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5種犀鳥
犀鳥是犀鳥目犀鳥科鳥類的統(tǒng)稱,分布于非洲和亞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全世界共有46種犀鳥,大部分體長半米至一米多,屬于大型鳥類。犀鳥的喙尤其大,能占到體長的三分之一以上。它們上喙基部,一般都有盔帽般的突起,叫盔突。有些種類的盔突十分夸張,如犀牛角,犀鳥因此得名。我國迄今記錄有4個屬的5種犀鳥: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冠斑犀鳥、棕頸犀鳥和白喉犀鳥。在盈江,這五種犀鳥都曾有目擊記錄,9年來,我已見過前四種,只差白喉犀鳥。
因同樣長著巨大的嘴,許多朋友會把犀鳥和巨嘴鳥搞混。其實它倆親緣關(guān)系很遠,后者是形目巨嘴鳥科鳥類的統(tǒng)稱,主要生活在南美洲,中國乃至亞洲都沒分布。巨嘴鳥雖也有巨大的嘴,但沒有盔突。
云南盈江 犀鳥翱翔
“楓”為何物?
在中國古詩詞里,“楓”字所指代的植物,通常是南方地區(qū)的楓香樹。后來,葉形與楓香略似的槭屬植物,也會被稱為“某某楓”。日本緯度較高沒有楓香分布,“楓”字在日語中就是槭屬植物的通稱。它們的樹葉多有深裂,形似青蛙的手掌、雄雞的雞冠,所以在日本古代又寫作“蛙手”“雞冠木”。日語
里的“紅葉”有兩個常用詞,其中一個就是專指秋天的楓葉,因為日本人覺得楓在各路紅葉中最為主流,且紅得最“正宗”。
圖為《花壇地錦抄》中形態(tài)各異的楓葉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馬來熊犬齒發(fā)達,上犬齒可達4.2厘米長,甚至超過了比它重10倍的棕熊。
盤點世界 八大熊
眼鏡熊愛吃鳳梨科植物,除了果實,多汁的莖心對它們也是美味。
盤點世界 八大熊
紅葉鍋
在日語中,“紅葉伴野鹿”特指和諧之美。秋季鹿群活躍,常在紅葉山林中活動、發(fā)出呦呦鹿鳴。因此鹿別稱“紅葉鳥”,“紅葉”也指代鹿肉—“紅葉鍋”就是鹿肉火鍋。繪圖/李聰穎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羽扇槭
日本名“羽團扇楓”,葉裂不深,形似羽毛做的團扇。部分品種初秋葉色會變黃如明月,亦稱“名月楓”。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大熊貓的腦袋又圓又大,這是因為它們比其他熊吻部更短,還有發(fā)達的咬肌“堆圓”了臉頰。這些都是對咀嚼植物的適應(yīng)。
盤點世界 八大熊
北美灰熊
美國本土和加拿大西部的棕熊亞種,毛色通常仍是“典型”的棕色,只有一些老熊呈銀灰色。體型與青藏棕熊相仿,大公熊可超過300公斤。曾經(jīng)數(shù)量眾多且有兇暴名聲,但由于人類破壞它們的棲息地并大肆捕殺,到20世紀一度陷入瀕危,目前種群正在恢復(fù)。
棕熊 最“典型”的熊
通寶錢不同時代的購買力
從漢武帝鑄行五銖錢起,就常將每1000枚
銅錢用繩穿成一串,稱1“貫”。大約晉代開始,一枚銅錢稱作1“文”。此后,不論五銖錢還是通寶錢,民間都常用“文”和“貫”作為貨幣單位。
