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不是“行為藝術(shù)”
如果有人認為我們這次行動是一次類似戶外愛好者那樣的駕車游,那就錯了。與我們一起穿越的專家,都對內(nèi)蒙古有著深深的了解,他們或者在內(nèi)蒙古生活了許多年,或者是土生土長的蒙古族學者,或者是一直在這……
作者: 單之薔
-
科爾沁的三張臉 沙地、草原、農(nóng)田
關(guān)于“科爾沁”,有“科爾沁部”、“科爾沁草原”、“科爾沁沙地”等不同說法,每種說法出現(xiàn)的背景和所指范圍都略有差異。但文化上的“科爾沁”雖然有過演變,自然區(qū)劃上的科爾沁卻相對統(tǒng)一:一方面,科……
作者: 單之薔
-
-
-
-
-
[區(qū)域:科爾沁]
西拉木倫河 科爾沁沙地上的母親河
我們在內(nèi)蒙古高原東南緣的一片丘陵之海中驅(qū)車良久,舉目四望,看不到河流,只有起伏圓潤的小山和山前小平原。一上山,草原植被就變成了白樺林、榆林,其實幾乎不成林,只不過有幾棵、幾十棵樹長在一面坡……
作者: 喜見
-
[區(qū)域:科爾沁]
你想聽哪個朝代的故事? 科爾沁草原上的烏力格爾藝術(shù)
蒙古族是草原游牧民族,分散居住和逐水草不停遷徙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jīng)Q定了戲曲、曲藝等舞臺藝術(shù)在古代蒙古社會中相對欠發(fā)達。蒙古族的曲藝是依靠民間藝人的說唱活動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有一位著名蒙古學家……
作者: 陳崗龍
-
[區(qū)域:科爾沁]
編輯手記:“科爾沁”的分歧
歷史上并不存在現(xiàn)今的行政區(qū)劃,地域的分野依照著河流與山川。為了能把赤峰包容進來,我期望打破行政區(qū)劃的限制,所以,我選擇了一條河——西拉木倫河——它從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發(fā)源,向東流到通遼市的奈……
作者: 劉晶
-
-
-
[景觀:火山]
阿爾山—柴河火山群 比草原更神奇的是火山
在內(nèi)蒙古近千公里的火山帶中,我們選擇了位于大興安嶺密林深處的阿爾山—柴河火山群精心考察,它只是這條火山帶上數(shù)個火山群中的一小個,但它以天池、地池、玄武巖石柱、熔巖峽谷等不同形態(tài),為我們講述……
作者: 單之薔
-
-
[景觀:森林]
景觀:森林 稀樹和林?!n茫在草原的盡頭
阿爾山的白樺林與杜鵑花、紅花爾基的樟子松、莫爾道嘎的落葉松,以及落葉松下遍布的紅色漿果越橘,讓人流連向往。從植被地帶性上來看,大興安嶺的森林被劃分為兩個植被帶:南部以及大興安嶺東側(cè)的森林屬……
-
[景觀:森林]
大興安嶺 狩獵人的槍沒了
大興安嶺跟高平原有何關(guān)系?其實大興安嶺與這高平原關(guān)系很大,因為這高平原東邊的一大半,就是由大興安嶺掀起來的。就像一個旅行箱,你打開鎖,抓住提手,掀開蓋子,這時停住,將這一幕定格,這個旅行箱……
作者: 單之薔
-
-
[區(qū)域:大興安嶺]
馴鹿文化的原點 森林民族的搖籃
在阿里河鎮(zhèn)的北邊,有一個神秘的石洞“嘎仙洞”,這個洞穴已被確認為拓跋鮮卑的起源地。拓跋鮮卑離開大興安嶺以后南下,并逐漸發(fā)展成游牧民族,后來占領中國北部,建立起北魏王朝。這是比較確切的,走出……
作者: 舒子
-
[區(qū)域:大興安嶺]
當獵人的身影漸行漸遠
