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之眼”
主泉之外還有低調(diào)的“小蘋果泉”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的艾肯泉,主泉“惡魔之眼”附近幾十米,還有兩個淺藍色的小泉口,其中一個看起來很像蘋果,被稱為“小蘋果泉”,也有人稱之為“魔戒”。據(jù)當?shù)啬撩裾f,艾肯泉的水流經(jīng)之處寸草難生,蚊蟲絕少,因此泉水周邊地區(qū)成為牲畜和野生動物的“避暑勝地”。從艾肯泉流出的泉水蜿蜒穿過阿拉爾草原,最終注入附近的尕斯庫勒湖。按照溫泉的定義,一般溫度高于當?shù)仄骄鶜鉁氐娜?,就可稱為溫泉。也有按溫泉溫度的絕對值,將溫泉分為低溫溫泉(溫度在20℃—40℃)、中溫溫泉(40℃—75℃)和高溫溫泉(高于75℃)。艾肯泉算是低溫溫泉。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20世紀60年代初,人類開始嘗試發(fā)射太空探測器近距離觀測火星。但直到 1965年7月,美國發(fā)射的探測器“水手4號”才終于實現(xiàn)了飛掠火星。此后,隨著一枚枚探測器飛向火星,人類對火星的了解也越來越多。進入21世紀后,我國也開始實行火星探測計劃,到2020年,“天問一號”軌道器實現(xiàn)了火星環(huán)繞探測、著落器成功著陸,“祝融號”火星車也順利在火星表面開始了巡視探測。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圖為南霜狀露珠菌,俗稱奧氏滴答帽,是小菇科黏柄小菇屬中的真菌。種加詞“roridus”的意思是“露濕的”,在濕潤的環(huán)境中,露珠菌的菌柄上猶如裹了一層膠狀物而呈現(xiàn)出果凍狀質(zhì)感。這種膠狀物會吸引一些小型昆蟲,沾上后就會死去腐爛變成養(yǎng)分。
小菇 鮮為人知的森林“小精靈”
圖為海油工程國際有限公司泰國公司的水下作業(yè)人員,正在泰國灣海域進行廢棄海洋平臺的拆解作業(yè)。這次拆除工作,不僅包括了平臺的海上拆除,也包括平臺資產(chǎn)的購買、陸地的拆解及廢舊物的銷售,是一次真正意義的“一站式服務”。近年來,以海油工程為代表的我國海工裝備企業(yè),不斷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海工裝備與人類探索、開發(fā)、利用、保護海洋的活動息息相關(guān),海工裝備的先進與否,很大程度決定了一個國家海洋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層級。我國海工裝備制造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整體供應鏈完整,制造效率高,成本低,并且正在越來越多的技術(shù)領(lǐng)域取得突破。攝影/黃一峰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攝影 / 黃一峰
風沙地貌過程是火星表面最活躍
的地貌過程,火星表面發(fā)育著復雜多
樣的風沙地貌類型。通過全面瀏覽并
解析現(xiàn)有的火星衛(wèi)星影像,結(jié)合地球
與火星風沙地貌的比較研究,董治寶
團隊總結(jié)概括出了共8個一級形態(tài),總
計 14個類型的沙丘,并用地圖展示了
它們的分布特征。供圖/董治寶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貢嘎之眼”
“蜀山之王”的美藏在冷嘎措這只“眼睛”里
漸變的深藍,從冷嘎措的湖中心往四周延伸,讓這個高山湖泊顯得晶瑩剔透,閃爍著深邃而神秘的光芒。從高空看,橢圓形的冷嘎措酷似一只藍寶石般的“眼睛”,周圍深褐色的土地,如同這只“眼睛”的皮膚。冷嘎措是“蜀山之王”貢嘎山周圍眾多高山湖泊中的一個,原本籍籍無名,后因攝影愛好者在此拍攝貢嘎山倒影而在圈內(nèi)名聲鵲起。如今,垂直俯拍的視角,更直觀揭示了冷嘎措對于貢嘎山的獨特價值——能映出貢嘎山倒影的冷嘎措,就像一雙“慧眼”,是發(fā)現(xiàn)貢嘎山之美的一扇門戶。從這個角度來說,冷嘎措稱得上是“貢嘎之眼”。攝影/郭超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攝影 / 郭超
渤海是我國走向海工裝備強國的福地和“試驗?!?2022年2月 17日凌晨,渤海中西部海域的秦皇島32-6油田順利完成了新一輪外輸作業(yè)。畫面中,鉆井平臺左側(cè)拖著浪花的小船,是為平臺服務的守護船。秦皇島32-6油田是一座老油田,也是中國海油渤海油田的“主力”。該油田所在的渤海,是我國走向海工裝備強國的福地和“試驗?!?。我國海上的第一座現(xiàn)代化油田,就是渤海的埕北油田。通過在渤海這個淺水海域的長期練兵,我國海工裝備不斷升級換代,最終走向超深水的南海海域,并以南海為起點,踏上了服務全球海洋探索、開發(fā)與保護的漫漫征途。攝影/費振宇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攝影 / 費振宇
在 17— 18世紀天文學家畫出的火星圖中,火星極冠最初只被畫作了明亮的白斑。到 19世紀中葉,雖然人們普遍認可火星極冠覆蓋著冰層,但沒人能描畫出極冠的具體模樣。直到20世紀60年代后,太空探測器實現(xiàn)了對火星的近距離觀測,人類終于可以一睹火星極冠的真顏。圖中展示的是火星北極冠,在夏季它的冰蓋直徑約為 1000公里,主要由水冰組成;到冬季時,還會增加 1.5—2米厚的干冰層。圖片來源/ NASA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海工裝備建造委托方聘請的監(jiān)理人員,也在現(xiàn)場進行監(jiān)督作業(yè)。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格聶之眼”
“康南第一峰”格聶峰下有一只“神眼”
從春季(本圖? 攝影/羅平)的萌發(fā)、夏季(下圖? 攝影/陳云鴻)的絢麗、秋季(下二圖? 攝影/王嘉)的成熟到冬季(下三圖? 攝影/王建鋒)的寧靜,在一年不同的季節(jié),格聶峰下的高山湖泊——“格聶之眼”呈現(xiàn)出不同的景觀特色?!翱的系谝环濉备衤櫡鍨楫?shù)刂裆剑0?204米,是橫斷山脈沙魯里山主峰,金沙江與雅礱江的分水嶺。格聶峰周圍群峰簇擁,河谷縱橫,森林灌叢、沼澤水泡密布。形似人眼的“格聶之眼”,就是格聶峰下眾多水泡子里脫穎而出的一個“網(wǎng)紅”級明星——因為這只“眼睛”,更多人知道了格聶峰這座神山。從這個角度看,“格聶之眼”也可以說是格聶峰的“神眼”。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攝影 / 羅平
人類第一次嘗試畫出火星始于 17世紀,但直到 1840年,梅德勒和貝爾才運用現(xiàn)代地圖學的手法,畫出了第一張具備經(jīng)緯度坐標系統(tǒng)、圖形要素與地名等注記的真正意義上的火星地圖。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圖為2018年在天津建成的我國首個海洋工程數(shù)字化技術(shù)中心。該中心填補了我國在海洋工程數(shù)字仿真技術(shù)領(lǐng)域的空白,可以為海上吊裝、海上浮托、水下生產(chǎn)設施安裝等海洋工程作業(yè)提供仿真預演與模擬培訓。攝影/田立鋒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攝影 / 田立鋒
截止到2020年底,西疇無石漠化土地占全縣面積的約63%。西疇也是我國石漠化治理的一個縮影(見表格)。
絕地求生 從石漠化鎖困到喀斯特綠洲的文山西疇
陜西師范大學行星風沙科學研究院董治寶團隊,通過識別并解析火星衛(wèi)星圖片、與地球風沙地貌進行對比研究以及實驗室風洞模擬等方式,開展了火星風沙地貌的研究工作。圖為董治寶在實驗室(攝影/鄭海博)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攝影 / 鄭海博
圖為“?;惶枴睂Ч芗艿陌惭b現(xiàn)場。“藍鯨”號起重船正用掛鉤鉤住導管架的頂部,準備將導管架吊起扶正(攝影/李浩瑋)?!八{鯨”號起重船是一艘專業(yè)服務于海工裝備安裝作業(yè)的船舶,被業(yè)界譽為“世界第一單吊”,最大起重能力達7500噸,相當于能把法國埃菲爾鐵塔吊起來。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這是位于西藏日喀則市昂仁縣境內(nèi)的搭各加間歇噴泉群,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間歇噴泉群之一,一共分布有4口主要的間歇噴泉,噴泉附近還有大大小小的沸泉、熱泉、熱水塘、噴氣孔等( 攝影/鐵丐)。間歇噴泉是一種罕見的地熱活動,全世界僅在冰島、新西蘭、北美西海岸和日本等少數(shù)地區(qū)有分布,這些噴泉多與火山活動有關(guān),而搭各加間歇噴泉與該區(qū)域?qū)姿股降臉?gòu)造運動有關(guān)。西藏除了搭各加,日喀則市謝通門縣的查布和那曲市色尼區(qū)的谷露等地也有間歇噴泉分布。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攝影 / 鐵丐
后來,在專家的指導下,形成了一套科學解決石漠化問題的辦法。原先缺水的狀況也在建水窖、修水渠等方式下被逐步改變著。
絕地求生 從石漠化鎖困到喀斯特綠洲的文山西疇
本圖及下圖為泉華的細節(jié)。艾肯泉所在的茫崖位于柴達木盆地最西部,因艾肯泉的火爆而受到外界的更多關(guān)注,因此“惡魔之眼”也可稱為“茫崖之眼”。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西疇曾被國外生態(tài)專家稱為“ 失去人類生存條件 ”的地區(qū)
黔滇桂渝等是我國石漠化最嚴重的省區(qū)市,云南東南部又是云南石漠化最嚴重的區(qū)域,西疇及周邊地區(qū)又是云南東南部石漠化最嚴重的區(qū)域,西疇僅占云南省面積的0.382%,但2011年時,西疇的重度和極重度石漠化面積卻占到了全省的3.6%(見圖表)。
絕地求生 從石漠化鎖困到喀斯特綠洲的文山西疇
2016年 6月—2022年 4月
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執(zhí)行的發(fā)射任務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圖為團隊成員正在進行風洞模擬實驗,模擬某特定風向和風力條件下火星風沙地貌的形成過程。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攝影 / 陳云鴻
“文昌角”,未來“中國的卡納維拉爾角”