唐宋的繁榮時期,黃金和通寶錢之間有個相對穩(wěn)定的比價∶1兩黃金=10貫銅錢。但上下浮動很大,1兩黃金在北宋初年可兌換5貫錢,到了南宋晚期就漲到40貫。米價也是如此,如北宋中期每石米(宋代一石米約60公
斤)六七百文錢,三四十年后就超過2貫。而在清朝順治年間,官府收購大米的價格,約為每石1400文(清代1石米約28公斤)。但如果只看日常小額開銷,可能感覺差別不是很大。比如在南宋街市上,1文錢能買一碗茶或一塊糖,2文錢一碗粥,10文錢能買一把笤帚。明清兩朝成平年代,大米差不多都是5~7文一斤,雞蛋3~10文一個,一兩文錢買一碗粥或一個餅是常態(tài)。
一兩十錢,通行千年 通寶錢
加拿大西海岸的美洲黑熊,偶爾有白色毛皮的個體(并非白化病),被稱為“科莫德熊”或“白靈熊”。
盤點世界 八大熊
雞爪槭
日本名“伊呂波紅葉”,是日本最經(jīng)典、最常見的楓樹,廣泛種植于庭
院、公園、寺廟、神社內(nèi),有超過200個園藝品種。其樹葉纖秀如雞爪,質(zhì)地似紙,深秋多呈赤紅色。雞爪槭中國亦廣泛分布、栽種。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各地棕熊亞種
由于分布廣又大同小異,各地棕熊的亞種劃分,長期存在爭議。目前認為棕熊可能有20多個亞種,其中阿特拉斯棕熊、加利福尼亞灰熊已在19~20世紀滅絕。中國境內(nèi)有4個亞種:東北地區(qū)的烏蘇里棕熊、青藏高原的青藏棕熊、新疆的天山棕熊,以及阿爾泰山地區(qū)的西伯利亞棕熊。
青藏棕熊
青藏棕熊又名藏棕熊、藏馬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它們體型中等,毛色以棕褐為主,從胸前到肩部有月牙形白斑。能夠適應(yīng)山地森林、高原灌叢、草甸、草原、荒漠、濕地和高山冰緣等多種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布海拔可超過5000米。
棕熊 最“典型”的熊
三手楓
與大部分楓葉的深裂形態(tài)不同,其總?cè)~柄頂端長有三片葉子,秋季變?yōu)殚偕?/p>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為了順利冬眠,棕熊會在秋天瘋狂進食增肥,比春天增重20%以上—反正明年開春還會瘦回來。它們的身體機能,已適應(yīng)了每年劇烈的胖瘦變化。
棕熊 最“典型”的熊
日本本州島,雪中的亞洲黑熊(日本亞種)。冬季降雪缺少食物,是中高緯度黑熊冬眠的主因,強壯能搶食的公熊一般會較晚進入冬眠。
盤點世界 八大熊
美國西北海岸原住民的棕熊圖騰柱,造型為一只棕熊(后)抱住一個人(前)。
棕熊 最“典型”的熊
D&D職業(yè)角色原型
在《龍與地下城》桌游里,有11種職業(yè)角色,多為后來的歐美RPG游戲所沿用。今年的電影《龍與地下城:俠盜榮耀》里,出現(xiàn)了其中7種,比較忠實地還原了桌游的初始人設(shè),令當初的桌游玩家大為贊賞。
龍與地下城 圍桌游歷魔幻世界
今年8月24日,旅俄大熊貓“丁丁”產(chǎn)下一只幼崽,大約2周后長出了“黑眼圈”和“黑馬甲”。
盤點世界 八大熊
郊熊vs.大熊貓體型對比
長腿擅跑愛吃肉的郊熊,矮小敦實啃竹子的大熊貓,可以說是熊科演化的兩種極端,很難想象它倆竟然屬于同一家族!