鄂溫克人將一年分為6季,每季兩個月,我根據(jù)瑪利亞·索的女兒德克沙的講述把它們記錄了下來:“圖干”是最冷的季節(jié);“西勒”是雪變黏的季節(jié),大致在2、3月;“能涅”是春天;“就烏”是夏天;“博咯”是……
作者: 舒子
-
[區(qū)域:大興安嶺]
編輯手記:與使鹿鄂溫克相遇
我理解這種沉默,在顧桃為她畫的速寫里,有一段她的自述:“我們是個弱小的邊境民族,是靠打獵過來的,祖祖輩輩生活在大森林里。可是根河的定居點就不一樣了,周圍的樹都沒有,風也挺大,找不到燒火的木……
作者: 黃菊
-
[動物:馴鹿]
“我只想回到馴鹿身邊” 使鹿鄂溫克部落最后一任女酋長瑪利亞-索自述
說起來,狩獵離不開馴鹿,冬天雪深的時候,騎著馴鹿去打灰鼠。我有一頭坐騎,它很懂我的心事,我攆馴鹿的時候騎著它,木棍朝左邊指,它就朝左邊拐,木棍朝右邊指,它就朝右邊拐。我馴服的馴鹿,不管多深……
作者: 瑪利亞-索
-
-
-
-
-
-
[區(qū)域:呼倫貝爾草原]
蒙古馬:呼倫貝爾草原上的守護神
在這片中國最大最美的草原上,蒙古馬不僅僅是一種生產(chǎn)生活的工具,更是草原牧民幾千年來生死相依的伙伴和精神依托。生于斯長于斯的草原人,像他們久遠的祖先一樣,血液中流淌著對草原和駿馬的無限深情?!?/p>
-
-
[景觀:草原]
景觀:草原 歐亞大草原從這里開始
內(nèi)蒙古的草原植被帶,根據(jù)熱量差別,可分為中溫型草原帶和暖溫型草原帶,在每類草原帶中,又可細分為“森林草原亞帶”、“典型草原亞帶”和“荒漠草原亞帶”。
-
[景觀:草原]
錫林郭勒 觸摸到了草原的靈魂
在呼倫貝爾草原深處,我們開始被游牧文明的魅力觸動,奔向錫林郭勒草原時,我們渴望觸摸到草原文化的靈魂。我們尤其想知道,面對全球化的浪潮,游牧文明未來的出路何在?
作者: 單之薔
-
-
-
[區(qū)域:錫林郭勒]
錫林郭勒 草原的巨著和史詩
錫林郭勒大草原遼闊蒼茫,其原生植被保存較完整、草原類型繁多,是世界馳名的四大草原之一。歷史上,這里曾是游牧文明和蒙元文化的發(fā)祥地,直到今天,其90%以上的地區(qū)仍是牧區(qū)。它是草原的巨著和史詩。
作者: 呼麥
-
[區(qū)域:錫林郭勒]
新游牧時代 ——遷徙的力量
遼闊的錫林郭勒大草原,風卷云舒,曾是世界上最好的牧場之一??墒?,自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隨著定居和網(wǎng)圍欄的普遍推廣,草原的退化愈演愈烈。今天,一些熱愛著故鄉(xiāng)的牧民正在試驗著新型“遷徙”,……
作者: 鷹閬
-
[動物:狼]
狼:守護草原的“天狗”
敖其爾蘇和說:“我們這里,絆上的馬被狼吃了,吃了就吃了!”所謂絆上的馬就是牧民的坐騎。牧民對坐騎是最愛的,對這事卻挺寬容。牧民們還會說:“狼也可憐,羊也可憐?!币馑际茄虮焕浅粤撕芸蓱z,可是……
作者: 鷹閬
-
-
[景觀:湖泊]
景觀:湖泊
內(nèi)蒙古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鹽湖分布,這些鹽湖集中分布在4個區(qū)域:呼倫貝爾高原鹽湖區(qū)、錫林郭勒—烏蘭察布高原鹽湖區(qū)、鄂爾多斯高原鹽湖區(qū)、阿拉善高原鹽湖區(qū)。其中以錫林郭勒—烏蘭察布高原鹽湖區(qū)面積最大,……
-
鄂爾多斯 黃河把你套進來
在內(nèi)蒙古中西部,鄂爾多斯南部的毛烏素沙地有著較好的水熱條件。在這里,河湖畔等水分充足的綠洲往往已被開墾成農(nóng)田。不同于渾善達克沙地,這片沙地上的樹木大多是人工栽種,它們從海綿般的沙地中吮吸著……
作者: 單之薔
-
-
[區(qū)域: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高原 告別了肆虐千年的風沙?