文昌航天發(fā)射場,主要承擔地球同步軌道衛(wèi)星、大質(zhì)量極軌衛(wèi)星、大噸位空間站和深空探測衛(wèi)星等航天器的發(fā)射任務。自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至2022年4月底,已經(jīng)進行了 16次發(fā)射,其中長征五號系列7次,長征七號系列7次,長征八號系列2次(見圖表)。按照規(guī)劃,除了目前已經(jīng)建成的發(fā)射工位外,未來在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還將建設多套發(fā)射配套設施,將滿足商業(yè)航天大中型液體火箭、小型固體火箭的全天候發(fā)射,可回收火箭的回收,以及載人登月重型火箭的任務需求等。到那時,不論是碧海藍天的風光,還是先進的航天設施,文昌都可以與美國著名的航天中心卡納維拉爾角相媲美,我們試著畫出了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的未來想象圖。
繪圖/李靜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大地陷落
河流的鬼斧神工
千百年來,安集海大峽谷默默隱匿在天山北側(cè),如此絢麗卻又如此低調(diào)。發(fā)源于天山冰川的安集海河一路奔騰,在天山北側(cè)形成規(guī)模宏大的沖積扇,奔涌的河水強烈侵蝕、切割大地,留下陡峭梯田般的河流階地和深U形的大峽谷。峽谷長約20—30公里,最深處達300—400米。在大峽谷的映襯下,群峰像是一叢從地下升起的巨筍。攝影/邱活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攝影 / 邱活
“岡底斯之眼”
間歇噴泉是一種罕見的地熱活動,我國僅在青藏高原上有分布
攝影師冒著被泉水濺到燙傷的危險,靠近泉邊取水樣( 供圖/鐵丐)。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旱地拔“ 筍 ”:西疇逆轉(zhuǎn)石漠化趨勢是我國石漠化治理的一個縮影
西疇及周邊區(qū)域直到 1992年才開始戰(zhàn)后恢復建設,當時很多人忍受不了石漠化鎖困,便遠走他鄉(xiāng)。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一些年輕人便到了廣東、浙江等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務工,久而久之,全縣近三分之一的人都選擇了外出務工,西疇也成為了云南勞務輸出第一縣。雖然有人選擇離開,但很多人卻選擇堅守下來,他們通過炸石造地等土辦法改造石漠化,拉開了向“石漠”要“綠洲”的序幕。
絕地求生 從石漠化鎖困到喀斯特綠洲的文山西疇
圖為2021年4月29日,文昌航天發(fā)射場內(nèi)的觀禮群眾在操場觀看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發(fā)射(攝影/肖海林)。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攝影 / 肖海林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在網(wǎng)絡紅人丁真的家鄉(xiāng)、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縣的格聶峰下,有一個小型高山湖泊,雖然面積只有約4000平方米,但因其酷似眼睛的外觀,而逐漸受到外人的關(guān)注,被稱為“格聶之眼”。眼睛被視為心靈的窗戶,人與人的交
流,往往會通過眼睛的對視來進行。當我們欣賞這些酷似人眼的大地之“眼”景觀,在與它們對視的過程中,其實我們是在與大地進行心靈的溝通。攝影/蔡如娃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攝影 / 蔡如娃
“ 見縫插針 ”是石漠化地區(qū)普遍的生產(chǎn)狀態(tài)
西南石漠化和西北荒漠化、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是我國的三大環(huán)境災害。在成片的喀斯特石漠化山區(qū),極目所至,往往都找不到一塊平實且完整的耕地,僅有的一點土壤零星地分布在“石?!敝校藗冊谑p之中“見縫插針”般地種植耐瘠的農(nóng)作物,石漠化地區(qū)很難大面積使用現(xiàn)代化農(nóng)耕機械。圖為我國西南地區(qū)常見的石漠化土地,人們在這里種植一些桑苗,以便能發(fā)展蠶桑產(chǎn)業(yè)(攝影/楊敏)。
絕地求生 從石漠化鎖困到喀斯特綠洲的文山西疇
攝影 / 楊敏
火箭光軌如利劍一般,直插云天破滄海
這幅照片拍攝的是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發(fā)射任務時,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起飛時形成的光軌。照片拍攝于海南島最東端的銅鼓嶺攬月臺,這里海拔約300米,距離發(fā)射場約9.5公里,雖然無法拍到火箭的細節(jié),但可以俯瞰文昌市龍樓鎮(zhèn)金色的海岸線。遠遠望去,方地為輿,圓天為蓋,長劍耿介,倚天之外。為了在中午拍攝火箭光軌,這幅照片采用了減光鏡,曝光時長約40秒。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實驗室簡化版“火星車”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在我國的火星探測活動任務中,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行星制圖與遙感實驗室參與了火星車環(huán)境感知與導航定位工作。為了研究相關(guān)原理與方法,科研人員自制了簡化版的“火星車”。在定制的全地形移動小車上,集成了慣性測量單元——用于測量物體三軸姿態(tài)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里程計、立體相機、深度相機、GPS接收機及等多種設備,用以測試
導航定位的算法并驗證相關(guān)精度,還可實驗探測車的立體測圖能力。實驗室主任邸凱昌(右)與助理研究員萬文輝(左)正在室內(nèi)對剛剛升級過的探測車進行檢測,此后還會在沙漠戈壁等類火星地貌環(huán)境中,對其進行進一步實測。攝影/王寧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攝影 / 王寧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攝影 / 王嘉
石漠化極為嚴重的西疇堪稱“ 寸土寸金 ”
西疇及周邊地區(qū)正好處于云貴高原向廣西盆地傾斜的褶皺斜坡地帶,隨著坡度的增加,坡面下泄水土的速度大大加快,沖刷力成倍增加,極易導致水土流失。除了自然環(huán)境外,人地矛盾也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為了生存,石臼里碗口大的土壤都會被種上一兩株玉米。
絕地求生 從石漠化鎖困到喀斯特綠洲的文山西疇
“追火箭”要從娃娃抓起
“追火箭”最初只是資深航天愛好者以及攝影師的“定制團”,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成老少咸宜的全民活動。畢竟我國以前的酒泉、太原、西昌三大發(fā)射中心,不是在大漠戈壁就是在深山老林中,交通極為不便。而文昌不僅交通方便,還擁有宜人的海
濱環(huán)境。廣西的星空攝影師羅弘揚不僅帶著老婆,也帶著孩子一次次來到文昌“追火箭”。圖是2021年4月29日,他們一家三口來見證了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發(fā)射任務,由于當時孩子才一歲多一點兒,他們就找了一個能看到火箭發(fā)射的酒店房間里,拍下了一家三口與火箭的合影。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古老巖畫
從三千年前牽引至今的文明絲線
早在3000多年前,這里就已經(jīng)有了文明的火種,呼圖壁康家石門子海拔1500米的砂巖絕壁之上,先民們留下了往日生活的雪泥鴻爪。在120平方米的畫面上,總共雕刻了300多個大小不等的人物,可分為前后兩期,一期巖畫的主體為女性,她們頭戴塔形高帽、牛角或鹿角帽,進行著神秘的舞蹈巫術(shù)儀式,二期巖畫中出現(xiàn)了弓箭、獵狗與猛獸圖像,主角變成了健
壯的男性,表現(xiàn)出鮮明的生殖崇拜。巖畫的創(chuàng)作者究竟是何人存在著爭議,有塞人、月氏人和烏孫人等幾種觀點。
圖為火燒洼一帶的巖壁和畜群,千百年過去了,古代先民曾秉承的游牧生活方式仍在這里延續(xù)。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圖為西疇縣最典型的石漠化土地,零散的土地被形象地稱為“巴掌地”、“雞窩地”。
絕地求生 從石漠化鎖困到喀斯特綠洲的文山西疇
2021年4月29日是值得銘記的一天。這一天,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將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從海南的文昌航天發(fā)射場發(fā)射升空。時至今日,天和核心艙已經(jīng)和天舟二號、三 號 貨 運 飛 船、神 舟 十 二 號、十三號載人飛船完成了對接等既定任務,共6名航天員入駐過中國空間站。今年下半年(2022年7月、10月),我國將在文昌繼續(xù)使用長征五號B發(fā)射問天、夢天實驗艙,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文昌的每一次航天發(fā)射,都會吸引數(shù)以萬計的游客前來觀看,他們不僅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見證者,也為文昌這座城市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火星全球高程暈染圖》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團隊,利用火星軌道器激光高度計從 1999年至2001年獲取的6億多個激光測高點,經(jīng)過處理后,制作了分辨率為128像素 /度(赤道上相當于453米 /像素)的火星全球數(shù)字高程模型圖。這幅圖在火星科學研究中被廣泛應用,并常用作影像制圖的控制基準。圖片來源/ NASA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天山草原
層疊錯落的垂直勝景
