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紅寶石”對焦,真的“螨”準
3月的海南,已是旱季尾聲,到處都還很干,蟲不多。我只好在大白天打開強光手電,尋找葉片背面的小家伙。這里說的小家伙,可都是毫米級的昆蟲——普通1∶1的微距鏡頭已經不能滿足拍攝,我現在掛機的,是一支可以從1倍到5倍切換的超微距鏡頭。
葉片下,毫米級的模特倒是很多,而且大多數是半透明的。雖是白天,半透明的小蟲藏在葉片背面也很難發(fā)現。還好有強光手電,光滑圓潤的小蟲們在手電照射下閃閃發(fā)光,無處遁形。很快,我就在一片葉子背面發(fā)現了好東西,遠遠看去是一小片,看不出蟲子形態(tài),會是什么呢?把葉片拉近,湊到眼前,還是看不太清,它實在太小了。我把鏡頭倍率調到3倍,然后通過鏡頭,才看清這是“嚙蟲”的卵。這些卵呈半透明的熒光綠色,上面還有嚙蟲媽媽精心編織的絲線保護罩——雖然很精致,但卵實在太小了,很難拍出效果。
責任編輯 / 唐志遠
版權聲明
凡中國國家地理網刊登內容,未經授權許可,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