熊貓家史 從食肉巨獸到“可愛墩墩”
作為體重最輕的熊,馬來熊是家族中最靈活的爬樹能手,和眼鏡熊一樣會在樹杈上搭窩睡覺。
盤點世界 八大熊
敘利亞棕熊
分布于從伊朗、敘利亞到土耳其的西亞地區(qū)。在現(xiàn)生棕熊亞種當中體型最小,平均體重100公斤左右,皮毛一般呈淺灰或淺棕色,比其他亞種毛色淺。盡管它們的家鄉(xiāng)幾千年來文明更替、戰(zhàn)火紛飛,它們卻一直在山區(qū)森林中頑強生存。
棕熊 最“典型”的熊
2023年,中美古生物學(xué)家確定了大熊貓亞科的一個新屬——風(fēng)神熊屬。它和郊熊一樣起源于早期的印度熊,并朝著身軀變大、四肢變長、更偏向食肉和主動捕食的方向演化。圖為邱氏風(fēng)神熊復(fù)原圖。繪圖/韓志信
熊貓家史 從食肉巨獸到“可愛墩墩”
美劇《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及其室友也是《龍與地下城》的忠實粉絲,他甚至?xí)S身帶一枚20面色子,對現(xiàn)實中的選擇進行判定。
龍與地下城 圍桌游歷魔幻世界
印度熊是熊貓家族的首批大型化種類,
和現(xiàn)代棕熊一樣是雜食性,體型也不亞于棕熊。
熊貓家史 從食肉巨獸到“可愛墩墩”
大熊貓分為四川亞種、秦嶺亞種,其中后者偶爾會有棕白相間的個體。圖為當今唯一人工飼養(yǎng)下的棕白大熊貓“七仔”。
盤點世界 八大熊
美國阿拉斯加南部、尤其是科迪亞克島一帶的棕熊體型最大,這要感謝當?shù)刎S富的鮭魚資源。
棕熊 最“典型”的熊
郊熊是大熊貓亞科有史以來體型最大、捕獵能力最強的成員,既龐大強壯,又擁有適合奔跑的長腿。
熊貓家史 從食肉巨獸到“可愛墩墩”
死里逃生的泰迪熊
因為人類對熊有親切感,熊的形象也成了兒童玩具的經(jīng)典素材。著名毛絨玩具熊“泰迪熊”,是棕色、圓腦袋的棕熊造型。其實,它的原型卻是一頭幸運的美洲黑熊。相傳1902年,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
(老羅斯福,小名“泰迪”)在打獵時,對一只幼小的美洲黑熊動了惻隱之心,拒絕射殺它。很快有玩具商來蹭熱點,用“泰迪”給自家的玩具熊命名,逐漸風(fēng)靡全球。
棕熊 最“典型”的熊
阿特拉斯棕熊
冰川時代以來非洲唯一的熊,曾棲息在北非的阿特拉斯山區(qū)。這個亞種體型較小,毛色棕黑,自古羅馬時代開始就經(jīng)常被人捕殺,數(shù)量逐漸減少。1870年,最后一只阿特拉斯棕熊在摩洛哥死于獵人槍下。
棕熊 最“典型”的熊
巨熊屠村:“三毛別羆”事件
1915年12月,日本北海道發(fā)生了恐怖的棕熊襲人事件:一頭不冬眠的大公熊被三毛別村的村民開槍打傷后,多次潛入村莊、甚至直接進屋殺人,而且專挑男人們外出干活時襲擊婦女兒童。在殺死7人(并吃掉部分尸體)、重傷3人,又逃脫數(shù)次圍獵后,這頭熊終于被獵熊隊的一名老獵人擊斃。測量發(fā)現(xiàn)這頭熊重達340公斤,遠大于北海道棕熊的平均體型。事后推測,它傷人或許是出于冬天饑餓所迫,也可能是為了報復(fù)人類,或是嘗到人肉之后“上癮”……圖為今三毛別村遺址的巨熊塑像。
棕熊 最“典型”的熊
巴氏大熊貓下頜骨化石,臼齒平坦,適應(yīng)
研磨粗硬植物,和現(xiàn)代大熊貓幾乎一樣(也有觀點認為二者是同一物種的不同亞種)。
熊貓家史 從食肉巨獸到“可愛墩墩”
流川楓是《灌籃高手》中湘北高中籃球隊的小前鋒,優(yōu)美的名字令中國觀眾印象深刻。實際上流川這一姓氏在日本相當少見,可以說作者是為了文字的畫面感,特意構(gòu)思了這個名字。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棕熊的爪子可超過5厘米長,配合異常強壯的前肢,是有力的戰(zhàn)斗武器。
棕熊 最“典型”的熊
日本國寶《觀楓圖屏風(fēng)》,創(chuàng)作于16世紀,描繪了人們在京都府北部清瀧川河畔欣賞紅葉的景象。