在S101沿線,天山北麓的草原和山地形成了奇妙的組合。在同一個地方,人們可以欣賞到雪峰冰川、高山裸巖、高山松林和高山草原山地等組成的垂直自然景觀帶。在沙灣、鹿角灣、巴音溝等地,草原上的氈房如白色的蘑菇。陰坡或半陰坡是天山云杉的王國,而陽坡處則多起伏的草場。圖為新疆101省道西端的巴音溝一帶的前進牧場,草場繁茂,舒緩起伏,凸起的連綿山丘上卻是千溝萬壑,風吹雨蝕留下了種種雕鑿痕跡。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除了土壤外,缺水也是困厄當?shù)厝松?、加重石漠化的原因,雖然西疇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但地面存不住水。缺水時,哪怕是黃水泥湯都會被人舀起來利用。
絕地求生 從石漠化鎖困到喀斯特綠洲的文山西疇
到2022年2月27日,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文昌發(fā)射場實現(xiàn)“1箭22星”時,孩子已經(jīng)長大了不少,可以坐在爸爸的肩上,在離發(fā)射場更近的地方“追火箭”了。攝影/羅弘揚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攝影 / 羅弘揚
硫磺溝 300 公里色彩盛宴的開篇
新疆101省道東段的主角是氣勢磅礴的紅層地貌,紅色是這里的主色調(diào),層層疊疊的遠山像是鋪展無邊的紅旗軍團,在不同的光線、晴雨天氣中變幻出數(shù)種不同的紅。因沉積環(huán)境的不同,雜色碎屑巖還會呈現(xiàn)出白、紅、黃、青、灰等顏色變化,富有層次感。圖為硫磺溝的熱氣泉,十多處噴熱氣的氣口即便在嚴冬也蒸騰著白色熱浪。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此次任務中,為確保22顆衛(wèi)星發(fā)射安全、精準,設計團隊研制了“三層式多星分配器”。根據(jù)尺寸區(qū)別,這些衛(wèi)星被分別“坐”“掛”“靠” 在分配器特定位置,待火箭入軌后分批分離。2022年2月27日,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實現(xiàn)了“一箭二十二星”發(fā)射,開啟了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拼車”的新模式。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紅層大觀園
百里赤壁打造天山紅宮
中天山北麓,氣勢磅礴的紅層綿延達300公里,其核心地帶有“百里丹霞”、“赤色長龍”的美名。山崖壁立,往往因差異風化而呈現(xiàn)出大小窗欞、立柱等形狀,如同壯麗的紅色宮殿,低處的彩色山丘則如海浪般翻滾。霜雪和云霧也是千變?nèi)f化的美景元素,和五彩的山河共同營造出一場場視覺的盛宴。圖為呼圖壁的河谷與丹霞。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陳雪 云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社會學系 副教授 繪圖/宋翰笛
絕地求生 從石漠化鎖困到喀斯特綠洲的文山西疇
“來海南、看火箭”,已經(jīng)成為文昌乃至海南旅游的新熱點
從2016年長征七號遙一運載火箭首飛之后,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承接了一次又一次發(fā)射任務,建成之初的火箭發(fā)射密度為每年 1到2次,如今已發(fā)展為每年8次左右。這對文昌乃至海南的旅游業(yè)都產(chǎn)生了影響,曾經(jīng)作為避寒勝地,海南最多的游客當屬“候鳥老人”,而現(xiàn)在“來海南、看火箭”的人越來越多。上圖為2017年4月20日 19時41分,民眾聚集在文昌市龍樓鎮(zhèn)淇水灣海灘用手機拍攝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飛天。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長征八號遙二,“光棍”火箭開啟衛(wèi)星發(fā)射“拼車”新模式
長征八號遙二運載火箭是我國首次采用“共享模式”發(fā)射的長征系列火箭,這枚“光棍”火箭是在長征八號遙一基礎上調(diào)整的不帶助推器的新構(gòu)型,以滿足攜帶更多載荷的需求。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紅色傳奇
山河、時代與人的共同譜寫
中國古代有許多表現(xiàn)各種紅色的詩意的文字,如緋、赤、絳、赭等。在這片紅色地帶,也不乏歷史和人的紅色傳奇。上世紀70年代初,陸軍第5師進駐新疆,擔負烏魯木齊防守等任務,S101沿線不少地方就成為他們的駐地,條件艱苦,士兵們就進深山伐木,在河灘揀鵝卵石、挖河沙,自力更生營建營房,嚴寒時節(jié)拉練訓練,戰(zhàn)馬嘶鳴,紅旗飄飄,在國防公路沿線書寫了一部紅色傳奇。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攝影 / 張鵬
長征七號遙一,拉開了文昌火箭發(fā)射的序幕
2016年6月攝影師第一次來到文昌,第一次看火箭發(fā)射。海邊爛尾樓的高度正好可以將火箭發(fā)射塔架和系留在岸邊的漁船完美地收入畫面,天黑后發(fā)射的長征七號遙一運載火箭像一顆太陽從海邊冉冉升起,照亮了塔架兩側(cè)騰起的水汽和海面。隨著文昌發(fā)射次數(shù)的增多,當?shù)貙τ谟^禮的服務管理也越來越規(guī)范,爛尾樓等不安全的機位成為了絕唱。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膠孔菌 Favolaschia sp.
子實體高度:20 —30 毫米
菌蓋直徑:20 毫米
分布:中國(其他地區(qū)不詳)
膠孔菌是一類外形比較特別的小菇,它的菌蓋呈現(xiàn)貝殼形或扇形,子實體是蜂窩狀或孔狀,和常見的雨傘狀的小菇截然不同。目前記錄全世界有101種膠孔菌,中國有10種,分布于海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和西藏。在微距鏡頭下,膠孔菌近乎透明的膠質(zhì)感被呈現(xiàn)出來,十分動人。攝影/溫仕良
地貌博物館
多變的雕塑和山地幾何圖形
新疆101省道沿線不僅是色彩的長廊,也是地貌的博物館,僅以丹霞來說,就有幼年期丹霞的“巷谷”、“一線天”,中年期丹霞的連綿峰丘和長城般的陡峭山崖,老年期丹霞的嶙峋突兀的殘峰、殘柱。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人們還能看到如巨型貝殼堆疊、如萬千刀鋒豎立的各種山峰。圖中,大雪勾勒出了紫泥泉一帶山地鮮明銳利的幾何線條。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對海洋油氣開采而言,水深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決定了油氣開采的模式和裝備。在海洋油氣開采行業(yè),一般是把海域按照水深的不同,分為淺水(水深小于300米)、深水(水深在300米與 1500米之間)和超深水(水深在1500米以上)這三個區(qū)間。水深的不同,導致海洋環(huán)境有著極大差異,也決定了油氣開采所采用的整體模式和技術(shù)裝備的差異,而所耗費的成本也有很大不同??傮w而言,水深越深,對裝備和技術(shù)的要求越高,成本也就越大。
在淺水海域,一般采用“導管架平臺+陸地終端”模式,通過導管架平臺完成油氣的開采、處理,再通過海底管道輸送至陸地終端;在深水、超深水海域,基本采用“浮式平臺+水下生產(chǎn)系統(tǒng)”模式,將水下生產(chǎn)系統(tǒng)開采的油氣,通過海底管道輸送至浮式生產(chǎn)平臺進行加工處理。繪圖/宋翰笛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在大學校園中,暖瓶也還是許多“學生黨”離不開的好“伴侶”。
北京南口 封存著一段關(guān)于暖瓶的國民記憶
你從小菇的名字中就能知道這是一群個頭比較小巧的真菌,但不要因此就將小菇理解成小的蘑菇,在蘑菇的世界里還有很多“小不點”,比如小皮傘。我們要講的小菇,是指小菇科的真菌。這個科的真菌種類十分豐富,全世界大約有 940種,分屬于 16個屬。小菇科的真菌分布在地球的各個角落,無論是在炎熱的熱帶,還是冰冷的寒帶,都能在樹林的小角落里找到它們的身影。它們常常成叢或成簇出現(xiàn)在腐木或腐葉上,因為子實體通常比較小,且半隱于落葉堆中而很容易被人忽視,但它們在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著重要的價值。繪圖/許悄
小菇 鮮為人知的森林“小精靈”
新疆101省道是一條讓人驚喜連連的地理走廊,一條色彩絢爛的天山之路,它藏在天山北麓線條起伏、色彩艷麗的褶皺間,像是一條穿行于美艷裙裾中的絲線,僅僅309公里的長度,
卻串聯(lián)起了高密度的地貌奇觀、牧場風情和多條河流峽谷。在全線鋪裝升級后,它一手牽起新疆首府烏魯木齊,一手牽起大名鼎鼎的獨庫公路,與G30高速烏奎段(烏魯木齊-奎屯)、國道 G312則南北平行,遙遙呼應,是連接獨山子與烏魯木齊的一條大美公路。圖為S101沿線的安集海大峽谷,水流形如發(fā)辮,山河則像是巨大的調(diào)色盤。攝影/張鵬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攝影 / 張鵬
許多在80年代繪制暖瓶圖案套版底稿的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知名的畫家,作品在市場上以萬元為單位論尺估價。但那些借由暖瓶走進千家萬戶的繪畫底稿,仍擱置在廢棄廠房的柜子里,任由灰塵滿布。
北京南口 封存著一段關(guān)于暖瓶的國民記憶
四季牧歌
延續(xù)千年的游牧轉(zhuǎn)場
雪山與河流滋養(yǎng)了天山北麓的牧場,歷史長河中,先后有塞種、大月氏、匈奴、突厥、蒙古各個族群在此游牧。今天,哈薩克族牧民們?nèi)栽谶@里延續(xù)著世世代代的轉(zhuǎn)場游牧。春夏,他們趕著羊群從低向高遷徙,當氣溫降低,高山草場漸被冰霜占據(jù),牧民們又舉家趕著羊群和駱駝下山,搭起冬窩子度過漫長的寒冬。新疆101省道沿途有眾多牧場,縈繞著濃郁的哈薩克風情。
圖為牧民生活的溫情片段。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瓶膽、外殼、瓶塞、瓶蓋,暖瓶的結(jié)構(gòu)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在實際生產(chǎn)中卻要歷經(jīng)一百余道工序才能制成。瓶蓋多是鋁質(zhì),由沖壓機沖出,暖瓶的品牌圖案往往會被印制在頂部。瓶塞用軟木制成。外殼則有塑料、鐵皮、竹編等多種,加工方法不盡相同。而暖瓶的核心部件瓶膽,需要經(jīng)過4大步驟:吹制內(nèi)、外瓶胚,將內(nèi)、外瓶胚連封成一體制成膽胚,最后再進行鍍銀和抽真空。
北京南口 封存著一段關(guān)于暖瓶的國民記憶
Mycena sp.
