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左邊那只細看(圖②),你會發(fā)現(xiàn)它體表的毛叢已經(jīng)演化成扁平形態(tài),甚至能呈現(xiàn)青苔那半透明的質(zhì)感。
藏在苔蘚中的精靈
苔蘚“幼苗”裝在方形標準盤里,有的剛種下一個多月,最長的已有半年。托盤上插著標簽,標明時間,是“幼兒園”大小班的分班標志。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野生興安杜鵑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等地,在新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中,它被列為二級保護植物。
博物君的微科普
日期:2019/10/24
時間:22:32:51
地點:海南 尖峰嶺
草尖上的 『史前猛獸』
圖中的“蓑衣”內(nèi)部框架是枯葉和碎屑,外圍才粘了些青苔,表明其主人不久前才搬到有苔蘚的環(huán)境中。
藏在苔蘚中的精靈
在長出翅膀之前,蠟蟬若蟲就這么低調(diào)地趴在樹皮上。它偽裝苔蘚的秘訣就是讓自己變得更薄,緊貼樹皮。
藏在苔蘚中的精靈
西方神話中每五百年浴火重生一次的不死鳥“菲尼克斯”(phoenix),其實就源自“腓尼基”一詞本身。“腓尼基”在希臘語中有雙重含義:不死鳥和紫紅色。學(xué)者們認為不死鳥神話可能源自腓尼基人,也有人推測不死鳥得名于其羽毛傳說為紫紅色。
腓尼基文:字母起源
麗棘蜥喜歡趴在布滿苔蘚的樹干上,它們能夠改變體色適應(yīng)不同環(huán)境,其皮膚的質(zhì)感跟苔蘚也搭配得很不錯。
藏在苔蘚中的精靈
高壓電線桿上有兩個喜鵲巢,上邊的還是個“復(fù)式頂層”。
進擊的喜鵲
公元前12~9世紀腓尼基人分布圖
腓尼基人擅長航海和貿(mào)易,全盛時期,其殖民城邦遍布地中海沿岸。公元前7世紀末,腓尼基船隊受埃及法老雇傭,還完成了人類首次環(huán)非洲航行。
腓尼基文:字母起源
泥蟹蛛是我見過的最懶的蜘蛛了——能夠長時間保持不動,摸它都不動,以至于真的苔蘚也能在它身上生長(圖中這只剛長出一點)。每次看到它,都會讓我想起不愛洗澡、渾身長藻的樹懶。
藏在苔蘚中的精靈
鴛鴦入林
喜結(jié)連理的鴛鴦夫婦結(jié)束了集體在水面飄蕩的日子,開始歸攏收心、入住林區(qū),陸續(xù)找好繁殖的樹洞。雖然每天它們依然要到濕地覓食,但在樹上消磨的時光會明顯增多。雌鴛鴦趴窩孵蛋期間,一些雄鴛鴦確實表現(xiàn)得像個模范丈夫:守在樹洞附近嚴防外敵;每天還會按時去門口恭迎妻子“下班”,然后飛出共進晚餐。
我的自然月歷
古埃及文、原始西奈文、腓尼基字母演化對照表
原始西奈文稍早于腓尼基文,大致保留了古埃及文象形的寫法,是一種不成熟字母——學(xué)界認為,它很可能是腓尼基人發(fā)明字母的重要參考。腓尼基人對“聲旁”的寫法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將象形的圖畫簡化為抽象的字母。
腓尼基文:字母起源
海拔4000米左右的流石灘,植物稀少,苔蘚是優(yōu)勢物種。
四姑娘山 苔蘚之旅
喜鵲:喜獲“棒棒糖”元寶槭析出的“糖塊”,被喜鵲撿個正著。
我的自然月歷
枯葉蛾幼蟲體型巨大——即使長到成年人手掌那么長,也能在樹干上完美隱身。圖①中有兩只,左邊的模擬苔蘚,右邊的模擬地衣。
藏在苔蘚中的精靈
“洋龜”迎春
巴西龜(密西西比紅耳龜)并不是這里的土著,但如今由放生形成的野生族群異常興旺,它們以極強的適應(yīng)性立足,日子過得風(fēng)生水起??v然每年都有不少小龜夭折,冬眠期間更是損失慘重,但依然有強勢個體能迎來下一個春天。午后微暖的春陽,讓它們迫不及待地爬上倒木,懶洋洋地曬起日光浴。
我的自然月歷