畫的左右兩側(cè),都有人物圍坐于楓樹下,喝著清酒,享受音樂和舞蹈。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熊和人的手掌?。ㄉ蠄D)和腳掌?。ㄏ聢D)對比。熊的腳掌印尤其酷似人類,這也讓許多古代民族相信熊和人之間的聯(lián)系。
棕熊 最“典型”的熊
距今約1000萬年前的史前熊貓—郊熊貓復(fù)原圖。其體型約與今天的馬來熊相當,食性偏肉食。復(fù)原的兩種毛色,都是參照現(xiàn)代大熊貓和其他熊基礎(chǔ)上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不用太較真。
熊貓家史 從食肉巨獸到“可愛墩墩”
在加拿大北部海岸的夏季,棕熊和北極熊有時會爭奪鯨尸,通常棕熊總能戰(zhàn)勝塊頭更大的北極熊。
棕熊 最“典型”的熊
許多種類的竹子,在即將死亡時才開花結(jié)實。并且由于竹子平時靠綿延的地下莖(竹鞭)無性繁殖,大片竹子彼此相連,所以會幾乎同時開花、枯死。
熊貓家史 從食肉巨獸到“可愛墩墩”
大熊貓
體長:1.2~1.9米
體重:50~180公斤
是否冬眠:否
瀕危程度:易危(VU)
分布區(qū):中國四川、陜西、甘肅
盤點世界 八大熊
京都清水舞臺 ▲
清水寺建于公元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廟。其主堂被列為國寶,全木搭建,高約12米,俗稱“清水的舞臺”。清水舞臺的秋景非常有名,可在賞紅葉的同時遠眺京都。此景也常被影視作品采用,如動畫《名偵探柯南:紅之校外旅行》。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棕 熊
體長:1.2~2米
體重:80~600公斤
是否冬眠:是
瀕危程度:無危(LC)
分布區(qū):亞歐大陸、北美
盤點世界 八大熊
亞洲黑熊
體長:1.5~2米
體重:130~150公斤
是否冬眠:是
瀕危程度:易危(VU)
分布區(qū):東亞、東南亞大部分地區(qū),南亞、西亞部分地區(qū)
盤點世界 八大熊
懶 熊
體長:1.4~1.9米
體重:68~145公斤
是否冬眠:否
瀕危程度:易危(VU)
分布區(qū):南亞、中國西藏
盤點世界 八大熊
紅葉流水紋印籠
印籠最初是裝印章的容器,掛在腰間;江戶時代用于裝藥,往后演變?yōu)榕滹棥?/p>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眼鏡熊
體長:1.1~2.2米
體重:60~175公斤
是否冬眠:否
瀕危程度:易危(VU)
分布區(qū):南美洲安第斯山脈
盤點世界 八大熊
紅葉饅頭
紅葉是廣島縣的“縣花”,廣島縣的紅葉饅頭也十分有名。這是一種仿紅葉形狀的豆沙餡糕點,有各種口味。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馬來熊
體長:1~1.4米
體重:25~65公斤
是否冬眠:否
瀕危程度:易危(VU)
分布區(qū):東南亞、南亞、中國西南邊境
盤點世界 八大熊
美洲黑熊
體長:1.3~1.9米
體重:41~250公斤
是否冬眠:是
瀕危程度:無危(LC)
分布區(qū):北美洲
盤點世界 八大熊
三角槭
日本名“唐楓”,據(jù)說是18世紀從我國傳到日本的。其葉片較大,“三叉戟”造型,秋季變?yōu)槌燃t色。因樹形筆直高大,常作為行道樹栽種。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通寶錢曾有幾度出現(xiàn)過大額面值。如唐肅宗時期的
“乾元重(zhòng)寶”(下圖左,直徑2.7厘米、重6.5克)、五代南唐時期“唐國通寶”(圖中,篆書錢文,直徑4厘
米,重約12克),每1枚幣值均為10枚開元通寶。下圖右為南唐篆書體開元通寶(直徑2.4厘米,重約3.8克)。
一兩十錢,通行千年 通寶錢