子實體高度:30 —40 毫米
菌蓋直徑:8 毫米
分布:中國(其他地區(qū)不詳)
畫面中溫柔可愛的粉色蘑菇是一種小菇,分類上屬于小菇科小菇屬。它菇體較小,僅有約30毫米高,很難從圖片來辨別它是哪一種小菇。你從這個科的名字中就能知道它們的個頭一般都很小巧,以至于想要一眼分辨出它們的種類對于一個資深的真菌學家來說也絕非易事。小菇身上白色的細絲狀物是菌絲。圖片拍攝于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qū)九龍湖旅游風景區(qū)。攝影/溫仕良
2020 年我國交付及新接的海工裝備訂單
資料來源/《中國船舶工業(yè)年鑒―― 2021》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圖中的生產(chǎn)線,是用來把均勻無雜質(zhì)的高溫玻璃液,在金屬模具中吹成瓶胚的。
北京南口 封存著一段關(guān)于暖瓶的國民記憶
西藏阿里罕見冰崩,極大陸性冰川
兩個月內(nèi)接連兩次崩塌
2016年7月 17日,隨著一聲巨響,位于西藏阿里日土縣阿魯錯西側(cè)的阿汝53號冰川發(fā)生大規(guī)模崩塌,短短幾分鐘,冰川向下移動足有6公里,部分崩塌冰體涌入阿魯錯引起湖嘯。此
時正值牧民放牧時節(jié),此次冰崩事件致使9位牧民遇難,數(shù)百頭牦牛死亡。兩個月后,臨近冰崩地南面的50號冰川也發(fā)生了主體崩塌,兩次冰崩所產(chǎn)生的冰體總面積達 1.5億立方米。從冰川類型上來看,阿汝冰川屬極大陸性冰川,具有溫度低、變化慢、運動速度緩慢的特點,并被認為是最為穩(wěn)定的冰川。連續(xù)兩次在這一地區(qū)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冰崩事件顛覆了人們的認知,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guān)注。如今,通過衛(wèi)星影像,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出兩次冰崩遺留下來的大型冰崩扇。
喀西昆侖地區(qū): 這里是中國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Roridomyces phyllostachydis
子實體高度:10 毫米
菌蓋直徑:2 毫米
分布:印度
小菇 鮮為人知的森林“小精靈”
路之蝶變 從簡易砂土路到天山景觀大道
新疆101省道最早是上世紀60年代由工程兵建設的國防公路,具有特別的戰(zhàn)略意義。不過,在它建成后,隨著國際局勢緩和,在和平繁榮的年代里,這個特殊時期的特殊工程漸漸被
冷落和遺忘。年久失修加上沿途多水毀和滑坡災害,愈發(fā)崎嶇難行。在上面往來的,多是天山北麓世代生活的牧民和S101沿途礦場的工人。偶有好奇的攝影師和自駕愛好者闖入,才漸漸揭開她神秘而絢麗的面紗。
圖為早年未整修前S101的砂土路面,塵土飛揚,坎坷不平。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10 個國家和地區(qū)在中國海工裝備出口中所占比例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2012年夏天,鹿牌暖瓶一夜停產(chǎn)。這里的一切仿佛陷入了時間的陷阱,魔幻般保持著最后一刻戛然而止的場景。但十年的歲月流逝,讓機器、生產(chǎn)線上銹蝕斑斑,讓厚厚的灰塵堆滿了每一個角落,讓23萬只半成品、成品的內(nèi)膽堆疊在一起,再不復昔日明亮的光澤。
北京南口 封存著一段關(guān)于暖瓶的國民記憶
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冰川的消逝卻成了湖泊的“盛宴”
近幾十年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下,冰川不斷退縮,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數(shù)量明顯增加,湖泊面積總體呈現(xiàn)出持續(xù)擴張態(tài)勢。研究表明,從 1976—2018年,青藏高原面積大于 1
平方公里的湖泊數(shù)量從 1080個增加到 1424個,增加率為32%,湖泊面積從4萬平方公里擴展到5萬平方公里。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過去相對穩(wěn)定且運動速度緩慢的極大陸性冰川如今已變得不那么穩(wěn)定,繼而引發(fā)更多的冰川災害。由于冰雪消融引起的阿汝冰崩,導致大量的冰體及碎屑物進入湖水之中,湖水上漲速度顯著增加。圖為阿魯雪山下的阿魯錯,平靜的湖面倒映著冰清玉潔的雪山和明艷如火的朝霞,天光云影,如夢似幻。攝影/李國平
喀西昆侖地區(qū): 這里是中國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攝影 / 李國平
圖為澳大利亞真菌攝影師Stephen Axford正在拍攝絢藍小菇。
小菇 鮮為人知的森林“小精靈”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海工裝備的高科技,是特殊的海洋環(huán)境“倒逼”出來的
江蘇啟東海工船舶工業(yè)園區(qū)
在江蘇啟東海工船舶工業(yè)園區(qū)內(nèi),一些大型海工裝備正在熱火朝天地開工建造(如圖)。海工裝備建造委托方聘請的監(jiān)理人員,也在現(xiàn)場進行監(jiān)督作業(yè)(下圖)。目前,園區(qū)已經(jīng)形成了海洋石油平臺、海洋特種船舶及海上能源等三大產(chǎn)業(yè)板塊。海洋特別是深海,與我們平時居住的陸地環(huán)境差異極大,因此對裝備要求很高,從而對裝備制造業(yè)產(chǎn)生了極強的“倒逼機制”。海工裝備制造,就是根據(jù)不同的海洋環(huán)境,來反推裝備在設計、材料、工藝等方面要達到的指標。水越深,就越倒逼裝備不斷精益求精,推陳出新。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陽光透過破損的玻璃窗,照進空無一人的廠房。一個個鐵皮暖瓶外殼擠擠挨挨地擺在一起,大部分都已噴好了紅色的底漆,閃閃發(fā)亮,透露著與冷清環(huán)境格格不入的喜慶。瓶身上的圖案是曾經(jīng)非常流行的“花開富貴”牡丹圖,有的剛用白色噴出了基礎形態(tài),有的已經(jīng)用粉色勾勒出了層疊的花瓣,還有的正在噴繪綠色的枝葉……只是當年繪制它們的人早已不見蹤影,只留下墻上的宣傳標語記錄著過往的時光。
北京南口 封存著一段關(guān)于暖瓶的國民記憶
龍木錯與松木希錯,上百條古湖岸線是湖泊退縮最直接的證據(jù)
由于氣候變干,湖泊水位下降,從而導致青藏高原內(nèi)陸湖泊水面不斷退縮,湖岸附近遺留下一道道環(huán)狀分布的古湖岸線。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第四紀最高古湖岸線比如今湖面高出數(shù)
十米,甚至 100—200米。許多目前彼此分離的串珠狀湖泊,在過去湖泊水位最高時往往都連成一片。當湖面水位下降,湖體分離后,湖濱展露出寬闊的灘地及眾多的古湖岸線,它們是湖泊退縮最直接的證據(jù)。畫面中左邊為龍木錯,右邊為松木希錯,若干年前,兩湖還曾連接在一起。如今,上百道古湖岸線遺跡如發(fā)絲環(huán)繞在湖泊周圍,219國道從兩湖之間蜿蜒穿過。攝影/李國平
喀西昆侖地區(qū): 這里是中國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攝影 / 李國平
圖為牧民的轉(zhuǎn)場途中,駱駝馱著家什,羊群跟隨。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上世紀80年代最流行的圖案是國畫花鳥,為了既維持規(guī)模化的工業(yè)生產(chǎn),又能最大限度保存藝術(shù)個性,使用了套色噴花工藝,畫稿上的每一種顏色,即對應一塊套版。圖左側(cè)貨架上的每組幾到幾十數(shù)量不等的套版,對應的都只是一幅圖案。
北京南口 封存著一段關(guān)于暖瓶的國民記憶
郭扎錯,在冰川融水的滋養(yǎng)下,成為西昆侖山南麓的第一大湖
在青藏高原西昆侖地區(qū)干燥寒冷、輻射強烈的氣候條件下,湖泊水面蒸發(fā)旺盛,從而導致這一地區(qū)大多數(shù)湖泊是咸水湖,少數(shù)為鹽湖。郭扎錯是西昆侖山南麓的第一大湖,湖面海拔
5080米,面積約252.6平方公里,最大水深為81.9米,湖水北淡南咸,湖泊北岸有中峰冰川、崇測冰川和郭扎冰川等融水補給,湖水有明顯的沖淡現(xiàn)象,加上湖面海拔高,蒸發(fā)損耗
相對減少,使其能夠在如此干旱的地區(qū)保持較大的水面。夏季,當冰雪融水增加,湖面水位升高時,湖水可通過一條河流向西注入阿克賽欽湖。攝影/李國平
喀西昆侖地區(qū): 這里是中國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攝影 / 李國平
子實體高度:30 —40 毫米
菌蓋直徑:8 毫米
分布:歐洲、加拿大、巴西、中國
攝影/溫仕良
圖為2022年3月 15日,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一號”(圖中碼頭上的三角形鋼架結(jié)構(gòu)),最后經(jīng)過約26小時的連續(xù)拖拉,才順利裝上亞洲最大的運輸駁
船“海洋石油229”(圖中水面上的那艘船只? 攝影/李雪松)?!昂;惶枴笨偢?02米,高度接近北京國貿(mào)大廈,是固定式海上平臺的“基座”,在我國南海東部的陸豐油田群投入使用。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攝影 / 李雪松