在茫茫大洋上尋找鯨,全靠目測。瞭望手們輪流爬上主桅頂端,搜尋海面上的蛛絲馬跡:通常是鯨呼吸時的氣柱,或是鯨拍水、跳躍產(chǎn)生的水花。有經(jīng)驗者甚至能根據(jù)水柱或水花判斷出鯨的種類、性別,并大喊一聲“Blows(噴了)!”,這是捕鯨船上最激動人心的話語。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海南角螳若蟲身長不到1厘米,憑借絕妙偽裝隱藏在苔蘚叢中,想找到它十分困難。我通常都會使用吹氣大法,對著苔蘚猛吹一口氣,當(dāng)一切靜止后,那個還在繼續(xù)晃動的小塊“苔蘚”就是它了。大多數(shù)螳螂都會這樣輕顫身體,模擬被風(fēng)吹動的葉片或者枝條。
藏在苔蘚中的精靈
水中“春筍”
3月初,陸地上粗看起來依舊樹木光禿、灌草枯黃,一片凄涼。不過這身冬裝很快就會被春風(fēng)撕破。在水面之下,萬物復(fù)蘇的節(jié)奏同樣不遑多讓。隨著氣溫升高,湖冰很快徹底瓦解,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已在水下拉開帷幕。蘆葦新芽頂開“前輩遺體”,紛紛冒出尖兒來,挺拔直立宛若棵棵春筍。很快,它們就將成為這片池塘植被的主導(dǎo)者。
我的自然月歷
“鵲大佬”欺軟怕硬
深秋的田野上空,“鴉科大佬”烏鴉和喜鵲和平會師。
進擊的喜鵲
對捕鯨人而言,小山一樣的巨鯨令人畏懼,尾葉一拍或腦袋一撞就能弄沉小艇。但實際上,各種鯨面對人類時總是溫柔和善,須鯨們被攻擊后往往逃跑為主,幾乎只在保護幼崽時才拼死反抗。最勇于對抗捕鯨人的,是雄性抹香鯨——它們擅長用攻城錘一樣的巨大額隆高速撞擊,甚至能撞碎帆船的木頭船殼(“埃塞克斯號”便是因此沉沒)。此外雄抹香鯨還會用大嘴、尾葉攻擊捕鯨小艇,直接殺死捕鯨人。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水上斗雞場
近年來,留在公園濕地越冬的黑水雞逐漸增多,它們?nèi)∈秤稳送段沟氖澄?,享用水泵制造的水面,生活愜意,冷點不算什么。早春,留守個體能早早開展圈地活動,為爭奪繁殖資源搶得先機。它們平時看似彬彬有禮,真打起架來相當(dāng)豪橫。激戰(zhàn)中,雙方撲打著翅膀在水中閃轉(zhuǎn)騰挪,用長腳互相蹬踹,場面勝似斗雞。
據(jù)說黑水雞求偶時是雌性爭斗,招雄性來成親。但在觀察中,因兩性外觀太過相似,我完全無力區(qū)分,也就沒法求證它們的婚姻制度是否陰陽顛倒,只顧觀賞“斗雞”打得火熱,水花翻飛。此時距黑水雞正式建巢生蛋尚早,但池塘中已能看到喜結(jié)連理(也可能是老夫老妻)的配偶,相互間卿卿我我、耳鬢廝磨。
我的自然月歷
聽到喊聲,船上每個人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忙碌起來。捕鯨船開到鯨群附近,放下幾條小艇。水手們劃著長槳,捕鯨叉手在艇首待命。距離足夠近時,幾支捕鯨叉齊齊投向選定目標。一經(jīng)命中,金屬叉頭便深深插入鯨體內(nèi)鉤住,后面連著一長卷繩子。受傷的鯨慌忙逃跑或下潛,小艇在繩子牽引下緊隨其后,展開驚心動魄的拉鋸戰(zhàn)。等到鯨筋疲力盡、漂在海面奄奄一息時,水手們便用長矛完成致命一擊。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金發(fā)蘚因孢蒴頂端金色細毛而得名。圖中的金發(fā)蘚細毛下垂,覆蓋在孢蒴上,所以孢蒴看起來也是金的。
四姑娘山 苔蘚之旅
現(xiàn)代復(fù)原的蓮房魚包?攝影/許曉凡
瘦盤蛛生活在熱帶潮濕地區(qū)的樹干上,但密林里沒有,通常都選擇路邊開闊通風(fēng)處的樹木——它們雖然模擬苔蘚,但苔蘚又不能長得太茂盛。因為瘦盤蛛的行動方式是緊貼樹皮快速平移,如果苔蘚太密會影響行動。
藏在苔蘚中的精靈
來自喜鵲的對視,眼神清亮,軟萌無辜,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么回事。
進擊的喜鵲
作者正在拍攝苔蘚。生態(tài)調(diào)查時,需要用文字和圖像記錄發(fā)現(xiàn)的物種。
四姑娘山 苔蘚之旅
本圖和下圖是我在樹干上發(fā)現(xiàn)的兩種蓑蛾幼蟲。本圖的“蓑衣”完全是用長有青苔的樹皮搭建而成,說明主人一直生活在樹干上。而下圖的“蓑衣”內(nèi)部框架是枯葉和碎屑,外圍才粘了些青苔,表明其主人不久前才搬到有苔蘚的環(huán)境中。