早期的熊亞科成員——杰氏鼬熊,生活在距今2000多萬年前的北美洲和歐洲,體型介于馬來熊和黑熊之間,可能仍保留有早期熊類的長尾巴。
冰川時代的巨熊
歌舞伎《紅葉狩》劇照,樹下持劍的是平維茂,樹上是變身惡鬼的紅葉。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朱元璋的銅幣套裝
明代初年鑄行的“洪武通寶”,分為大小、面值不等的五檔:面值最小的稱“小平錢”,形制與開元通寶取齊。在此基礎(chǔ)上,另有“折二”“折三”“折五”“折十”,面值分別是小平錢的2倍、3倍、5倍、10倍,其大小重量依次遞增。類似的銅錢套裝,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好幾次,洪武通寶可能是發(fā)行量最大的,但只使用了27年即被廢止(為推行紙幣)。
一兩十錢,通行千年 通寶錢
北極熊
體長:2~2.5米
體重:300~800公斤
是否冬眠:否
瀕危程度:易危(VU)
分布區(qū):亞歐大陸、北美洲的環(huán)北極地區(qū)
盤點世界 八大熊
草紅葉
日本北海道的大雪山有“眾神游樂場”之美譽,這里9月中旬就有紅葉,是日本紅葉出現(xiàn)最早的地方。大雪山上除了槭樹,還有大量秋季變紅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被稱為“草紅葉”。植物形成的“紅毯”與火山噴出的煙霧交織,宛若仙境。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北極熊(左)與棕熊(右)是距今約40萬年前才分化的“兄弟物種”,寒冷的冰川期造就了特化適應(yīng)極地環(huán)境的北極熊。
冰川時代的巨熊
“紅葉與鹿”木質(zhì)丸盆丸盆是放置茶具等容器的托盤。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宋徽宗鑄行的“崇寧通寶”“大觀通寶”,錢文為宋徽宗用“瘦金體”書寫。
一兩十錢,通行千年 通寶錢
宋太宗鑄行的“淳化元寶”,錢文為宋太宗手書,有楷書、行書、草書三版。
一兩十錢,通行千年 通寶錢
浮世繪《紅葉狩》,描繪平維茂(左)和鬼女紅葉(右)在楓樹下戰(zhàn)斗。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日本氣象廳從1965年開始,每到秋季就預(yù)報紅葉出現(xiàn)和推進的日期等值線,稱為“紅葉前線”?!凹t葉前線”觀測的標準樹是雞爪槭,這條“線”一般10月上中旬從北海道的釧路市出發(fā),一路南下,12月上旬到達鹿兒島縣的鹿兒島市,歷時約50天,推進速度約每日27公里。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1901年的浮世繪版畫《大和名所:龍?zhí)锎ā?,與今日龍?zhí)锎ǖ那锞耙廊贿b相呼應(yīng)。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背面留“甲痕”
我國的古代錢幣,錢文一般只在正面有,背面無字無畫。但“開元通寶”的背面,常有月牙形彎?。ǘ酁橐粭l,也有好幾條的),其含義至今沒有定論。這讓民間腦洞大開:傳說新錢模板送皇帝審閱時,后妃(多傳為楊貴妃)過手,無意間掐出指甲印,故稱其為“甲痕”。不過學(xué)界一般認為,這只是鑄錢時留的記號。
一兩十錢,通行千年 通寶錢
色木槭
日本名“板屋楓”,樹冠開展,枝葉遮天蔽日如屋頂。其葉片是所有楓樹中最厚的,秋天仍長時間保持綠色,只在葉落前才變黃。其樹汁液可制楓糖,不僅可食,還能用于香煙調(diào)香。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游戲中的任何動作,都需要投色子進行判定。色子是《龍與地下城》的核心道具,為增加隨機性,游戲中會用到4面、6面、8面、10面、12面、20面色子。