近年來在許多人的生活中,暖瓶漸漸被即時加熱熱水器取代,但在一些特定的生活場景下它依舊保持了熱度。在藏傳佛教寺廟中,僧人們用暖瓶灌裝熱酥油,更方便供養(yǎng)燈盞(攝影/鐘越能);
北京南口 封存著一段關(guān)于暖瓶的國民記憶
攝影 / 鐘越能
紅山湖,開啟了西藏觀湖之旅的序幕
紅山湖位于西昆侖山南麓的新藏交界處,湖面海拔5063米,面積約24平方公里。與周圍的一些大湖相比,紅山湖雖然略顯“袖珍”,但是景色卻毫不遜色。站在紅山湖北側(cè)的一座小山上俯瞰,湛藍的湖面波瀾不興,水平如鏡;匯入湖中的溪流細若游絲,迂回纏綿;四周低矮的山丘起伏和緩,線條柔美;視野盡頭的雪山巍峨壯麗,神圣高潔;219國道如一條細細的絲帶纏繞在湖岸邊,飄逸靈動。作為219國道上從新疆進入西藏第一個遇見的湖泊,紅山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吸引了無數(shù)旅游愛好者駐足流連。沿219國道從紅山湖繼續(xù)前行,你將與一個個精彩的湖泊相遇,踏上一條美不勝收的觀湖之路。攝影/李國平
喀西昆侖地區(qū): 這里是中國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攝影 / 李國平
絢藍小菇 Mycena interrupta
子實體高度:25 毫米
菌蓋直徑:25 毫米
分布:南美洲南部、澳大利亞、
新西蘭
小菇 鮮為人知的森林“小精靈”
以海油工程為代表的我國海工裝備企業(yè),不斷走出國門拓展海外市場
海工裝備的水下維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暖瓶,曾經(jīng)是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保溫瓶,俗稱暖瓶,由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杜瓦于1892年發(fā)明,20世紀初傳入我國。到20世紀中葉以后,已經(jīng)從高檔新巧的“洋貨”,成為了家家戶戶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貨架上琳瑯滿目的暖瓶,曾經(jīng)是樸素生活中最鮮亮的色彩。
北京南口 封存著一段關(guān)于暖瓶的國民記憶
喀西昆侖地區(qū): 這里是中國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Mycena sp.
子實體高度:35 毫米
菌蓋直徑:10 毫米
分布:澳大利亞(其他地區(qū)不詳)
如果你想尋找小菇,就要留心林間的凋落層,也就是腳下的枯枝、落葉和倒木。小菇大部分為腐生真菌,以分解凋落層的物質(zhì)獲得營養(yǎng)。畫面中的粉色小菇從苔蘚叢中伸出嬌小的身軀,看起來可愛又靈動,像是這雜亂凋落層中的“小精靈”。
小菇 鮮為人知的森林“小精靈”
海工裝備是海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礎,處于海洋產(chǎn)業(yè)價值鏈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江蘇南通啟東市的啟東海工船舶工業(yè)園位于長江口,是我國最重要的海工裝備制造基地之一。或許很多人還沒意識到,我國制造的海工裝備究竟有多牛:全球一半的油氣開采和我國八成的石油增量,都要依靠我國制造的海工裝備。海工裝備是海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礎,處于海洋產(chǎn)業(yè)價值鏈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目前大部分的海工裝備都是服務于海洋油氣資源的勘探、開采、加工、儲運、管理等環(huán)節(jié),它們包括了各類鉆井平臺、生產(chǎn)平臺、浮式生產(chǎn)儲油船、起重船、鋪管船、海底挖溝埋管船等裝備。攝影/姜寧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攝影 / 姜寧
崇測冰川,我國現(xiàn)代冰川中最大的冰帽冰川
西昆侖山昆侖峰區(qū)是昆侖山大型冰川集中分布的區(qū)域。這里分布有許多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山,特別是在主山脊南側(cè),發(fā)育了大量的巨型冰川,其中有4條面積超過 100平方公里的大冰川。我國現(xiàn)代冰川中最大的冰帽冰川——崇測冰川便發(fā)育于此。崇測冰川頂部海拔6580米,冰川長度為28.7公里,面積 163.1平方公里,冰儲量達38.2立方公里,為下游地區(qū)的河流帶來了充足的補給水源。圖為崇測冰川局部,它是一條典型的寬尾冰川,巨大的冰舌從西昆侖山噴薄而下,冰川上的紋理清晰可見,末端的冰雪融水向南匯入郭扎錯。攝影/李國平
喀西昆侖地區(qū): 這里是中國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攝影 / 李國平
圖中的大船為南海東部流花 16-2油田群的核心裝備——“海洋石油119”FPSO,這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艘深水浮式生產(chǎn)儲油裝置。該船的旁邊,分別是負責日常補給、作業(yè)支持的守護船,以及負責水下安裝的深水作業(yè)船(攝影/王德洋)。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攝影 / 王德洋
而暖瓶口蒸騰的水汽,也是許多人關(guān)于故鄉(xiāng)和老屋最溫暖的記憶(攝影/李郁峰)。
北京南口 封存著一段關(guān)于暖瓶的國民記憶
攝影 / 李郁峰
南霜狀露珠菌 Roridomyces austrororidus
子實體高度:40 —60 毫米
菌蓋直徑:15 毫米
分布:南美洲、澳大利亞、新西蘭
圖中的小菇是個瘦高個,菌柄高度大約50—80毫米,菌蓋直徑卻僅有1毫米。如果不仔細尋找,你很難發(fā)現(xiàn)它。這么小的蘑菇是如何傳播孢子的呢?大多數(shù)小菇會利用氣流將孢子帶走,但利用在枯枝和落葉間生活的昆蟲與蜘蛛幫忙將孢子帶到更遠的地方也是不錯的選擇。生活在凋落層的小菇和昆蟲之間的關(guān)系可能比我們了解的更加復雜。攝影/溫仕良
明星級重器“深海一號”能源站,是我國邁入“超深水時代”的標志性裝備
高峰期間,在“深海一號”能源站周圍的海域,有十余艘作業(yè)船進行安裝作業(yè)。這些船主要有守護船、深水作業(yè)船、深水鋪管船等,負責完成水下設施的安裝工作?!吧詈R惶枴笔怯晌覈灾餮邪l(fā)建造的全球首座 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chǎn)儲油平臺,已成為明星級的海工裝備重器,也是我國邁入“超深水時代”的標志性裝備,標志著我國從裝備技術(shù)到勘探開發(fā)能力,全面實現(xiàn)從300米到 1500米超深水的跨越。攝影/王繼強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攝影 / 王繼強
阿魯錯與美馬錯,呈串珠狀分布,如一對孿生姐妹依偎在雪山腳下
青藏高原是我國湖泊數(shù)量最多、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qū),面積在 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就達1000多個。在青藏高原西北部,由于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源源不斷的冰雪融水在西昆侖山
南麓孕育出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湖泊。它們多呈串珠狀分布,如一塊塊晶瑩剔透的藍寶石,鑲嵌在層層疊疊的群山褶皺之間。有意思的是,在這片“多湖地帶”,分布著許多成對出現(xiàn)、互相連通的姊妹湖,阿魯錯和美馬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們?nèi)缫粚ρ}相連的孿生姐妹緊緊依偎在雪山腳下。兩湖都屬于微咸水湖,夏秋季節(jié),當湖泊水量增大時,阿魯錯通過西北部的一條河流外泄注入美馬錯,因此,阿魯錯的湖水鹽度要遠低于美馬錯。畫面前景中左右兩側(cè)均為美馬錯,湖水碧藍,水面開闊。中景為阿魯錯,面積相對較小,為美馬錯的四分之三。攝影/李國平
喀西昆侖地區(qū): 這里是中國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攝影 / 李國平
熒光小菇 Mycena chlorophos
子實體高度:25 毫米
菌蓋直徑:25 毫米
分布:日本、印度尼西亞、中國、斯里蘭卡、波利尼西亞、澳大利亞、巴西
夜幕降臨后,小菇會展現(xiàn)出更為誘人的另一面。至今,科學家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近110種發(fā)光真菌,其中80多種都是小菇科的成員。圖是熒光小菇,它只有菌蓋發(fā)光,菌柄和菌絲并不發(fā)光。
小菇 鮮為人知的森林“小精靈”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攝影 / 李彥昭
阿克賽欽湖,如一顆明珠鑲嵌在喀喇昆侖山與昆侖山之間
阿克賽欽湖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是一個封閉型的高原湖泊。湖面海拔4848米,湖泊總面積約為 165.8平方公里,湖水鹽度為44‰,屬內(nèi)陸鹽湖。由于該區(qū)域氣候極端干旱,降水稀少,流域上游冰川發(fā)育廣布,使得冰川融水成為阿克賽欽湖主要的補給來源。在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的高寒之地,它猶如一顆掌上明珠,鑲嵌在喀喇昆侖山與昆侖山之間的阿克塞欽盆地。湖泊水色迷人,滲透出沁人心脾的藍。遠遠望去,湖岸以北是連綿的昆侖雪山群,群山之上雪線清晰平直,伴隨著起伏和緩的山勢共同組成了一道靚麗的天際線。攝影/李國平