藏在苔蘚中的精靈
時間:03/29 10:09
我小心翼翼地迂回接近這只花鼠,生怕它跑掉,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有點太過謹慎了。雖然花鼠生性機警,但曬太陽時只要我勻速慢行、不突然冒進,它就會長時間如模型般呆立,仿佛在思考鼠生。有時花鼠站在樹樁上沐浴陽光,任憑附近人流來往紋絲不動,以至被游人誤以為生病了。
當(dāng)然,如果有實質(zhì)性的危險出現(xiàn),它會立即解除待機狀態(tài)逃之夭夭。
我的自然月歷
這個喜鵲巢的外部框架已完成十分之九,房主叼來細枝,正在封頂。
進擊的喜鵲
海拔2000米左右的闊葉林下,到處都是苔蘚,不管是活樹的莖干,還是死樹的木樁,都被各種苔蘚占據(jù)。
四姑娘山 苔蘚之旅
釀苦瓜要將苦瓜切段去瓤,處理成一個個苦瓜圈。與之搭配的“釀心”,除了肉末,還會放糯米、咸蛋黃等原料,不僅能豐富風(fēng)味,更能增加餡的黏度,讓皮與餡緊密相連,不至于一筷子只夾起“外圈”。
釀菜:“挖空”心思秀廚藝
這種荊獵蝽若蟲最擅長把土粒粘滿全身來偽裝自己,很少見到它們選擇其他材料。直到我在一處長滿苔蘚的石塊上發(fā)現(xiàn)了這位——它剛把一小塊苔蘚扯下來粘到身上,算是一種入鄉(xiāng)隨俗吧。
藏在苔蘚中的精靈
悲慘現(xiàn)狀
近十年來,我所在地區(qū)(北京)無論市區(qū)公園還是郊外山林,花鼠數(shù)量都驟跌,甚至局部團滅。原因尚不明確,流浪貓捕殺、傳染病、歐亞紅松鼠的競爭壓制……亦或多種原因綜合作用都有可能。
我的自然月歷
△ 楠塔基特島是美國18世紀~19世紀初的捕鯨業(yè)中心,它靠近鯨類遷徙路線,當(dāng)?shù)氐臍W洲移民最初在近海捕鯨,逐步發(fā)展為遠洋捕鯨。在《白鯨記》成書時,它由于港口淤塞已經(jīng)衰落,逐步被附近的新貝德福德港取代。圖為今日港區(qū)。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鋸?fù)仍簶渫苤饕矿w色讓自己隱藏在苔蘚叢中,而北部灣棱皮樹蛙除顏色外,還加強了立體效果——身上那些大大小小的凸起,讓它變成了一塊活動苔蘚。所以這類蛙,又被稱為“莫斯蛙”(苔蘚英文為moss)。圖為北部灣棱皮樹蛙
藏在苔蘚中的精靈
松鼠:抱緊“飲料瓶”,使勁舔不停
歐亞紅松鼠是超級“甜品控”?,F(xiàn)在,它們徹底進入無限暢飲模式,抱著“飲料瓶”舔個不停。不過這也是最后的瘋狂了,再過陣子,糖水供給即將結(jié)束。
我的自然月歷
《白鯨記》作者赫爾曼·梅爾維爾(1819~1891)生前寂寂無名,死后才被追認為美國最偉大作家之一。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夜晚,我看到這對龍竹節(jié)蟲的時候感到很奇怪,它們趴在蕨類植物上,但長得這么“復(fù)雜”是為什么呢?第二天白天,我在蕨類下方的苔蘚叢里找到了它們——原來人家是白天偽裝成苔蘚,晚上才爬上蕨葉覓食。
藏在苔蘚中的精靈
黑珍珠項鏈
中華蟾蜍的排卵量十分可觀,而且它們偏好聚集在“枝葉富饒”的淺水洼生產(chǎn)。隨著串串“黑珍珠項鏈”陸續(xù)上架,局部區(qū)域內(nèi)很快就能形成天羅地網(wǎng)的陣仗。
我的自然月歷
山巖上的未成年四川梅花鹿。這是我國特有亞種,分布于青藏高原的東部邊緣。
梅花鹿 優(yōu)雅背后是強悍
當(dāng)代最著名的白色巨鯨——大翅鯨(座頭鯨)米伽羅,它1991年以來多次出現(xiàn)在澳大利亞附近海域,是觀鯨界的大明星。由于眼球呈棕色,它可能不是白化個體(全身缺乏黑色素,眼球為紅色),而是白變個體(僅皮膚缺乏色素)。2021年底,又有人在牙買加海域目擊到一頭白色抹香鯨。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在釀菜比較流行的兩廣、香港等地,人們將用作容器的素菜稱為“釀皮”,切碎的內(nèi)餡稱為“釀心”。香港街邊小吃有一種“煎釀三寶”,釀心通常只有一種鯪魚肉餡,“三寶”指釀皮:苦瓜、辣椒和茄子,但現(xiàn)在攤上供食客選擇的釀皮遠不止三種,至少有十幾種。