龍與地下城 圍桌游歷魔幻世界
大熊貓歷經(jīng)百年爭議,終于被確認是一種特殊的熊,只是早早走上了獨特的演化之路。
熊貓家史 從食肉巨獸到“可愛墩墩”
瓜膚楓
因樹皮紋路像未成熟的甜瓜而得名。其葉形較為方正寬闊。
秋日楓景 日本“紅葉狩”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無花果的一個“果子”實際是由整個隱頭花序發(fā)育而來,生于葉腋處。
無花果 有實無華蜜糖心
將無花果縱向切開,內(nèi)部紅色細須頂端的“小肉球”,才是植物真正的果實。
無花果 有實無華蜜糖心
大熊貓的頭骨比其他幾種熊更短、更圓,能附著大量咬肌,從而形成了“像熊又像貓”的大圓臉,以及強勁的臼齒咬合力(但犬齒咬合力相對弱些),適合啃堅硬的竹子。
熊貓家史 從食肉巨獸到“可愛墩墩”
莫老師和保育員一起,把芭蕉掛在活動場內(nèi)的樹枝上,等過一會兒馬來熊進入場地后慢慢尋找。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在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的堪察加半島,火山地熱營造了局部溫暖小氣候,養(yǎng)活了1.5萬頭以上的棕熊,是當今全球棕熊密度最高的地區(qū)。
棕熊 最“典型”的熊
科迪亞克棕熊與北美郊狼(一種比狼稍小的犬科動物)頭骨對比,可見前者體型之大。
棕熊 最“典型”的熊
小熊貓和大熊貓一樣吃竹子,但取食更細小的竹子枝葉。以前有人懷疑它們和大熊貓是一家,現(xiàn)在確認它們自成一科,只是和大熊貓分別演化出了同樣的食性。
熊貓家史 從食肉巨獸到“可愛墩墩”
給馬來熊夫婦的水果加餐:小西瓜、芭蕉(糖分比一般的香蕉低)、芒果、百香果、番石榴、藍莓和小西紅柿。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兩只綠脈螳的捕捉足緊緊勾纏在一起,像是在跳交誼舞。其實是一只求偶失敗的雄性綠脈螳成了雌螳螂的獵物,受害者的頭已經(jīng)被吃掉了。不一會兒,雌螳螂就會把獵物吃個精光。
繞樹“漂移”躲貓貓
熊貓“假拇指”,并非為吃竹
能與其他手指對握的大拇指,是我們靈長類動物的專屬,食肉類動物沒有。然而吃竹子的大熊貓,演化出了一個絕妙結(jié)構(gòu):內(nèi)側(cè)的一根腕骨(橈側(cè)籽骨)格外發(fā)達,形成“第六指”,能像拇指一樣幫助握住竹子。
不過化石顯示,大熊貓的“假拇指”原本不是為了握竹子而演化,因為雜食性的早期熊貓手上就有。它最初的作用可能是幫助爬樹,后來大熊貓祖先這一支為了加強抓握能力,強化了這一特征。而對于較少爬樹、也不吃竹子的印度熊這一支,假拇指反而會影響前掌承重、奔跑,所以它們的假拇指明顯退化。
熊貓家史 從食肉巨獸到“可愛墩墩”
馬來熊的舌頭特別細長,可達20~25厘米??窟@條長舌頭,它們在野外經(jīng)常舔食藏在洞里的白蟻、螞蟻,或是樹皮縫隙中的各種昆蟲,這也是它們“開葷”的主要來源。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棕熊一般每胎1~4崽,由母熊在冬眠中產(chǎn)下,獨立撫養(yǎng)。在野外,將近四成的幼熊活不過1歲。
棕熊 最“典型”的熊
盡管悠閑吃竹子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大熊貓把竹子當成唯一主食的歷史,可能還不到5000年。
熊貓家史 從食肉巨獸到“可愛墩墩”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精致的小家
廣州動物園的馬來熊活動場,既有大榕樹和灌叢等自然植被,又有原木、條石和水泥搭建起的復(fù)雜棲架,盡量滿足它們的攀爬天性。工作人員平時把食物藏在樹枝上,或是棲架的各個角落和縫隙里,讓它們能像在野外一樣四處覓食,發(fā)動體力和智力。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意外走紅“皮套熊”