喀西昆侖地區(qū): 這里是中國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攝影 / 李國平
《火星風沙地貌圖》
風沙地貌過程是火星表面最活躍的地貌過程,火星表面發(fā)育著復雜多樣的風沙地貌類型。通過全面瀏覽并解析現(xiàn)有的火星衛(wèi)星影像,結(jié)合地球與火星風沙地貌的比較研究,董治寶團隊總結(jié)概括出了共8個一級形態(tài),總計 14個類型的沙丘,并用地圖展示了它們的分布特征。供圖/董治寶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司鉆是鉆井平臺最核心的工種之一,除了要控制鉆頭的速度和鉆壓,還要隨時監(jiān)測平臺的穩(wěn)定和平衡?!芭d旺號”隸屬于南海荔灣3-2氣田,是全球最先進的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之一,最大工作水深 1500米,最大鉆井深度7500米。油氣開采不斷從淺水邁入深水、超深水海域,鉆井平臺內(nèi)部也布滿了越來越多的各種儀表設備,對操作人員的技術(shù)要求也越來越高。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古里雅冰帽,猶如一個巨大的白色穹窿覆蓋在大地之上
古里雅冰帽位于西昆侖山南側(cè),是目前在我國中低緯度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厚度最厚和溫度最低的平頂冰川。冰帽頂部海拔高度為6700米,平均厚度約200米,總面積約346平方公里。畫面中古里雅冰川從一條寬緩的山谷中流出后,擺脫兩側(cè)谷壁的限制,在山前鋪展成一片面積廣闊的“冰舌”。當你站在古里雅冰舌前端時,它龐大的體量和恢弘的氣勢讓人頓感渺小。冰舌頂部呈現(xiàn)完美的弧形,猶如一個巨大的白色穹窿覆蓋在大地之上。走近觀察,你還會發(fā)現(xiàn)冰崖上有一層層黑白相間的紋理,這些紋理隱藏著冰川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里所經(jīng)歷的氣候變化等信息。冰川運動過程中攜帶的冰磧物在冰舌末端堆砌沉積,形成了一座座低矮的土丘。雖然古里雅冰川的移動速度和消融速度都不快,但是它的融水依然是下游眾多高山湖泊最主要的補給來源。攝影/李國平
喀西昆侖地區(qū): 這里是中國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攝影 / 李國平
《火星全球高程暈染圖》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團隊,利用火星軌道器激光高度計從 1999年至2001年獲取的6億多個激光測高點,經(jīng)過處理后,制作了分辨率為128像素 /度(赤道上相當于453米 /像素)的火星全球數(shù)字高程模型圖。這幅圖在火星科學研究中被廣泛應用,并常用作影像制圖的控制基準。圖片來源/ NASA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我國海工裝備制造業(yè)發(fā)展日新月異,在諸多領(lǐng)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在“深海一號”能源站建造期間,技術(shù)人員在船體內(nèi)部進行調(diào)試工作(攝影/李彥昭)?!吧詈R惶枴笔俏覈灾餮邪l(fā)建造的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chǎn)儲油平臺。該平臺尺寸巨大,總高120米,相當于40層樓高,最大排水量11萬噸,相當于3艘中型航母。該裝備建造技術(shù)復雜,運用了多項國際和國內(nèi)的首創(chuàng)技術(shù)。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攝影 / 李彥昭
留給冰川的未來,還剩下多久?
清晨,溫暖的陽光將阿魯雪山染成金色,幾條潔白如玉的冰川兀自懸掛在雪山之上,寧靜而美好。然而,2016年連續(xù)兩次在此發(fā)生的冰崩事件,為這一區(qū)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拉響了警鐘。
一些專家認為,隨著氣候變暖,冰川融水增加,融化的雪水在冰川底部滲流,使冰川移動加劇,最終導致了冰崩。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青藏高原冰川退縮嚴重。90年代以后,冰川退縮進一步加劇,其中以高原外圍的冰川退縮速度最快,每年可達50米。高原腹地的冰川,退縮速度相對較慢,但平均每年也將近 10米。過去30年,青藏高原冰川退縮面積約 15%,退縮幅度相當于此前200年之和。未來,冰川還能走多遠,仍然是值得我們關(guān)注和思考的話題。攝影/李國平
喀西昆侖地區(qū): 這里是中國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攝影 / 李國平
子實體高度:50 —80 毫米
菌蓋直徑:1 毫米
分布:中國(其他地區(qū)不詳)
小菇 鮮為人知的森林“小精靈”
絢藍小菇 Mycena interrupta
子實體高度:25 毫米
菌蓋直徑:25 毫米
分布:南美洲南部、澳大利亞、
新西蘭
絢藍小菇的菌蓋有著迷人的藍色,這種顏色在蘑菇中并不常見,澳大利亞人稱其為精靈小傘(Pixies Parasol)。它有一個白色半透明的菌柄,上面頂著一個鮮艷的藍色菌蓋,它的中間是深藍色,顏色向邊緣逐漸變淺,菌蓋下方的菌褶呈現(xiàn)出輻射狀。它們常常群生或簇生于腐爛的倒木上。
小菇 鮮為人知的森林“小精靈”
通過《火星壁壘撞擊坑全球分布圖》,我們可以解讀出火星地下水冰層的分布規(guī)律。供圖/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行星制圖與遙感實驗室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本圖和下圖是2021年在印度新發(fā)現(xiàn)的一種發(fā)光的小菇,學名為Roridomyces phyllostachydis?!癛oridomyces”為小菇科黏柄小菇屬,“phyllostachydis”是該蘑菇寄生的竹子的名字。中印科學家在印度東北部聯(lián)合考察時,從梅加拉亞邦竹林中的枯死竹莖上發(fā)現(xiàn)一種新型發(fā)光真菌,在當?shù)厮怨疟蝗藗兎Q為“明亮的蘑菇”。這是一種和熒光小菇非常不同的蘑菇,它的菌蓋并不發(fā)光,而菌柄和菌絲則散發(fā)出明亮的綠色光芒。在對它進行DNA測序時,科學家發(fā)現(xiàn)它在科學分類上是一個全新的物種。
小菇 鮮為人知的森林“小精靈”
壁壘撞擊坑與火山口,相似的圓環(huán)狀地貌蘊藏著不同的秘密
通過衛(wèi)星照片來對火星地貌進行判別,僅依靠可見光影像圖是不夠的,因為有些不同地貌可能會在遙感圖中具有相似的形態(tài),比如火星上的環(huán)形地貌就有可能是火山口也可能是隕石撞擊坑。此時必須疊加地形高程數(shù)據(jù),才能進行更進一步的辨別。圖上方較大的位于凸起山體上的“環(huán)形”為火山口,而下方較大的環(huán)形則是隕石撞擊坑。細看你會發(fā)現(xiàn),在這處撞擊坑周邊,還有層層疊疊的噴射狀印痕。這是火星上一種獨特的撞擊坑——壁壘撞擊坑,是超高速撞擊體與地下富含水或冰的地層作用的產(chǎn)物(圖片來源/NASA)。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岡底斯之眼”
暴烈的間歇噴泉卻有一彎如絲的“媚眼
搭各加間歇噴泉區(qū)位于岡底斯山脈海拔約5000米的一片泉華臺地上。從高空俯瞰,間歇噴泉形似一彎“媚眼”,不時噴出的泉水,則是“媚眼”流出的一串串“眼淚”。泉口周圍的泉華,仿佛是為“媚眼”編織的一圈圈花邊。每當大噴發(fā)來臨時,隨著一聲巨響,高溫水流突然沖出泉口,擴展成直徑2米以上的蒸汽水柱,最高可達20米。間歇噴泉是在特定條件下,地下高溫熱水作周期性的水汽兩相轉(zhuǎn)化,從而使泉口間斷地噴出大量汽水混合物的一種水熱活動。攝影/鐵丐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攝影 / 鐵丐
“興旺號”鉆井平臺與“海洋石油 119”FPSO
在“興旺號”鉆井平臺的司鉆房(鉆機操作間)里,外方司鉆(鉆機操作者)阿爾福在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鉆臺( 攝影/李佑坤)。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攝影 / 李佑坤
“帕米爾之眼”
小巧玲瓏的火山口傾訴著冰雪王國的暴烈往事木吉火山位于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西北部,帕米爾高原上一處地勢低洼的河谷里,周圍雪山環(huán)繞,濕地遍布,三條河流——木吉河、喀拉佐克河、阿拉木特河在此交匯,地下水豐富。這里的休眠火山口,也發(fā)育了色彩濃烈的泉華景觀。積水的火山口,便成了一個個的小湖或小潭,冒出來的都是泉水。這些小巧玲瓏的火山口,堪稱低調(diào)的“帕米爾之眼”,它們默默地矗立在高原上,傾訴著這片冰雪王國的暴烈往事。攝影/沈久泉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攝影 / 沈久泉
Mycena sp.