釀菜:“挖空”心思秀廚藝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大山雀:小錐子嘴,鑿木求水
大山雀的嘴看起來平平無奇,實則是把短粗有力的小錐子,雖不像啄木鳥的那樣夸張,但啄開樹皮也是小菜一碟兒。在糖水“斷流”時,它們會將樹皮啄出小傷口,刺激其分泌樹汁,以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我的自然月歷
“起死回生”的臺灣梅花鹿
在我國臺灣省的一些保護區(qū),生活著島上特有亞種——臺灣梅花鹿。近代以來和寶島一同歷經(jīng)磨難的它們,1969年就被宣布野外滅絕,今天的野鹿是重新放歸的:20世紀80年代,島內(nèi)開始籌備讓梅花鹿重返山林,1991年把一批臺北動物園飼養(yǎng)的鹿,首次野放到了墾丁“國家公園”。經(jīng)過多年種群復(fù)育,如今野外的臺灣梅花鹿已繁殖四代,數(shù)量超過400頭。不過,這些梅花鹿在當(dāng)?shù)胤芍腥员灰暈椤凹倚蟆保槐划?dāng)作野生動物保護,未來前景還不明朗。圖為在墾丁放養(yǎng)的臺灣梅花鹿
梅花鹿 優(yōu)雅背后是強悍
在茫茫大洋上尋找鯨,全靠目測。瞭望手們輪流爬上主桅頂端,搜尋海面上的蛛絲馬跡:通常是鯨呼吸時的氣柱,或是鯨拍水、跳躍產(chǎn)生的水花。有經(jīng)驗者甚至能根據(jù)水柱或水花判斷出鯨的種類、性別,并大喊一聲“Blows(噴了)!”,這是捕鯨船上最激動人心的話語。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蛋餃”也是釀菜
我們吃火鍋常涮的蛋餃,其實也是一種釀菜。制作它要用“獨門武器”:一把溜圓的大鐵勺,以小火燒熱,用一塊豬肥膘均勻擦拭,抹上一層油。然后往勺中澆入蛋液,轉(zhuǎn)動鐵勺,形成圓形蛋皮。當(dāng)?shù)耙和饩夐_始凝固時,舀入肉餡,用筷子夾起蛋皮捏攏,就包成了元寶形的蛋餃。整個過程要密切關(guān)注蛋液的凝固狀態(tài),若是還沒凝實就包,蛋皮易破,若是加熱久了,蛋皮過硬,又包不起來。
剛做好的蛋餃,皮是熟的,餡兒還是生的,跟其他釀菜一樣,必須再經(jīng)烹煮才能吃。在江浙滬皖等地,蛋餃是過年必吃的年菜,可以蒸著吃,也可以放入湯鍋中燉煮,讓它吸飽湯汁,咬一口唇齒間滿是蛋香和肉香。
釀菜:“挖空”心思秀廚藝
斑鹿
◆ 角僅分3杈
◆ 喉部白色
◆ 白斑小而密集,一年四季不換毛
◆ 臀部毛色不變
(尾巴上翻時露出白毛)
梅花鹿 優(yōu)雅背后是強悍
科研人員在太平洋東海岸拍攝藍鯨。這種地球最大的動物,在20世紀前60年從20多萬頭被捕殺到只剩2000多頭,如今也只恢復(fù)到1~2.5萬頭左右。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被藍藻菌入侵的苔蘚。藍藻菌又叫地木耳,如果培育苔蘚的基質(zhì)里混入了藍藻菌孢子,藍藻菌會覆蓋在苔蘚上面,蔓延開來就會令苔蘚腐爛。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梅花鹿
◆ 角可分出4~6杈
◆ 體型比另兩種高大
◆ 僅夏毛有白斑(冬毛灰黑色)
◆ 臀部有白毛
梅花鹿 優(yōu)雅背后是強悍
榨干巨鯨身上的資源后,水手們把剩余部分丟回大海,把鯨油和鯨腦油灌進木桶,存入底艙。一次“成功”的航行,會捕殺20~70頭鯨!捕鯨船滿載回港后,從船長到普通水手都有一份分紅。以“桶”為單位計量的鯨油以及其他貨物,幾個月后變?yōu)槭袌錾系南灎T、潤滑油、時裝……而使用這些的紳士淑女、普通大眾,少有人想起它們的來源。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五毒”的經(jīng)典版本即蛇、蝎、蜈蚣、蟾蜍、壁虎,中國傳統(tǒng)上認為它們皆有劇毒(其實壁虎是無辜躺槍),現(xiàn)代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五毒教”則將它們奉為圖騰,自稱“五仙教”。
苗疆巫女:不施毒蠱,自有神通
苔蘚,你會區(qū)分嗎?
