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說我說
“火中求生的動植物”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原來世上還有“木荷”這種不怕火燒的神樹!但木荷生長在南方,而我天干物燥的大北方可是更容易發(fā)生森林火災(zāi),是否也有能防火護林的樹木呢?請博物君再多介紹幾種……
-
博物君的 微科普
@博物雜志:彩虹吸蜜鸚鵡生活在澳大利亞,喜歡舔食花蜜,身體也像鮮花一樣五顏六色。在當?shù)夭慌氯?,甚至可以來到你身邊,舔你的甜味零食?,F(xiàn)在人工繁殖的吸蜜鸚鵡很多,馴好后,可以散養(yǎng)在家里,喜歡和主……
-
-
椴樹 結(jié)緣有仙伴 繁花累蜂忙
椴樹,古名椵樹,我國共30余種,產(chǎn)于東北至西南各地。古人所謂椴樹,常指北方的遼椴、蒙椴等種類。遼椴為喬木,高可達20米,葉片心形,頂端有短尖,邊緣具齒;聚傘花序,具有1枚狹長圓形苞片;花瓣5枚,白……
作者: 王辰
-
-
-
夏天,去新疆! 新疆特色物種之旅
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旅游,人們一般會吃吃哈密瓜,逛逛大巴扎,看看歌舞表演。其實,新疆還有另一種玩法。那里的獨特物種,很值得我們來一次探索之旅。除了最近大熱的“伊犁鼠兔”,還有很多有趣的生物鮮……
作者: 計云
-
-
美與欲望的伊甸園 植物園發(fā)展簡史
人類早就有了花園,也有了苗圃、試驗田,可為什么還要建造植物園呢?因為我們還要進一步了解植物,利用植物,以滿足人類永遠在增長的好奇心、控制欲和對美的熱愛與追求。
作者: 盧可
-
天人共創(chuàng)“大盆景”
作為一名定居廈門的自然愛好者,廈門萬石植物園是我常去的地方,它利用山勢地形設(shè)計了不同的植物區(qū),既符合植物的需求,又富有園林藝術(shù)的智慧,一石一景、一草一木都凝聚著天人合一的巧思。
作者: 朱敬恩
-
深藏遠方山野間 中甸高山植物園
與大多數(shù)城市中的植物園不同,位于云南香格里拉縣城外不遠處的中甸高山植物園(又名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帶有更多的荒野氣息,也更加靠近純凈的天空。倘若忽略掉低矮的圍墻和園中的兩座小樓,那里就是……
作者: 牛洋
-
-
-
碳化火絨 『黑化』升級更易燃
在火柴和打火機尚未出現(xiàn)的年代,火鐮火石曾是最常用的取火工具。但它們撞擊得到的火星很微弱,要配合極易燃的火絨,才能成功點火。如今,高度易燃的天然火絨不大好找,但我們可以用『碳化』的方式,自己……
-
花園寵兒“刺美人” 薔薇、月季、玫瑰
帶刺的鮮花!——這是人們對于薔薇、玫瑰一類花卉最直觀的第一印象。倘若你去親手剪下一枝玫瑰花,就會明白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應(yīng)該改成“手有余傷”才更合適。玫瑰、月季、薔薇都是隸屬于薔薇……
作者: 余天一
-
黑猩猩社會 人類的影子
科幻電影《猩球崛起》中,幾種猩猩通過藥物提升了智力,取代人類統(tǒng)治了地球,卻仍保持著猿類的許多習性。電影中的“猿族文化”,借鑒了科學家們數(shù)十年來對野生黑猩猩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黑猩猩社會的……
作者: 孫戈
-
侏羅紀昆蟲的微觀世界