子實體高度:30 —40 毫米
菌蓋直徑:1 毫米
分布:中國(其他地區(qū)不詳)
攝影/溫仕良
在攝影師的微距鏡頭下,小菇身上一些結(jié)構(gòu)得到了放大,有的結(jié)構(gòu)比如絨毛仿佛能兜住水滴,讓自己保持一定的濕度,另一些結(jié)構(gòu)似乎能改變空氣的徑流,減緩局部溫度的散失。人們猜測這些是小菇為了適應在不同氣候和地域生存而演化出來的適應性結(jié)構(gòu),不過這些猜測暫時還沒有得到細致的研究。
小菇 鮮為人知的森林“小精靈”
埃夫羅斯峽谷位于火星地形南北分界處附近,呈東西走向,全長約800公里。通過提取峽谷地區(qū)溝谷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與我國塔里木盆地中開都河和克里雅河流域內(nèi)的干流及主要支流河網(wǎng)形態(tài)數(shù)據(jù)作對比,可以推測并繪制出這里曾經(jīng)有過的河網(wǎng)形態(tài)。按照河流寬度,這里可分為6級河流系統(tǒng)。根據(jù)進一步研究還可得出結(jié)論:埃夫羅斯峽谷河流形態(tài)特征與開都河流域的特征參數(shù)非常相似,可能具有相近的成因,且埃夫羅斯峽谷河流的整體發(fā)育程度小于開都河流域。供圖/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行星制圖與遙感實驗室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圖為攝影師在上世紀90年代到達與西疇鄰近的硯山縣八嘎鄉(xiāng)臭石盆村時,拍攝的“全村像”,由于無法忍受石漠化帶來的鎖困,當時很多人已經(jīng)選擇遠走他鄉(xiāng),由于不能融入新的社會環(huán)境,又不能分到田地,很多人又選擇折返回故鄉(xiāng)。
絕地求生 從石漠化鎖困到喀斯特綠洲的文山西疇
下圖為西疇興街鎮(zhèn)三光村(即土跑光、水跑光、肥跑光)本世紀初的石漠化情況,漫山遍野都是嶙峋的巖石,“石?!敝行切屈c點地散落著一些土壤,人們便在這樣的土地上收獲著微薄的希望(攝影/呂德仁)。
絕地求生 從石漠化鎖困到喀斯特綠洲的文山西疇
攝影 / 呂德仁
“海洋石油 982”鉆井平臺,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深水水下防噴器裝置
在南海海域的“海洋石油982”鉆井平臺,工作人員乘坐工作籃,抵近海面進行BOP(防噴器)的檢測收尾工作?!昂Q笫?82”是中國海油自主投資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其最大作業(yè)水深 1500米,最大鉆井深度9144米。該平臺配備了世界最先進的深水水下防噴器裝置。防噴器是最重要的井控設備,鉆井作業(yè)一旦發(fā)生溢流、井涌、井噴等緊急狀況時,防噴器就需要迅速啟動關(guān)井。此時如果防噴器失效,就會導致井噴等惡性事故?!昂Q笫?82”還具有超強抗風能力,很適合在熱帶臺風多發(fā)的深水海域作業(yè)。攝影/彭榮琦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攝影 / 彭榮琦
“祝融號”上搭載的相機,令一個真實的火星世界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這是一張由“祝融號”拍攝的火星表面360度拼接照片。我們可以看到畫面最遠處有起伏的山形,中部則散布著大致呈新月形或線形的沙丘,還有一處疑似隕石撞擊坑,坑的四周還散落著巖礫碎塊。而在著陸器降落的位置,氣流吹開了地表的浮沙,露出了下部黑色的玄武巖。這里看上去與地球上的干旱荒漠區(qū)非常相似。供圖/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chuàng)新研究院行星制圖與遙感實驗室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攝影 / 石寶琇
意大利天文學家斯基亞帕雷利從 1877年開始,在十幾年間公布了多個版本的火星地圖。這些地圖中畫出了縱橫交錯的“條紋”,本意是表示自然的河道,后來卻誤做了“運河”。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塔克拉瑪干之眼”
最大沙漠里的泉眼有著不輸月牙泉的美
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被視為極端干旱之地。但是這片不毛之地其實也有濕潤之處。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境內(nèi),塔里木河流經(jīng)塔克拉瑪干沙漠時,形成了一片生機盎然的“世外桃源”。因為流經(jīng)河流的影響,該區(qū)域沙漠的地下水位較高,在一些低洼處,地下水“露頭”,形成了泉眼。甘肅敦煌著名的月牙泉,也是由地下水出露形成的。這張圖是攝影師在尉犁縣羅布人村寨附近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用無人機偶然拍到的一處泉眼。泉水水位的變化,形成了一圈圈的印痕,很像是為這只“眼睛”涂抹的一層層粉底裝飾。攝影/包國鋮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攝影 / 包國鋮
云南省東南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西疇縣及周邊地區(qū),曾是我國石漠化最嚴重的區(qū)域之一。其實,以前的西疇縣也曾經(jīng)森林密布,但是從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由于西疇人口增加,導致人地矛盾越來越突出,毀林開荒的粗放墾荒模式致使土地失去了繼續(xù)耕種的條件。為了生存,人們便再找新地開墾,邊墾邊荒導致石漠化問題越來越嚴重,當?shù)厝艘簿捅绘i困在石漠化中。圖為十多年前,村民在石漠化土地上墾荒的場景。
絕地求生 從石漠化鎖困到喀斯特綠洲的文山西疇
近年全球服役的一大半FPSO,都是由中國制造
“希望 6 號”FPSO
“希望6號”圓筒形浮式生產(chǎn)儲油裝置(FPSO),是我國為英國客戶建造的一件高端海工裝備,多項技術(shù)創(chuàng)新填補了國內(nèi)海工裝備制造的空白。該FPSO高36.5米,可連續(xù)在海上服役20年。它打破了傳統(tǒng)船形設計理念,研發(fā)了具有抵抗巨大風浪能力的圓筒形結(jié)構(gòu),達到了FPSO制造領(lǐng)域的一流水平。FPSO被稱為“海上油氣工廠”,是海洋油氣開采的核心裝備之一。近年全球服役的一大半FPSO都是由中國制造。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喀斯特環(huán)境中誕生了很多獨特的人文習俗
在西疇及周邊地區(qū)生活著漢、壯、苗、彝、瑤等多個民族,還有未識別民族僰人等。在當?shù)氐目λ固丨h(huán)境中,許多民族都誕生了獨特的人文習俗,比如當?shù)貎k人會將放有離世之人“紙牌位”的小匣放在高處的喀斯特溶洞中,待祭祀時,再取出,祭祀主要是為了祈求在貧瘠的土地上能夠收獲更多的糧食。在改造石漠化的過程中,這些與環(huán)境相伴生的文化習俗也應當被考慮如何去傳承和保護。攝影/謝佩霞
絕地求生 從石漠化鎖困到喀斯特綠洲的文山西疇
攝影 / 謝佩霞
Mycena kuurkacea
子實體高度:25 毫米
菌蓋直徑:10 毫米
分布:澳大利亞
畫面中的紅色小菇拍攝于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這種小菇有著深紅色的菌柄,鐘形的菌蓋,菌蓋上還有清晰的條紋。它們喜歡一簇簇生長在苔蘚或腐爛的木頭上,受傷時會分泌出紅色的汁液。
小菇 鮮為人知的森林“小精靈”
如今的西疇逐漸有了陶淵明筆下的“ 西疇 ”意味
截至2016年底,我國石漠化土地面積為 1007萬公頃,與2011年相比,石漠化土地凈減少 193.2萬公頃(第四次全國石漠化監(jiān)測正在進行中,數(shù)據(jù)尚未公布)。黔滇桂渝等石漠化省區(qū)市的石漠化狀況都在得到逆轉(zhuǎn)。曾經(jīng)大部分區(qū)域都是重度、極重度石漠化土地的西疇,“石漠”在消退,“綠洲”在增多。圖片為今日興街鎮(zhèn)的三光村,已與幾十年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疇縣也逐漸有了陶淵明筆下“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的意味。攝影/呂德仁
絕地求生 從石漠化鎖困到喀斯特綠洲的文山西疇
攝影 / 呂德仁
“沙丘之眼”
起伏的沙丘脊線好比“狼眼”上部的一排劉海
在金子海濕地的沙丘低洼處,有兩個泉水出露形成的小水泡。從高空看,這兩個水泡恰似一對眼睛。細看,水泡的形狀又像狼或雪鸮的眼睛,當?shù)厝朔Q之為狼眼泉。狼眼泉位于柴達木盆地東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境內(nèi)。這里的東北側(cè)是祁連山的余脈(宗務隆山—青海南山)。從大的地理視角看,狼眼泉位于柴達木盆地泉水溢出帶的洪積扇上,這個區(qū)域也是泉水出露多發(fā)地帶。攝影/吳星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攝影 / 吳星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液氫/液氧燃料發(fā)動機,火焰為淡藍和淺黃色,燃燒產(chǎn)物為水,無毒無污染,是最清潔的火箭燃料選擇,也是未來火箭燃料發(fā)展的趨勢之一。但由于液氫和液氧溫度低、密度低,儲存難度大,因此使用液氫/液氧燃料的火箭發(fā)
動機設計制造工藝復雜。目前使用液氫/液氧燃料發(fā)動機的火箭有長征五號芯一級(見圖中間上部有極小的淡藍色且下部為淺黃色的火焰)、美國的德爾塔重型火箭等。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液氧 / 煤油燃料產(chǎn)生的黃金火焰與神秘的馬赫環(huán)
液氧 /煤油燃料應用非常廣泛,是目前大推力火箭最鐘愛的燃料之一?;鹧骖伾珵樘貏e明亮的金黃色,燃燒產(chǎn)物為水和二氧化碳,無毒。使用這種發(fā)動機的火箭有長征五號助推器,長征六號、七號、八號芯一級和助推器,美國的土星5號、獵鷹9
號火箭等。圖為長征八號遙一運載火箭首飛時的情形,此時由于火焰速度超過音速且達到了相當高的溫度,氣體在內(nèi)外壓力不一致的情況下,產(chǎn)生膨脹、壓縮的循環(huán)現(xiàn)象,火焰中就出現(xiàn)了等間距的“圓環(huán)”——馬赫環(huán)。攝影/肖海林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攝影 / 肖海林
看火箭,主要看什么?