大自然中,低矮綠色的植物和菌物很多。一片綠油油的“青苔”,也很有可能是藻類或地衣。而且苔蘚又經(jīng)常與小型蕨類、種子植物混雜長在一起。想分辨它們,需要貼近仔細觀察。
苔蘚
苔蘚的種類非常多,樣子差別也很大。不過它們有一些共同特征:看起來有莖或葉;有些“葉片”有中肋,有些則無;如果配子體上長出挺立的孢子體,則可以確認是苔蘚。另外,苔蘚新長出的幼體不蜷曲,這是與蕨類最明顯的差別。
小型蕨類
有真正的莖和葉,葉子上有葉脈;繁殖期孢子長在葉片背面,如果看到葉片有孢子,則確認是蕨類無疑;新長出的枝條卷曲在一起,如同蚊香盤。
地衣
是藻類與真菌的共生體,以真菌為主。形態(tài)多為葉狀體或枝狀體,但無葉脈。幼體不卷,孢子生在葉狀體背面的圓盤狀結(jié)構(gòu)(子囊盤)內(nèi)。
苔蘚 植物王國的小矮人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蟾蜍夫婦,水下漫游
早春的暖陽撩撥著中華蟾蜍驛動的心,有時讓它們在2月底就間歇性地解除冬眠,于冰水混合物中冒出頭來一探春光。進入3月,中華蟾蜍的求婚派對正式展開。只要天氣晴好,池塘的淺水區(qū)中便時常能看到它們抱對。雄蟾蜍會盡其所能抱緊雌蟾蜍,長時間與之同棲同游。有時,它們也會涉足深水區(qū)域,在浩渺的池水中相擁著緩行前游,如太空漫步一般。
我的自然月歷
麗水市區(qū)甌江沿岸,噴播苔蘚前后對比:生態(tài)景觀截然不同。苔蘚如今多用于懸崖復(fù)綠、邊坡修復(fù)、荒漠治理等生態(tài)治理項目。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錫嘴雀:我愛“嗑瓜子”
錫嘴雀在這里待的日子不多了,很快便會北上繁殖地。此時,它們還執(zhí)著地在樹上 尋找著幸存的翅果,依靠自己專業(yè)開殼的厚嘴,輕輕松松剝皮取仁。
我的自然月歷
苔蘚的生存原則是只要條件合適就生長,不合適就休眠。它的葉綠體切換狀態(tài)極快。我們在防洪堤的巖石上做了個實驗,拿礦泉水澆灌長在上面的虎尾蘚——幾秒鐘時間,蜷縮的虎尾蘚肉眼可見地舒展了開來。圖為澆水前。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從文學(xué)回溯現(xiàn)實
《白鯨記》在梅爾維爾生前反響平平,直到西方開始重視自然保護的20世紀初,才被捧上神壇,并影響世界:1918年創(chuàng)辦的知名咖啡連鎖店品牌“星巴克”,名稱就來自書中的捕鯨船大副斯達巴克(Starbuck)。
2008年發(fā)現(xiàn)的史前巨型抹香鯨,被古生物學(xué)家命名為“梅氏利維坦鯨”,種加詞“梅氏”紀念梅爾維爾,屬名“利維坦”則指《圣經(jīng)》中的大海怪。圖為 梅氏利維坦鯨頭骨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姜科植物蘘荷(又稱陽荷),花、果都很奇特,葉芽可食。在古代,它被認為是能解蠱毒的“嘉草”。東晉《搜神記》曾記載,有人中蠱后,家人將蘘荷放在他的席子下面,這位忽然大笑說道:“蠱我者,張小小也!”蠱毒就解了。
苗疆巫女:不施毒蠱,自有神通
用來“煉苗”的苔蘚田是露天的“水田”,只在上空撐起一層遮陽布。從溫室“畢業(yè)”的苔蘚苗,連托盤一起運來,成排漂浮在水面上。跟種菜一樣,農(nóng)民需要定期施肥、除蟲、清除雜草。因為苔蘚的病蟲害不多,所以種起來更省心省力。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苔蘚生長不“挑地兒”,連活體植物的葉片表面都會長苔蘚。圖片提供/溫從發(fā)
苔蘚絕技,極限生存!