今年8月,杭州動物園的馬來熊“安吉拉”突然走紅—它常常站起身子與游客互動,姿態(tài)和動作“人里人氣”,屁股上還有褶皺,被懷疑是有人穿皮套假扮的!園方隨即解釋說,馬來熊和其他熊一樣時常雙足直立,屁股褶皺則是因為馬來熊皮膚松弛。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幼兒期的“動動”因為身體輕巧,遠比爹媽更喜歡爬樹。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熊中“表情帝”
和其他熊一樣,馬來熊在野外總是獨來獨往,但這不等于它們不愛社交。2019年以來發(fā)表的一系列研究顯示,在馬來西亞觀察到的數(shù)十只野生馬來熊,遇到同類時會做出“咧嘴露出上門牙”和“咧嘴不露齒”兩種典型表情,而對方也會隨即做出相同表情,表示回應(yīng)。類似的表情溝通方式,以前只在群居的猿猴和狗身上見過。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距今600萬年前的中國西北,氣候遠比今天溫暖濕潤,獸群繁盛。
一頭碩大的雄性印度熊在平原上游蕩了幾天,依然饑腸轆轆。突然它聞到空氣中的血腥味,便尋味而去……原來幾公里外的林地邊緣,有一頭近劍齒虎,正在撕咬剛剛獵獲的大唇犀幼崽尸體。盡管近劍齒虎也是不遜現(xiàn)代獅虎的貓科猛獸,但面對半噸多重、正咆哮著靠近的印度熊,還是自知不敵。加上它剛才已經(jīng)吃了半飽,覺得不必拼命,與巨熊對峙片刻后便知趣地走開了。誰能想到,今天與這頭巨熊最近的親戚,竟是大熊貓……
熊貓家史 從食肉巨獸到“可愛墩墩”
中國境內(nèi)的馬來熊
馬來熊主要棲息在東南亞,在我國境內(nèi)極其罕見,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直到1972年,才在云南西部收集到馬來熊標本,2016年在云南盈江首次由紅外相機拍到活體。目前國內(nèi)僅在云南西部、西藏南部拍到過野生馬來熊,并且很可能是穿行于邊境線兩邊的“過客”。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野草“花布”:五彩斑斕
時間:11月20日14:29
上月末,公園草地經(jīng)歷了年度最后一次“剃平頭”。眼下雖已是立冬,但白天仍有小段時間較為溫暖,一些野草還會生長。很快,新葉就將割草機制造的殘枝斷葉遮住大半,地被景觀得以煥發(fā)新生。
之后,隨著氣溫進一步降低,早開堇菜敗相顯露:雖偶爾還能“反季節(jié)”綻放一兩朵小紫花,但葉片已開始泛黃。蛇莓則抓緊最后的時光開出黃花,而顯著的晝夜溫差,讓它的葉子染上了猩紅。
一時間,林下地被由當初的青青綠毯,搖身一變成為五彩繽紛的花布——藤黃、草綠、深綠、橙紅、淡紫、紅褐……細看之下,其斑斕絢爛比上方的樹林不遑多讓。
我的自然月歷
蕩蕩蘆花染晨霜,秋沙鴨群從天降
普通秋沙鴨:大軍歸來
入冬,普通鸕鶿漸漸遠行。秋沙鴨大軍適時歸來,接管了“捕魚族”的頭把交椅。其實早在10月末,就已有少量普通秋沙鴨抵達。本月,它們的隊伍繼續(xù)壯大。這其中,有些可能還會再次啟程,有些將會留在本地越冬。
我的自然月歷
燕雀:回遷奔食堂
伴隨著降溫,大批燕雀遷
至。它們很快就找到熟悉的冬季食堂—元寶槭、白蠟、側(cè)柏等喬木,這些樹的種子都是燕雀中意的口糧。
我的自然月歷
赤膀鴨:
放低身段好蹭飯
隨著越來越多的綠頭鴨和鴛鴦選擇在市區(qū)公園水域度冬,在它們占據(jù)的水面,時常會有三兩只別的鴨子——大概率有赤膀鴨。這些“非常規(guī)”野鴨一度非常怕人,三五十米外見人即飛,不過如今也學(xué)會了到公園蹭飯,就漸漸變得“親民”起來。
我的自然月歷
