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 林海雪原任我行
昔日的拉風“獵貓”
如今想要一睹猞猁的真容,不論在野外還是在動物園都不容易。而古時候,在中國北方及鄰近的中亞等地區(qū),“豹獵”是流行的皇家狩獵活動——所謂“豹獵”,就是專門飼養(yǎng)猞猁、獵豹等猛獸,狩獵時放出追捕獵物,為獵人“打輔助”。
在唐代章懷太子墓里的一幅壁畫中,就有兩位騎士的馬背上各蹲著一只大貓:一只背朝外看不見臉兒,但從一身黃底帶深色斑點的毛皮,可以看出是獵豹;另一只臉朝外,從耳尖挺立的毛簇可以判斷,這就是猞猁。此外墓中的隨葬品里,還有一尊女騎士造型的陶俑,身后也蹲坐著一只猞猁。到了元代,威尼斯人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里也曾提及,蒙古宮廷中圈養(yǎng)的一種“山貓”捕獵技能出眾,據(jù)考證也是猞猁。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wǎng)刊登內(nèi)容,未經(jīng)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