毛茸茸的白發(fā)蘚在微景觀中廣受歡迎,由于開采過度,如今在很多地方已經(jīng)絕種。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出土于江蘇盱眙大云山漢墓的“鎏金銅鹿燈”,燈座鑄成昂首的鹿形。
梅花鹿 優(yōu)雅背后是強悍
冰島的苔原。冰島臨近北極圈,氣候環(huán)境不適宜大多數(shù)植物,地表冷卻的巖漿卻能被苔蘚覆蓋,形成原始奇絕的景象。
苔蘚絕技,極限生存!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如今常見的觀賞植物“金雀花”并非錦雞兒,它原產(chǎn)歐洲,為豆科金雀兒屬植物,中文正式名叫金雀兒。
錦雞兒 富貴金雀耀春光
完成獵殺后,幾艘小艇拖拽鯨尸回到大船邊,用鐵鏈將其綁在船側(cè)。但整條鯨尸帶不回去,只能在海上直接切割、加工,取走有價值的部分。水手們在船舷架起平臺,站在上面剝鯨脂:用鉤子把鯨皮連同厚厚的皮下脂肪剝離身軀,然后切成小塊,扔到煮沸的大鍋里提煉鯨油。因此捕鯨船只要有“收獲”,就總會伴隨著濃煙與惡臭。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傳說中務(wù)茂席的法寶是一柄紅傘,在貴州、湖南的苗族支系傳統(tǒng)中,傘是姑娘出嫁時的必備道具,有辟邪的重要意義。
苗疆巫女:不施毒蠱,自有神通
帶葉苔,蒴柄透明,快要成熟的孢蒴圓柱形,黑色;已經(jīng)成熟的孢蒴開裂,孢子散發(fā)出去。
苔蘚 植物王國的小矮人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紅花錦雞兒是錦雞兒的近親,葉片假掌狀,花中央的“龍骨瓣”通常帶有紅色。
錦雞兒 富貴金雀耀春光
三種“花鹿”誰是誰?
除了梅花鹿,還有兩種帶“梅花”的中型鹿——歐洲的黇(tiān)鹿、南亞的斑鹿(又稱印度花鹿)。其中前者在國內(nèi)動物園里比較常見,很容易跟梅花鹿混淆。
圖為:黇鹿
◆ 角的分杈連在一起,像鏟子
◆ 僅夏毛有白斑(冬毛一身灰)
◆ 臀部有一對“括號”形黑斑
梅花鹿 優(yōu)雅背后是強悍
抹香鯨的大腦袋里,還有更珍貴的產(chǎn)出——鯨腦油。這種油色澤純凈,充填在額隆內(nèi)部的腔體里,用于調(diào)節(jié)浮力。捕鯨船通常把鯨頭整個切下,放在甲板上單獨處理,或是在舷側(cè)把鯨頭豎起并固定,打洞取油。為取出盡量多的鯨腦油,水手們甚至?xí)@進鯨頭內(nèi)部。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中文里“白鯨”指一角鯨科的這種小型鯨,而《白鯨記》英文原版書名叫《莫比·迪克》,指一頭白色抹香鯨。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 泥炭蘚因其強大的吸水能力,經(jīng)常被用作包裝材料或培養(yǎng)基質(zhì)。商家販賣食蟲植物、蘭花,以及新鮮人參時,
常用“水苔”包裹根系——所謂水苔,基本都是泥炭蘚。
圖為種在泥炭蘚上的捕蠅草。
苔蘚絕技,極限生存!
麗水街角的苔蘚主題“口袋公園”。這里采光差,其他植物都長得不好,換成苔蘚后有了新的生態(tài):大灰蘚、細葉小羽蘚、東亞砂蘚、柳葉蘚、美灰蘚等層層生長,像地上鋪了小地毯。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錦雞兒具有蝶形花冠,古人認為它的形態(tài)像鳥。
錦雞兒 富貴金雀耀春光
日本奈良公園的鹿群舉世聞名,但新冠疫情以來游客投喂減少,數(shù)量大跌。梅花鹿在日本同樣人氣頗高,西方博物學(xué)家也先從日本認識了這種鹿。結(jié)果梅花鹿的拉丁文種加詞nippon以“日本”命名,英文名稱“sika”也音譯自“鹿”的日語發(fā)音。
梅花鹿 優(yōu)雅背后是強悍
青藏高原,海拔四五千米的雪線附近,苔蘚是最常見的植物類群。
苔蘚絕技,極限生存!
苔蘚的3大家族
全世界約有2.1萬種苔蘚,它們可以分為3大家族。
蘚類:苔蘚中第一大家族,全世界約13000種,中國約2450種。我們常見的苔蘚多屬于這一類。蘚類為莖葉體,輻射對稱,假葉在假莖上多螺旋狀排列生長,多有中肋。孢子體的蒴柄強壯,呈綠色、橙色或半透明;孢蒴色彩豐富,形狀各異。
苔類:苔蘚第二大家族,全世界約7500種,中國約880種。苔類大多數(shù)為莖葉體,左右對稱。假葉上沒有中肋。孢子體比較柔弱,蒴柄透明或半透明;孢蒴棕色或黑色,球形或橢球形。
角苔類:全世界約200種,中國約20種。植物體為葉狀體。孢子體沒有蒴柄,常呈針形,像一根細細的“角”直立起來,故而得名。攝影/唐志遠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槲寄生的果子,鳥吃了沒問題,對人有毒,吃了會肚子疼。
博物君的微科普
梅花鹿
別名:花鹿
分類:鯨偶蹄目,鹿科
分布:中國東北、華東、西南、臺灣島,東亞各國
體型:頭體長105~170厘米,
體重60~150公斤(雄)/45~60公斤(雌)
梅花鹿 優(yōu)雅背后是強悍
顯微鏡下的泥炭蘚,可以看到儲水的透明大細胞和進行光合作用的綠色小細胞間隔生長。
苔蘚絕技,極限生存!
