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歷史·格物:唐代的花瓷腰鼓
說起腰鼓,相信很多人會首先想到陜北。漫天黃土中鼓聲震天,配合著舞動的身姿和響亮的吶喊,充滿了豪邁的力量感。其實,歷史上的腰鼓并不是這么使用的,珍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唐……
-
北魏青銅鐎斗:北人也食“粥茶”?
這件青銅鐎斗是1955年在內(nèi)蒙古土默特旗的美岱村出土的。器身主體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口沿外侈的青銅盆,二是三條微微向外撇的支腿,三是彎曲纖細的手柄和頂端一只嘴巴張開的獸……
-
靜修的童子:定窯白釉童子誦經(jīng)壺
順義是位于北京北部的一個區(qū)。上世紀六十年代,因城市化建設(shè),縣城南部一座只剩下半截的佛塔塔基被拆除,人們在塔基下發(fā)現(xiàn)了長方形地宮,清理出文物30件套,其中的白釉童子誦……
-
鏈接·隱秘的知情者: 為什么“秒針”在最上面?
時間的流逝總在不經(jīng)意間,但表盤上秒針一格一格的跳動,給予了它具象的表達。表的設(shè)計千差萬別,但為什么指針的疊放順序從不曾改變?這個簡單追問背后,是漫長的時光中制表大……
-
鐘表匠:時間的守望者
他就這樣靜靜地坐在工作臺前,左眼戴著放大鏡,抿著唇低眉細細看,手中的鑷子小心翼翼地撥弄著細小的零件。機芯就像是人的心臟,它實在太老了,在這個世上的年頭有幾百年之久……
出自:2016年第03期
-
夾纈:雕版染出千年夢
盛唐時代傾倒眾生的印染織物夾纈,歷經(jīng)朝代更替,似乎已經(jīng)絕跡。卻不想,在江浙民間的小作坊中,夾纈工藝徑自延續(xù)千年。一塊塊雕花夾纈版,是夾纈獨特魅力的根本來源。從古至……
-
-
糕餅?zāi)#嚎痰断碌纳Y俗
“吃”,既然關(guān)乎生存,那就是天大的事。所以先民們把吃食供奉在敬神禮佛、拜祭祖先的臺案上,融入禮儀,參與到生命悲喜的人生節(jié)點上;還需表達誠心篤意,須將吃食做得色形美……
-
-
生活工具:離不開,忘不掉
廚房,恐怕是家庭生活中出現(xiàn)工具最多的地方了。如果沒有形形色色的廚具幫忙,就算是再能干的巧婦,也搞不定一日三餐。一個煎餅鏊子,魯西南每家每戶都離不開,熱騰騰的煎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