是中亞錫爾河上游、被譽為吉爾吉斯斯坦“母親河”的納倫河。這條河流在中國雖鮮為人知,但……
作者: 陳杰軍
-
吉爾吉斯游牧人 西天山的守望者
吉爾吉斯族既是吉爾吉斯斯坦的主體民族,也是跨境民族(在中國境內(nèi)稱為柯爾克孜族),其中一支傳說是漢朝大將李陵的后裔。該民族最初游牧于葉尼塞河流域一帶,后經(jīng)千年輾轉(zhuǎn)遷徙,最終來到中亞天山及周邊……
作者: 毛銘
-
湖北,不為人知的天坑大省
天坑,地表上突然出現(xiàn)的大凹坑,以陡峭的巖壁和巨量的容積被譽為“地表最壯觀的喀斯特景觀”。作為一個在2005年后才開始獲得國際公認的科學術(shù)語,人們對它的了解還在逐步深入中。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天坑,多分布……
作者: 稅曉潔
-
西伯利亞河流 這里的河曲很精彩
在亞洲北部的西伯利亞地區(qū),流淌著眾多世界級的大河。這里的水資源很豐富,加上地形平坦,凍土層深厚,因此河流的曲流形態(tài)高度發(fā)育,而且極為密集。借助攝影師的航拍照片,我們可以欣賞到這些奇妙的河曲……
作者: 酈冰熹
-
疊層石 既是最古老的化石 又是最活躍的生命
它被譽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也被稱作地球歷史中第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它就是疊層石。37億—35億年前,地球上第一批可以制造氧氣的微生物出現(xiàn)了,在產(chǎn)生氧氣的同時,微生物群也會分泌黏性膠狀物捕獲、結(jié)合……
作者: 姜爽
-
韓江 從古老“瘴江”到千年商路
在中國東南沿海有一條特殊的江:韓江。在流傳千年的詩文中,它是“好收吾骨瘴江邊”的惡江;可在中國商業(yè)史上,它卻光華閃耀,被譽為千年商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延伸,并孕育出聲震海內(nèi)外、至今生生不息的……
作者: 楊弦章
-
富蘊斷裂帶 阿爾泰山的“傷疤”
我國是個地震多發(fā)的國家,在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往往形成活躍的斷裂帶。1931年,在新疆富蘊縣境內(nèi),曾發(fā)生過一次震級8級的地震。因震區(qū)人煙稀少,并未造成人員傷亡,也因此保留了完好的地震現(xiàn)場,成為科學家……
作者: 李忠東
-
鴨綠江口“大池子” 鳥類繁殖“飛地”的 影像記錄
在重要的鳥類遷徙停留地鴨綠江口,有一片由廢棄儲灰池演替成的鳥類棲息地,被稱為“大池子”,由于被城市所分隔,這里如同鴨綠江口鳥類棲息地的一塊“飛地”。盡管面積有限,但因為較少受到人為干擾,每……
作者: 田予
-
密西西比大河之路 美國人講的故事唱的歌
密西西比河發(fā)源于美國北部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經(jīng)3760多公里后(不以密蘇里河為源頭計算),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奧爾良匯入墨西哥灣,緊緊依傍密西西比河的有一條公路,縱貫美國南北,穿越美國中部地區(qū),這……
作者: 秦昭
-
食肉植物強悍又脆弱的植物“萌寵”
近些年來,在家中栽種豬籠草、捕蠅草等食肉植物,在國內(nèi)日漸成為一種時尚。從早期帶著神秘色彩的“食人樹”原型,到當下的觀賞植物消費,人們對食肉植物的態(tài)度隨著對它們認知的深入發(fā)生著改變。不過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