姜科植物蘘荷(又稱陽荷),花、果都很奇特,葉芽可食。在古代,它被認為是能解蠱毒的“嘉草”。東晉《搜神記》曾記載,有人中蠱后,家人將蘘荷放在他的席子下面,這位忽然大笑說道:“蠱我者,張小小也!”蠱毒就解了。
苗疆巫女:不施毒蠱,自有神通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梅花鹿只有雄鹿長角,且每年一換。春夏之際長出的新角,尚未完全骨化,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疏松且富含血管,便是珍貴藥材“鹿茸”。
梅花鹿 優(yōu)雅背后是強悍
2015年好萊塢電影《海洋深處》,以歷史上的“埃塞克斯號”事件為原型,也加入了《白鯨記》的一些情節(jié)。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這枚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章出土于以色列,上面用腓尼基字母拼寫著“國王的仆人拿單米勒”。有趣的是,《圣經(jīng)》記載古代以色列有一名官員就叫拿單米勒。
腓尼基文:字母起源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 梅花鹿得名自它們“梅花”般的白色斑點,但如果觀鹿季節(jié)不對,就看不到這副造型——梅花鹿冬夏換毛,從深秋到初春身披更厚、更長、顏色灰暗的冬毛,成了沒斑點的“沒花鹿”。攝影/章叔巖
梅花鹿 優(yōu)雅背后是強悍
攝影 / 章叔巖
電影《海洋深處》中,由飾演過超級英雄“雷神”的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扮演捕鯨船大副兼捕鯨叉手。其實19世紀的美國捕鯨人有許多是少數(shù)族裔,《白鯨記》中的三位捕鯨叉手就分別是波利尼西亞人、北美原住民和非洲裔。
蹈海逐浪搏巨獸 《白鯨記》與西方近代捕鯨
能提取染料的海螺有很多種,但幾乎全部來自骨螺科,因此這種紫紅色今天通稱為“骨螺紫”。
腓尼基文:字母起源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有性繁殖不求人 順水結(jié)合,隨風(fēng)遠播
與普通開花植物一樣,苔蘚也可以進行有性繁殖。有性繁殖利于促進遺傳的多樣性,讓后代更加健康。
很多種子植物需要昆蟲來授粉,為吸引小蟲,它們“發(fā)明”出漂亮的花、甘甜的蜜。為了讓后代擴散到遠方,它們有的讓種子帶鉤刺掛在動物身上,有的提供美味果肉,借助植食動物傳播。然而苔蘚出現(xiàn)得太早,四五億年前,陸地上還沒有昆蟲等動物。所以苔蘚只能依靠大自然中風(fēng)和水的力量。
受精有水就夠了:精子隨水漂流、遇到卵子就成。因為苔蘚總是集群生活,如果精卵細胞離得不遠,植物體表面一層薄薄的水膜就足以勝任,這也是苔蘚喜歡陰濕環(huán)境的原因之一。后代擴散則只需靠風(fēng):苔蘚的孢子遠比各類植物種子都要微小,隨風(fēng)遠飄的距離無上限,可以隨著大氣環(huán)流翻山過海,飄到地球的各個角落,所以有不少種類的苔蘚分布區(qū)遍及全球。圖為有性繁殖時,苔蘚長出孢子體,孢子就藏在頂端的孢蒴中。
苔蘚絕技,極限生存!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和大部分鹿科動物一樣,雄性梅花鹿在秋天求偶季激烈爭斗,它們的雙角正是為此而生。
梅花鹿 優(yōu)雅背后是強悍
讓腓尼基得名的紫紅色染料,是從海螺中提取出來的,極其名貴。以此染色的紫衣,后來成為羅馬皇室專用。
腓尼基文:字母起源
無性繁殖花樣多 出芽分身,天女散花
很多植物都可以無性繁殖,園藝中常用的扦插、嫁接等方法,都屬于此類。但若無人為干預(yù),自然界中植物的無性繁殖沒那么普遍,比如種子植物無性繁殖的比例只有不到5%——通常是從枝葉上長出新植株,或者根部抽出新芽,比如吊蘭和落地生根。而苔蘚無性繁殖的比例超過50%,且繁殖方式特別多樣。
苔蘚全身上下每個部位,都能長出新個體(不同種類的方式不同)。有些可以從假莖、擬葉或假根上長出新的小植株(類似于水螅出芽分裂)。有些種類能長出一個個芽胞:芽胞是一個或一小團細胞,掉落后會“生根發(fā)芽”,長成新植株——這個過程有點像動物產(chǎn)卵,芽胞就是一個個小“蛋”。有個極端的例子很有意思:有一種墻蘚歐美廣布,生在歐洲的植株全部是雌性,而長在北美洲的全是雄性。“牛郎”“織女”被大西洋分隔,但它們各自僅憑無性繁殖延續(xù)了一代又一代。
圖為尖葉油蘚,葉尖長出新的芽胞,芽胞掉落后,能長出新的植株。
苔蘚絕技,極限生存!