火箭發(fā)射堪稱集高精尖技術(shù)為一身的“神操作”,從發(fā)射前的準備階段,到點火,再到升空,每一步都有精彩的看點。在升空階段,最易于被觀察到的看點在于火箭尾跡。火箭和飛機尾跡的出現(xiàn)原理相同,是炙熱的尾氣在冷空氣中迅速冷凝形成的。照片中的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芯級發(fā)動機為液氫 /液氧燃料發(fā)動機,尾氣生成物為水;而四個助推器是液氧 /煤油燃料發(fā)動機,尾氣生成物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尾跡水霧更濃。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還有一些火箭會使用固體燃料發(fā)動機。固體燃料主要是指由高氯酸、鋁粉和丁羥體系膠混合而成的黏稠狀可塑性的高能火藥,具備推力大、可靠性高、可長時間儲存等優(yōu)點,但點燃后無法控制,不可重復點火?;鹧鏋闈饬业墓腆w燃料噴射物,顏色為明亮的黃色,并伴有連續(xù)、濃重的白煙,噴射物有毒。我國長征十一號、快舟系列火箭、谷神星一號
火箭、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的助推器等使用固體燃料發(fā)動機。圖為谷神星一號遙二運載火箭發(fā)射升空的畫面。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圖為紅山煤礦的載重貨車正沿著曲折山路從峽谷深處向安集海大峽谷的谷頂攀爬。攝影/王咸勛
101省道 “新妝上陣” 連起天山600 里絢麗裙擺
攝影 / 王咸勛
海洋平臺是矗立在海洋中的人造“孤島”,要忍受惡劣環(huán)境的長期影響
在海上進行油氣開采,海洋平臺是人們工作、生活的主要依托。從某個角度看,它就是矗立在海洋中的一座人造“孤島”。這座“孤島”處于一個與陸地差異很大的環(huán)境中,要經(jīng)常忍受風浪(本圖)、海冰(下圖? 攝影/李彥昭)等惡劣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還要為居住在上面的人員提供一個相對穩(wěn)定、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下下圖)。這就要求海洋平臺與時俱進,不斷采取創(chuàng)新性技術(shù),避免微小失誤帶來的重大損失,才能獲得更大的回報。相比陸地油氣開采,波浪、臺風、洋流、潮汐等復雜多變的海洋環(huán)境,極大地增加了海洋平臺在建造、安裝、運行、維護上的難度和風險。
海工裝備井噴 中國邁入“超深水時代”
絨毛小菇 Mycena sect. Longisetae
子實體高度:15 毫米
菌蓋直徑:1 毫米
分布:澳大利亞、中國
這種小菇的造型很奇特,它的菌蓋上長著細密的絨毛,因此攝影師將其稱作絨毛小菇或炸毛小菇。目前它的學名是Mycenasect. Longisetae,sect.是組的意思,Longisetae是長毛的意思,這意味著它們是一組長著絨毛的蘑菇而不是一種單獨的物種。絨毛小菇的絨毛是不孕細胞,通常被認為是保護小菇不受捕食性昆蟲的侵害。在絨毛小菇生長過程中,它會轉(zhuǎn)變方向,細小的菌柄先是朝著一個方向然后又轉(zhuǎn)向另一個方向,它會不斷地重復這一動作。也許是這些絨毛在捕捉或者制造氣流,在它釋放孢子的時候同時轉(zhuǎn)動菌蓋,也許會讓孢子在微風中飛行一段距離。
小菇 鮮為人知的森林“小精靈”
暖瓶外殼上的圖案都是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以滿足不同使用人群的喜好。出口蒙古國的暖瓶,會印上成吉思汗的頭像;而青花瓷、京劇臉譜的圖案,在西方國家更受歡迎。
北京南口 封存著一段關(guān)于暖瓶的國民記憶
西昆侖山,青藏高原上 現(xiàn)代冰川集中發(fā)育的中心地
西昆侖山西起葉爾羌河谷中上游的塔什庫爾干谷地,東至瓊木孜塔格—尼雅河段(東經(jīng)83°附近),綿延900余公里。這里地勢高聳,山脈逶迤,山峰海拔一般在6000米以上,主峰昆侖峰海拔高達7167米。高聳的地勢和寒冷的氣候條件使其成為青藏高原地區(qū)現(xiàn)代冰川集中發(fā)育的中心,冰川面積約占整個昆侖山脈冰川總面積的四分之三。這里不僅發(fā)育有許多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大型山谷冰川,也發(fā)育有典型的山頂冰川和冰帽。圖為從萬米高空俯瞰的古里雅冰帽景觀,山峰頂部幾乎完全為冰雪覆蓋,冰帽范圍內(nèi)很少有山坡出露。雪線以下,一條條冰舌呈輻射狀向西面八方伸展開來,呈現(xiàn)出氣勢恢宏的壯麗景觀。攝影/笨小航
喀西昆侖地區(qū): 這里是中國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攝影 / 笨小航
展瓊冰川,“L”形冰舌是其最靚麗的名片
每一條冰川都有屬于自己最為獨特的美,它們懸掛于雪山之上,藏匿于天地之間。在西藏阿里高原的深處,便隱藏著這么一處高顏值冰川——展瓊冰川。2021年4月,攝影師從阿里
飛往喀什的途中,意外邂逅展瓊冰川,從萬米高空向下俯瞰,潔白的冰舌從展瓊崗日南坡奔流直下,綿延十余公里,末端遇崖壁阻擋形成一個90°的大拐彎,形似一支高爾夫球桿。“L”形的冰舌為其增加了極高的辨識度。若你走近還會發(fā)現(xiàn),冰舌末端形成了壯麗奇特的冰塔林景觀,在冰川裂縫差異性的融化作用下,逐漸形成上部尖、底部寬的冰塔,冰塔的平均高度在 180米左右。在陽光的照射下,一個個冰塔巍然聳立,潔白如洗。攝影/笨小航
喀西昆侖地區(qū): 這里是中國美景最集中的地方
攝影 / 笨小航
而不久之后,有關(guān)火星的研究卻進入了“烏龍時代”,這一時期的天文學家普遍認為火星上有水存在:1858年意大利天文學家安吉洛·西奇繪制的火星圖中,用深藍和淺藍色表示了海洋,橘黃和橘紅色則象征陸地;
給火星畫像 從“抽象畫” 到“超清寫真”
“雅丹之眼”
“速生速死”的小水潭見證了柴達木盆地的歲月滄桑
柴達木盆地分布有面積極為廣闊的雅丹地貌,雅丹是柴達木盆地的一種標志性地貌。在盆地西北部的臺吉乃爾湖區(qū),雅丹地貌被水淹沒,成了獨特的“水上雅丹”。臺吉乃爾湖區(qū)的水源,由來自昆侖山北側(cè)的那棱格勒河(下游為東臺吉乃爾河)補給,因此該湖區(qū)周圍有著大面積的濕地和沼澤。在低洼處,不經(jīng)意間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近似圓形的小水潭,它們的生命周期大都很短暫,因為氣候干旱、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而迅速消失?!八偕偎馈钡男∷叮缤@片奇特地貌孕育出的“眼睛”,可稱之為“雅丹之眼”,成為柴達木盆地歲月滄桑的見證者。攝影/王吉鵬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攝影 / 王吉鵬
“茫崖之眼”
形象奇特的艾肯泉已成為茫崖的代言人
已成為網(wǎng)紅級景觀的艾肯泉,適合從高空欣賞。因為只有從高處看,才能更清晰、完整地看到艾肯泉酷似人眼的造型,主泉旁邊的其他泉口,以及周邊層層疊疊、斑斕絢麗的泉華景觀。本圖片中,右上側(cè)的泉口,就是被稱為“惡魔之眼”的主泉,右下方還有一個近似圓形的小泉(攝影/王祖凱)。占據(jù)畫面主體的,是紅褐色的泉華景觀,以鈣華為主,兼有硅華和硫華。如此壯觀的熱水鈣華景觀,在我國實屬罕見。
大地之“眼” 泉與湖構(gòu)成的別樣景觀
攝影 / 王祖凱
看焰識火箭:焰色透露了火箭燃料的秘密
誕生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長征二號、三號、四號系列運載火箭,均采用了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為燃料的發(fā)動機。四氧化二氮為強氧化劑,偏二甲肼為燃燒劑,兩者接觸混合即可燃燒產(chǎn)生推力,使用簡單。
燃燒產(chǎn)生的火焰看上去很漂亮,主體為橙黃色,焰心泛藍紫色,亮度也并不刺眼。但這種燃料的最大缺點是具有毒性。圖為長征2F遙十三執(zhí)行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發(fā)射任務時的場景( 攝影/張敬宜)。
海南文昌 火箭發(fā)射打造城市新“人設”
攝影 / 張敬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