2.2億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常被稱為恐龍時代。其實在當時,還有另一批低調(diào)的成功者:身材渺小的昆蟲,就是在中生代迅速發(fā)展壯大的,它們在恐龍時代扮演著重要的生態(tài)角色,它們的化石同樣訴說著精……
作者: 傅彤
-
鳥蟲書 金文中的花體字
上期說到,金文已是甲骨文的精裝版。然而在金文中,還有更加“豪華”的花體字——鳥蟲書。它彎彎曲曲、故意在筆畫里摻雜大量象形圖案,比起實用的甲骨文、金文,不免有點“畫蛇添足”。其實,它是古人對……
作者: 宰予
-
黃河古渡 大河之濱,傳奇據(jù)點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如今站在黃河岸邊,仍能見識到它源遠流長、奔騰不息的氣勢,可想而知,對古人而言黃河是天塹一般的存在,想要涉水渡河得靠船,而“渡口”就是渡船停靠的河港碼頭。 在黃河……
作者: 王元天
-
-
消滅人類? 《瘟疫公司》里的病原體兵法
春暖花開,草長鶯飛,卻又是流行病的高發(fā)期。自以為統(tǒng)治了地球的人類,總是被區(qū)區(qū)微生物導致的疫病攪得膽戰(zhàn)心驚。游戲《瘟疫公司》就給了我們一個“知己知彼”的機會,玩家可以從這些小惡魔的視角出發(fā),……
作者: 瀚海藍月
-
定律達人 墨菲、彼得、帕金森
看過大片《星際穿越》后,除了感嘆科幻情節(jié)的“燒腦”,也有不少人對其中的“墨菲定律”產(chǎn)生了興趣。在20世紀,西方誕生了三大“管理學定律”,分別以提出者墨菲、彼得、帕金森命名。它們總結(jié)的并非自然……
作者: 赫連鏡繇
-
鹽 調(diào)味之王 咸味無敵
如果做一個『篩除法』,逐步去掉廚房里不夠重要的調(diào)味品,最后剩下的一定是『鹽』—對人來說,鹽的咸味是最重要的味道。作為一種調(diào)味品,它不僅讓食物發(fā)生質(zhì)變,也影響了文明的進程。從浩瀚汪洋到高原鹽……
作者: 艾曉騧
-
棉花就是大王 19世紀美國南方的棉花帝國
整整150年前的1865年4月,被稱為“南北戰(zhàn)爭”的美國內(nèi)戰(zhàn)結(jié)束,美國南方的奴隸制隨之終結(jié)。在戰(zhàn)前南方的種植園中,黑奴們的辛勤勞動,大都奉獻給了當時世界經(jīng)濟的重要支柱—棉花。
作者: 江泓
-
馬桶 與人《方便》 與己方便
前一陣子,國人在日本搶購馬桶的消息,一度占據(jù)新聞熱門話題——這至少說明人們對馬桶非常重視。也難怪,解決內(nèi)急是人每天都要做的『正經(jīng)事』,而馬桶是解決此自然需求的、最先進的文明成果。它從一只真……
作者: 崇梓
-
肚臍 廢棄的“傳送口”
神話里的“二郎神”生有三只眼,能洞察一切事物,法力甚大——其實,每個普通人也有第三只眼,只不過它不生在額頭而在腹部,這就是“肚臍眼”。肚臍眼對人體到底有什么用呢?
作者: 曹陽
-
落葉中藏滿 “飛行員”
海南尖峰嶺正值盛夏,山腳下悶熱得不行,可半山腰卻涼快得如同秋天。傍晚,我們支起高壓汞燈和白布,準備燈誘昆蟲。尖峰嶺有很多珍稀的昆蟲,用燈光吸引,它們就會落在白布上,供我們好好欣賞一番。
作者: 嘉楠
-
-
-
“蓮” 臥倒是為顧影自
在植物園里轉(zhuǎn)了一個上午,拍花拍到手軟,好容易躲開游人找到水邊一處清凈地,干脆休息會兒吧。踩著松軟的泥土來到岸邊,找到了一塊被太陽曬暖的大石頭,剛要坐下來,就看到幾只停落在岸邊的豆娘被驚飛起……
作者: 遠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