麻雀:一口一擦嘴,費勁品“蘆花”
入冬,“蘆花”(實為蘆葦成熟的果序,因種子生有白毛,整體看上去輕柔蓬松如花一般)綻放,麻雀們終于可以大快朵頤了。不過這唾手可得的種子大餐,吃起來并不太容易——因種子附著輕柔茸毛,搞得麻雀幾乎“每吃一口”,都要低頭在蘆葦稈上剮蹭一番,好弄掉粘在嘴角和臉上的白毛。
我的自然月歷
沼澤山雀:進城過冬,淡季捉蟲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沼澤山雀進駐鬧市,在公
園、小區(qū)和街邊的林地中棲息繁衍。它們身手敏捷、活力充沛,行動時還會“吱吱吱”叫個不停。可能因城區(qū)“熱島效應(yīng)”的緣故,一些在山區(qū)生活的沼澤山雀秋末也會下山,進城過冬。雖然沼澤山雀會取食并儲存一些植物種子,不過它們更愛“吃肉”。即便冬日蟲子淡季,沼澤山雀每天仍會花些時間,在枝杈上仔細排查,不時用小嘴猛鑿、翻撬樹皮,搜捕在犄角旮旯處越冬的小蟲或蟲卵、蛹之類的美味。
我的自然月歷
濕地晨霜:寂美如畫
初冬的寒氣,還不足以讓河湖水面封凍。不過夜晚低溫加上濕地水汽,會讓水邊的植被披上冰霜。清晨,湖面泛著白霧,團團蘆花掛滿銀霜,現(xiàn)場清幽冷寂,只偶爾傳來兩聲綠頭鴨的嘎嘎叫聲。隨著日頭東升,霜霧消融,水鳥們才陸續(xù)活躍起來。
我的自然月歷
紅嘴藍鵲:
偷糧儲糧,白忙一場
紅嘴藍鵲作為鴉科(堪稱鳥類“智多星”的類群)成員,自然也是絕頂聰明。
秋冬季,它們常站立枝梢靜靜觀望,低頭俯瞰傻乎乎的松鼠忙碌著儲備冬糧。等松鼠離開后,它們便飛到儲藏點翻找、竊取美味。紅嘴藍鵲得手后,有時即刻嘗鮮,有時則會轉(zhuǎn)移贓物,藏在自己的糧庫里。當然,它們也會主動搜集“一手”食物進行儲備。可惜不久園林中就會進行“大掃除”。屆時,美艷的落葉地毯會被一掃而光,松鼠和鳥兒們的糧庫也將重新洗牌。
我的自然月歷
陸地篇 山雀枝頭勤掃蕩,藍鵲智取松鼠糧
銀喉長尾山雀:杠上雜耍,軟萌吸睛
冬季,銀喉長尾山雀常會集成小群穿林子逛公園,搜尋在枝杈、冬芽基部,以及淺層樹皮下的各種小蟲。這些小家伙神經(jīng)大條,活動時嘰嘰喳喳個不停。路人若相遇,只要不大動,便能近距離欣賞它們各種“杠上雜?!?。其軟萌外表也格外吸睛。
我的自然月歷
“小小熊”的佛系生活—探訪廣 州 動物園馬來熊一家
雙角犀鳥棲息在熱帶雨林或熱帶季節(jié)雨林之中,對森林的完整性要求很高。這只雙角犀鳥停歇在長滿蕨類和蘭科植物的大樹高處,宛如置身空中花園。
云南盈江 犀鳥翱翔
圖中這棵四樹木材質(zhì)疏松,不宜作木材,卻很容易形成樹洞,給雙角犀鳥提供了合適巢址。
云南盈江 犀鳥翱翔
在盈江當?shù)鼐邦H族的節(jié)日慶典上,董薩會頭戴尊貴的“神帽”,帽子以雙角犀鳥頭骨和尾羽為主要裝飾。攝影/何海燕
除了拍攝照片,我們也會蹲點拍攝犀鳥視頻,在山上一待好幾天。沒法洗澡的我,發(fā)型相當狂野不羈。
云南盈江 犀鳥翱翔
在求偶時和確立關(guān)系后,雌鳥和雄鳥會不時磨喙增進感情。
云南盈江 犀鳥翱翔
吃完南瓜,掏去的瓤也別浪費—可以把其中的瓜子淘洗出來炒熟,變成香脆零食。南瓜子個兒大,吃著滿足,還富含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所含的“南瓜子氨酸”,對人體寄生蟲有一定的麻痹和抑制作用,被視為天然驅(qū)蟲劑。美中不足的是,南瓜子比較光滑,不太好嗑,容易連殼帶仁咬碎。不過,現(xiàn)在有專門用來生產(chǎn)瓜籽的“裸仁南瓜”,籽仁外面沒有木質(zhì)化種皮,直接省了“嗑”的環(huán)節(jié)。廣西凌云、云南騰沖還將南瓜子仁磨成漿熬煮,待凝固后壓實,做成風(fēng)味獨特的“南瓜子豆腐”。
人間煙火南瓜味
雙角犀鳥飛落巢樹喂食,會雙爪扒住巢洞外緣,大尾巴成了第三個支撐點。有時食物掉了,扇形的尾巴還能兜住不浪費。
云南盈江 犀鳥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