大草原、大沙漠、成吉思汗陵和康巴什,是鄂爾多斯出現(xiàn)在大眾傳媒中的基本形象。人人皆知,我們時代的生態(tài)危機越來越嚴重。如果有一天鄂爾多斯的草原都變成沙漠,我們雖然難過,卻不吃驚;反過來,如果鄂……
作者: 蕭春雷
-
[區(qū)域: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高原 地下寶藏 地上荒漠
鄂爾多斯高原屬半干旱向干旱區(qū)過渡地帶,生態(tài)系統(tǒng)脆弱,草原坦蕩遼闊,但沙化嚴重,兩大著名的沙漠——庫布齊沙漠和毛烏素沙地——不斷擴張;與地表的貧瘠相反,地下礦藏十分豐富,煤炭、稀土、天然氣的……
作者: 蕭春雷
-
-
-
[區(qū)域:河套平原]
區(qū)域:河套平原 大漠深處的“糧倉”
九曲黃河十八彎,最大一彎在河套。在北緯37度線以北的賀蘭山腳下,黃河先是向東北流,繼而向東流,再折向南流,形成了馬蹄形大彎,其周邊地區(qū)便被形象地稱為“河套”。在內(nèi)蒙古狼山、烏拉山、大青山以南……
-
[區(qū)域:河套平原]
河套:它讓鐵犁深入大漠腹地
從青海巴顏喀拉山脈北麓啟程的黃河,流經(jīng)賀蘭山腳下時突然調(diào)頭北上,從低沉悲壯的氣氛漸漸轉(zhuǎn)向高亢激越的旋律;然后,由于陰山的阻擋,它進入了平緩、悠揚的抒情期,將內(nèi)在的激情鋪展在河套之上。這是土……
作者: 張銳鋒
-
[區(qū)域:河套平原]
前套:土默川演繹“雙城記”
歷史學家翦伯贊曾以史家筆法描繪北方游牧民族的圣山——陰山,后又對它拱衛(wèi)下的前套平原進行了形象描繪:“秋天的陰山,像一座青銅屏風安放在它們的北邊,從陰山高處拖下來的深綠色的山坡,安閑地躺在黃……
作者: 陳克海
-
[區(qū)域:河套平原]
后套:“河神”締造米糧川
從1869年至1925年,民間水利家王同春創(chuàng)造了引黃灌溉的傳奇。經(jīng)過半個多世紀的經(jīng)營,曾經(jīng)人煙稀少的荒野,漸漸變成了“歲告豐稔,煙火萬家”的富庶之地。直到今天,他開創(chuàng)的“八大干渠”依舊灌溉著后套的萬……
作者: 晉南
-
編輯手記:追尋“河神”王同春的足跡
即便在五原縣博物館這樣的機構(gòu),我們也沒能找到幾件王同春的遺物,僅有的兩幅老照片還是從別處翻拍的。一個不幸的消息是:王同春的孫子、南開大學的經(jīng)濟學家王繼祖于去年11月過世了,這意味著我們失去了……
作者: 馬子雷
-
[動物:狗]
狗:上天賜予牧民的禮物
在草原的那段時間里,我曾經(jīng)飼養(yǎng)過兩頭乳白色的蒙古牧羊犬。我為母犬取名為查干(蒙語白色之意),我為它的兒子取名阿爾斯楞(蒙語獅子之意)。它們母子兩代陪我度過了那段生命中最閃亮的日子,也因為有……
作者: 格日勒其木格-黑鶴
-
[景觀:沙漠 戈壁]
景觀:沙漠 戈壁
戈壁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的西部和北部,地面由粗砂、礫石等物質(zhì)組成,缺少植物和水土。在中、蒙邊界展布的戈壁,碎石表面常長有一層黑色荒漠漆,外殼奇特,成為著名的“黑戈壁”。
-
-
[區(qū)域:阿拉善]
多彩高原:一切由水決定
當纖塵不染的蔚藍天空投影在東居延海的水面上,蕩漾出的藍色足以令人心醉。再加上蘆葦草澤在水波上鋪展開去,湖邊灘地上天鵝成群,我?guī)缀跻詾樽舷枷勺玉R上就會撐一葉小舟緩緩而來……
作者: 龐嵐
-
[區(qū)域:阿拉善]
流動在駝峰上的阿拉善
“它降生的所在,應是星球上最惡劣的環(huán)境。沙漠,這個字眼的背后,總在閃動著死亡的陰影。白刺、馬齒莧、臭蒿……它吞咽著最粗鄙的食物,然而,卻背著最沉重的負擔,跋涉著最艱難的旅程?!?/p>
作者: 龐嵐
-
[編輯手記]
編輯手記:不僅是為了駱駝
最美好的東西,常常會自己跳出來。就在我的采訪和閱讀過程中,悠揚的蒙古長調(diào)里,有隱約的駝鈴聲聲,浩瀚的文化著作里,不時浮現(xiàn)出駱駝的身影。記不清哪一瞬間靈動,突然想到,阿拉善神奇的駱駝,不正是……
作者: 王晶晶
-
[區(qū)域:阿拉善]
阿拉善 把沙漠的形象顛覆了
這些小湖泊多到什么程度?我僅舉阿拉善幾個沙漠中的湖泊為例:騰格里沙漠有472個湖泊;烏蘭布和沙漠有167個湖泊;巴丹吉林沙漠有119個湖泊……這些數(shù)字存在誤差,因為有的湖很小,水源補充缺乏時就消失了,……
作者: 單之薔
-
-
[結(jié)束語]
穿越25000里,建構(gòu)高原新形象
最東北角有許多野生動物;而最西北角,據(jù)邊防戰(zhàn)士講,邊境線上過去沒拉鐵絲網(wǎng)時,野生動物很多,黃羊、野驢、野馬什么的都有,很多都是從蒙古國那邊過來的,有了鐵絲網(wǎng)后,野生動物就少了。
作者: 單之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