江西桃紅嶺的野生華南梅花鹿。自當(dāng)?shù)?981年成立梅花鹿自然保護區(qū)以來,鹿群數(shù)量已從60頭增長到2021年的624頭。
梅花鹿 優(yōu)雅背后是強悍
養(yǎng)于溫室,治愈荒野 探訪浙江麗水苔蘚養(yǎng)殖基地
美劇《權(quán)力的游戲》中,勞勃國王的家族徽章,是一只頸套王冠的雄鹿。在古代歐洲,人們最常見的“鹿”是高大強壯、雄鹿可超過200公斤重的歐洲赤鹿(已從馬鹿中拆分成種),因此“鹿”在當(dāng)?shù)匚幕锍4碛旅?、威嚴,不像中國文化里的鹿這么“溫良恭順”。
梅花鹿 優(yōu)雅背后是強悍
三裂鞭苔
華南地區(qū)受干擾的林地常見,長在林下。常緊貼著基質(zhì)著生,有鞭狀枝。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地錢
我國最多見的苔類,不分城鄉(xiāng),全國廣布。植物體為葉狀體,葉片大、觸感厚實,是學(xué)校進行苔蘚教學(xué)的常用實驗材料。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小蛇苔
長江以南省份常見。植物體二叉分枝,辨識度高。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葉尖端白色的紫萼蘚,可以反射強光,能在高山暴曬的地方生存。
苔蘚絕技,極限生存!
肉質(zhì)的蘆薈蘚適合在沙漠、戈壁的干旱環(huán)境生長。
苔蘚絕技,極限生存!
泥炭蘚
適應(yīng)寒冷氣候,多生于東北、華東和西南高海拔的沼澤地。假莖具輪生的枝叢,生長非常密集。經(jīng)常作為高端花草的培育基質(zhì),包括食蟲植物等,每年野外開采量極大。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長蒴蘚
生于我國大部分省區(qū),喜歡農(nóng)地、花圃或人為干擾后的生境。植物體小,莖葉體不到1厘米高,沒有孢子體時很難發(fā)現(xiàn)。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狹葉白發(fā)蘚
長江以南次生林地常見。植物體密集叢生,葉肥厚,看起來毛茸茸的,是苔蘚造景喜歡用的種類。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黃葉鳳尾蘚
長江以南林地常見。植物體扁平,大片密集生長,單個植物體呈羽毛狀。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卷葉濕地蘚
南方城市常見,生命力極強,能長在混凝土墻壁上。植物體小,假葉干燥時卷曲,濕潤時伸展,狀若花瓣。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虎尾蘚
耐熱耐旱又耐寒,北方地區(qū)、高山和干熱河谷都能生長。干燥時假葉如鱗片般緊貼,遇水則展開。白色葉尖可反射強光,不懼紫外線。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立碗蘚
多見于除西北外的多數(shù)省區(qū),農(nóng)地或綠化帶常見。植物體小,有的稀疏生長,有的密集叢生。秋冬季孢蒴成熟時,植株形態(tài)明顯、顏色艷麗,是拍攝微距的好題材。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葫蘆蘚
在全世界廣泛分布,在我國鄉(xiāng)村周邊,尤其是“火燒跡地”(火燒過后的尚未長起新植被的土地)和富含養(yǎng)分的土壁常見。是學(xué)校進行苔蘚教學(xué)的常用實驗材料。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真蘚
也是世界廣布種。植物體密集叢生,頂端銀白色。假葉干、濕時均呈覆瓦狀排列。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暖地大葉蘚
產(chǎn)于除西北外的多數(shù)省區(qū)林地,尤喜未受人為干擾的區(qū)域。分枝頂端葉呈蓮座狀集生,宛如迷你綠傘。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鐘帽蘚
長在樹皮上,華東、華中地區(qū)城市行道樹上常見。體型極小、蒴柄很短,孢蒴成熟后脫落,露出橘紅色的蒴蓋。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金發(fā)蘚
國內(nèi)多數(shù)省區(qū)林地常見。外形似迷你的小松樹苗,能長到10多厘米,是苔蘚中的大高個。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
黃角苔
國內(nèi)最常見的角苔類之一,大部分地區(qū)都有??梢陨钤谌藶楦蓴_的環(huán)境,比如村鎮(zhèn)旁、綠地中。
中國常見苔蘚圖鑒